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江头话琵琶

2018-12-04 01:33桂孝树
文史春秋 2018年3期
关键词:浔阳江州和亲

桂孝树

琵琶自诞生以来就与哀愁相连,既能演绎大弦嘈嘈如急雨铮铮的武曲,也能发出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的文曲。很多人總喜欢用琵琶来倾泻自己的喜愁哀乐,可谓是一曲弹毕便诉尽万千衷肠。

据传当年汉武帝为了抗击匈奴,采用和亲的方式法联络乌孙王,只是舍不得自己的亲生女儿远嫁,就册封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为公主,将其下嫁鸟孙王昆莫当夫人,从而让刘细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远嫁西域的和亲公主。据晋代傅玄的《琵琶赋序》记载:细君公主和亲乌孙时,汉武帝念她远离故土,异域的风俗习惯,还有语言都不同于中原,难免思念家乡,因此派遣乐工根据中原本来就有的,诸如筝筑一类乐器的原理,改制成一种能在马上弹奏的乐器,这种乐器被乐师命名为“琵琶”。

古往今来不知有过多少文人骚客为其传唱,说起琵琶,无人不念及王昭君。一首凄切的琵琶曲,名日《昭君怨》。曲调哀婉,如心情激动起伏,似在倾诉满腹的怨恨,那远离故土之痛,又怎一个“怨”字了得?而江州司马白居易的浔阳《琵琶行》,被人们誉为写琵琶的经典乐章,其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知勾起了多少漂泊者的心,引起无数人为之共鸣。

也许是诗人对琵琶由生以来的爱好吧,年仅9岁的白居易即谙音律,对乐音有着相当透彻的理解。写下了《琵琶行》 《听琵琶妓弹略略》 《听李士良琵琶》等诸多名篇。在《听琵琶妓弹略略》中“四弦千遍语,一曲万重情。法向师边得,能从意上生。”把琵琶妓的演奏描述得叹为观止,真是琵琶声中诉深情,万般柔情皆由心中生。从《听李士良琵琶》中的“声似胡儿弹舌语,愁如塞月恨边云。闲人暂听犹眉敛,可使和蕃公主闻?”让身处异地诗人倾听之余遐想万千,西域之地异样的琵琶演绎的是别样的愁情。那一曲千古绝唱的《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让我们仿佛听到当年浔阳江头的琵琶声如同黄莺的声音那般清脆,它窃窃私语追忆着如歌的往事,那一声声如泣如诉的乐声紧紧抓住过往游人的心弦,也就不难想象江州司马为什么泪流满面。

盛赞琵琶的诗句很多,从元稹的“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工夫夜夜听”盛赞琵琶声,到苏轼一声轻叹琵琶曲,唯有多愁的“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分明绣阁幽恨,都向曲中传”;多愁的李煜诗作不多,也有“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就连唐太宗也曾挥笔写就一首刚中带柔的“空余关陇恨,因此代相思”。几位边塞诗人如岑参、李益也在其诗作里提到了琵琶,特别是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沉郁含蓄却又坚韧,将士们随着音乐在翩翩起舞,有秋月笼罩祖国山川的沉静,有直抒胸臆的坦白,更有让人无限想象、百般回味的玄妙。

当南飞的大雁在鄱阳湖上空盘旋时,当朦胧的月光再次倾泻在美丽的浔阳江畔时,如此春江花月夜,一曲执著而哀伤的琵琶声从远古传来。那曲千古《琵琶行》,又在浔阳江头依旧回旋唱起,演绎着流传千年不绝的琵琶情。

猜你喜欢
浔阳江州和亲
CELEBrItY’S SUMMIt
范同颂
访浔阳楼
兵不厌诈:和亲公主是间谍
试析十六国北朝和亲的特点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归人
丝绸之路上的和亲
《江州帖》
浅谈古代江州以“樊篱”为城垣的可能性
华氏经营江州与家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