张生才把永春芦柑变成致富果

2018-12-04 10:30苏金茂
中国农村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永春县永春天马

文/苏金茂

永春是闽南泉州的一个县城,芦柑是这里最负盛名的特产,是当地群众依赖的重要产业。在这里有一位名叫张生才的科技特派员,多年来,他根植基层,在技术上攻坚克难,用行动践行理想,默默地守护着芦柑事业。

〉张生才(中)在芦柑场

永春因“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而得名,芦柑是这里最负盛名的特产。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加上将近60年不断改善提升的栽培技术,使得永春芦柑具有果形硕大端正、色泽橙黄、果皮薄、果肉汁多、脆嫩香甜等特点。2005年11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永春芦柑”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永春芦柑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在永春,有着这样一位专家,他从小在柑桔农场长大,多年来默默地守护永春芦柑、从技术上攻坚克难、在产业上谋划布局,他与永春芦柑共成长、为永春芦柑做贡献,他就是张生才。他从一名柑桔场普通员工成长为如今的国家柑桔产业技术体系永春芦柑综合试验站站长、福建省永春绿源柑桔苗木繁育场场长、中国柑桔学会理事、永春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长,张生才说,“芦柑是我一生的事业。”

扎根大山兢兢业业有人说,一个人青少年时的成长环境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影响。1960年,张生才在天马柑桔场出生,他的父母都在柑桔场工作,自幼与柑桔花香、与农场作伴的他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1979年,张生才参加高考,可惜天公不作美,他以四分之差与大学擦肩而过。本来,他想再补习一年再高考。以农场为家、善良纯朴的父母耐心开导他:落榜不等于落志,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天马柑桔场也是一方有待你去开垦的黄金沃土,永春芦柑的发展大有作为。父母的话犹如春风化雨,令他的心胸亮堂起来。

1980年1月,张生才成为天马柑桔场一名正式工人。望着天马山上葳蕤的柑桔林,他立志在这一片苍茫的绿色中挥洒自己的青春年华。为了柑桔生产科研工作,年轻的张生才踩着沉甸甸的步伐,开始迈上了漫长的柑桔栽培技术自学之路。

永春县种植芦柑达12.5万亩,年产量19.7万吨,连续20多年位居福建省之首。在永春县有大大小小柑桔场成千上万个,其中有两大柑桔场,即天马柑桔场和猛虎柑桔场,这两大柑桔场,在永春芦柑产业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张生才到天马柑桔场工作后,向老工人们学习芦柑栽培深耕、施肥、修剪、喷药、嫁接、育苗、疏果及防治病虫害技术,晚上坚持自学柑桔栽培技术理论,从不懈怠。每每学有所得,他都写下心得笔记,几年之间就写完了十几本。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他在场里召开的永春芦柑栽培技术会上,经常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早在上世纪80年代永春县就流行这样一句话“谁家富不富,只要数一数山上有多少棵芦柑树”;柑桔是“兴业之果”,因为永春芦柑的大面积成功种植,开辟了永春农业一片新天地,成为永春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1980年9月,张生才荣任天马柑桔场科研站副站长,负责该场永春芦柑科技实验。1991年12月,荣任天马柑桔场党支部副书记;1997年7月,他被泉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对国家贡献大的农业生产劳动者”;1998年3月,兼任天马柑桔场副场长,负责全场技术和生产等事务;2011年6月,被中共泉州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创新攻克 驱逐黄龙

永春芦柑,长期以来都是永春县的一张靓丽名片,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宗优质农产品,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自2000年开始,柑桔黄龙病就开始大肆蔓延和侵袭这方土地,永春芦柑出现大面积的黄叶和枯死。

柑桔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青果病,是由一种限于韧皮部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毁灭性、传染性和检疫性的重大病害,苗木和幼树发病后,一两年内死亡,成年树发病后三五年内丧失结果能力或者枯死。柑桔一旦患该病,如果不及时治理,植物的生长将会明显变慢,果树根部长不出新根,令植物难以吸收土壤里的养份,导致新叶发育不正常、变黄、不结果、甚至枯死,给柑桔种植业带来毁灭性打击。而目前我国柑桔黄龙病尚没有药物可治,一旦病发只能砍树以阻止其蔓延,严重影响永春芦柑产业的持续发展。

作为天马柑桔场的一名分管技术和生产的领导,张生才深感防控黄龙病既责任重大,又要勇担风险。为了不辜负永春县委县政府、果农和海内外广大消费者的期望,张生才毅然决定:甘冒风险,顶着压力上,与时间赛跑,靠科技攻关。

张生才带领天马柑桔场科研团队致力于攻克芦柑黄龙病。他告诫自己:在技术创新上,要多思,但不乱想;要敢干,但不蛮干。心中有梦,前进就有动力,再大的困难都会踩在脚下。

在攻克黄龙病的过程中,张生才一次次地向上级主管部门直至县委县政府领导呈方案、提要求。他明白,专家支援是重要支撑,要攻克技术难关离不开专家的大力支持。他告诉自己,跑累腿,磨破嘴,也要联系上全国柑桔病虫害防治著名专家,请求帮助攻克柑桔防控黄龙病难题。

为了控制黄龙病难题,张生才不怕劳累奔波,无数次奔省城、赴湖北、临浙江、到广东,上北京,向专家报告情况,诉说心愿,请求技术支援。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少柑桔科研单位和著名专家被他的真诚和专注所感动,答应予以科研合作和技术指导。于是,天马柑桔场如愿以偿地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副主席邓秀新,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果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抒昂,国家柑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华南农大教授邓晓玲等专家,先后来到永春县天马柑桔场,现场指导防控“黄龙病”,并建立远程指导机制。专家的支援,解决了科研过程中的相关难题及后顾之忧,令张生才带领的科研团队备受鼓舞,更加信心十足。

用科技手段提升芦柑品质

作为柑桔厂的一名领导,张生才清楚,科技创新是唯一途径。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专家的技术支援,就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大胆探索,开拓创新。他带领科研团队劈出了“四板斧”:

一是依托永春县柑桔实验场,开展柑桔种植试验。2014年12月,永春县柑桔试验场正式运营,张生才任负责人,他带领科研团队“摸着石头过河”,着手开展防控黄龙病芦柑种植的各种试验。通过一步一步的探索,获取芦柑种植防控黄龙病的大量数据,建立了数据库,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防控工作打下了基础。随着柑桔种植试验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2016年6月,张生才荣任天马柑桔场书记。

二是依托国家柑桔产业技术体系永春芦柑综合试验站,进行永春芦柑种植及防病的综合试验。2008年1月,国家柑桔产业技术体系永春芦柑综合试验站正式运作,张生才荣任站长,在国家柑桔产业技术体系的指引下,开展柑桔新品种、新技术体系建设示范、推广、研究的任务。自建站至今,借助这个平台,先后在永春建设农业部农业有空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国家级永春县出口柑桔质量安全示范区、芦柑简化修剪示范基地、柑桔良种采穗母本园和无病柑桔良种苗木基地,同时研发采用柑桔品种资源圃、恒压喷雾管道系统。相关科研课题荣获泉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永春县获得“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的荣誉称号。试验站成为永春芦柑持续发展的催化点和科技核心区。

三是协同相关部门建立福建省永春绿源柑桔苗木繁育场,担负无病毒柑桔良种苗木繁育工作重责。他十分注重凝聚科技力量,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整合技术创新资源,扎实推进综合试验工作。该场从华中农业大学等引进“华柑2号”无病毒柑桔良种接穗,选送永春芦柑优良单株天芦1号进行脱毒处理;建成了采穗母本园2个;保存68个不同柑桔优良品种;建成育苗网室23个,采用“天芦1号”等良种作为接穗。经过深入研究和借鉴,他运用营养钵育苗技术,先后培育柑桔良种苗木近200万株。繁育场作为无病毒柑桔苗木的培育和供应基地,长期以来加强与高等科研院校等单位合作,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研发芦柑黄龙病防控技术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柑桔无病毒苗木繁育标准体系。2017年6月,永春绿源柑桔苗木繁育场被福建省科协授予“2017年福建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称号。

四是创建天马芦柑生态示范基地,做好无病毒柑桔良种苗木示范种植工作。在张生才的主持下,2013年,创建了永春芦柑生态标准果园天马示范种植基地。芦柑无病毒苗木培育时是无病毒,但并不能保证在种植过程中不病发。张生才几经考虑,提出在天马示范种植基地进行试种300亩。张生才带领科研试验站团队创造性地摸索和大胆试验,倾力打造柑桔生态果园样板,实施了“防护林生态隔离、无毒大苗定植、及时动态更新病树、全园快速灭杀木虱、矮密早丰栽培”等五项举措,使黄龙病得到了有效控制。2013年,第一批定植的柑桔无毒苗木开始收成;进入产季的第二个丰收年,果园的产量已经达到6000担,一级果率也提升至90%以上,显现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永春芦柑无病毒苗木试种成功,给广大果农带来希望,于是开始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种植。种植户在引种这些无病毒大苗后,只需进行1年左右的培育,就能投产,大大降低了幼苗种植的风险。2016年11月26日,农业部组织果树专家组考察了天马柑桔园“黄龙病疫区(山地)柑桔种植新技术——永春模式”试验示范基地,经现场检测,定植第四年的植株场产达41千克,折合亩产2.8吨,果面光洁、大小整齐,平均单果重167.8克,横径78.5毫米,大果率86%。天马柑桔场示范基地成为“全国柑桔黄龙病绿色综合防控新模式栽培技术示范基地”。

1. 张生才(右一)在嫁接苗木

2. 张生才(左三)在检查果树病虫害

践行梦想勇往直前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10年前,受“黄龙病”影响,永春芦柑种植面积不断减少、产量不断降低,饱受损失的果农纷纷转行。10年后,在天马山腰的柑桔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经作处处长李莉惊叹:“没想到永春芦柑黄龙病防控做得这么好,好像没有发生过似的”。

张生才认为,普及推广是重要举措,只有普及和推广防控柑桔“黄龙病”新技术才能普惠大众,促进柑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他十分重视做好黄龙病疫区永春芦柑种植新技术推广培训工作。他带领的技术团队先后有30多篇柑桔科学种植管理技术论文分别发表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多年来,技术团队组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活动60多期,受训达5000多人次,发放资料近1万份,接受科技咨询3000多人次,实地指导果农1000人次以上,为广大果农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历练换来成长,辛勤赢得收获,2013年11月,他荣任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科技推广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5年2月,他被聘为“泉州市科技特派员”;2017年8月,被聘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2017年,被评为“福建省最美农技员”。

为了永春芦柑绿色产业的崛起,张生才一心扑在大山的怀抱,苦过,累过,甜过。但他认为,人生有两条路:一条用心走,叫做梦想;一条用脚走,叫做现实。心走得太慢,现实会苍白;脚走得太慢,梦想不会高飞。谈到未来,张生才说:“柑桔是我一生的事业,我热爱柑桔事业,只要我在这个行业还能发挥作用,我就不会停止前行。”

猜你喜欢
永春县永春天马
永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从太空俯瞰地球
天马寨两咏
“天马”鬛羚有绝技
永春“逐火把”激情上演
永春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探访“中国香都”永春达埔
5种野菜的烹调方法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如浮云伴天马,共演西游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