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建议高发期来了,预警!

2018-12-04 09:39胡昱
第一财经 2018年46期
关键词:博主职场建议

胡昱

好几年前就有人发现,人类对于“数字+建议”类型的文章毫无免疫力,在岁末年初的时间段,这些文章会挤爆人类的收藏夹:

《2018年阅读书目推荐,附送一份红酒搭配指南》;《如何在30岁时实现财务自由,30位精英分享了他们的人生小tips》;《10条建议,帮你挽回前任的心》……

总的来说,就是以“整数+方法论+美好夙愿”的方式列出实操型清单,标题则传递出一种只要按步骤执行就能使人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的不实期待,而貌似fancy的内容,仔细看看又好像有点胡说八道。

举例来说,前年年末,《纽约时报》发布了一篇《想拥有一段更美好的爱情?这里有9条建议》的文章,里面列举了提升爱情质量的技术:

1 跳过闲聊;

2 不要害怕在婚姻中争吵(或为之争取);

3 让人们认识真正的你;

4 要知道:性不是愛;

5 不因为想要,也不因为需要而结婚或维持婚姻;

6 如果一个男人用三明治作为网上约会头像,离他远一点;

7 像治头痛那样治疗心痛;

8 对这段感情把想说的说出来;

9 和陌生男性同乘一部出租车时,别脱鞋子。

听起来都是一些非常有道理的见解,但是你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些内容要不就是正确的废话,要不就是特定情形下的傻话,有时候甚至连实操性都存疑—我们生活中太难遇到用三明治作为网上约会头像的男人了,甚至连用一碗米饭当头像的都没有。

有关职场的类似建议也很多,比如:能力固然重要,但并不能代表全部;一定要有养成跟领导沟通的习惯;慎重对待第一份工作;要保持一种空杯心态;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掌握好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否则人到中年后悔莫及!……之类的。

其中有很多建议以职场厚黑学的面目活跃在以为自己与时俱进的国产职场剧中,主要强调油腻的戏剧性,大家也不会太当真。而剩下的一部分属于“过来人的经验”,不仅见仁见智,还常常自相矛盾,比如我们自己的经验就告诉我们:掌握好工作与生活平衡的人很可能不会被机会所垂青。

虽然大部分清单和指南都不靠谱,人们还是无法忍住自己点开它们的手,因为大脑真的超懒,无法拒绝list这种简单易懂文体的魅力。

回想一下双11就知道了,看别人忙活到飞起自己却不知道买啥的时候看到《双11最值得买的电器/零食/羽绒服top 50,我们都帮你挑好了》,你是不是也有一种久旱逢甘雨的喜不自胜?糟糕的是如今各大公众号食髓知味,每一家都在推这种购物清单还夹带广告,让人又开始摸不着头脑了。

所以到底要如何在各种建议/清单/list/指南的海洋里保持理性?好像很难。不过你往回翻翻打算先马后看的收藏夹,其实大部分建议你也从来没有仔细践行过对吧。所以讲到底,这就是一种写建议的人和读建议的人之间互相欺骗的心照不宣,大家都没有损失,很peace。

看起来很美但做起来一言难尽的建议

“和你的恋人写一个关于未来生活的wish list”—来自情感博主

这个wish list现在在网络上有一个现成的版本,叫作《谈恋爱期间一定要做的100件事》,里面列举了诸如手牵手压马路、一起坐摩天轮、一起去教堂、一起养一条小狗、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堆雪人……等主要符合小女生想象的100件浪漫又不知所谓的事。鉴于里面还有“一起嗑瓜子,一起吃好吃的吃到吐”这样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内容,建议情侣们不要参考,也建议不要选择在这样的建议下@你的人作为恋爱对象。

“15件提升幸福感的家居小物”—来自lifestyle博主

在知乎lifestyle问答最火的前几年,这样的回答简直成了新时代导购手册,其中当然不乏真正有用的多功能插座、厨余料理机、电热毛巾架等物,但越来越多的小物其实是那些没什么用而荐购帖告诉你必须要拥有的东西,比如一年也用不了几次的气泡水机,味道和自己想象差很多最终只能放在浴室里驱蚊的香薰蜡烛,它们的共性通常是小众而富有仪式感,并且会积灰。鉴于它们占掉的居住空间越来越多,我们也不妨认为这是“15件浪费房价的家居小物”。

“给自己游戏化工作激励。”—来自科技网站的职业小tips

这个用法大家都很熟悉吧,把工作和奖励挂钩,工作就像打怪升级。比如写完报告,就可以打一局吃鸡游戏;把这个PPT改完,就可以吃一顿日料。这类建议说的是:永远给自己下一个期待,也增加完成当下事情的紧迫感,非常美妙。但关键是可执行性:工作日一大早在办公室写完报告能正大光明掏出手机开始吃鸡吗?!

“用独一无二的照片墙留下你和家人最美好的回忆”—来自过时家装杂志

照片墙本质上和改良榻榻米、古风电视背景墙一样,是一种时代混合审美产物。如果再采用杂志建议的那种麻绳+五彩斑斓的夹子串起一家五口幸福的笑脸,确实留下了和家人最美好的回忆,但同时也让家里看起来非常像改良版农家乐的前台。

“这个秋天,你需要一件永远不会过时的风衣”—来自每一年的时尚杂志

曾经的人们感知季节变换主要参考身边的植物,如今则靠感受消费趋势,比如秋季的来临常常由时尚杂志推荐风衣来宣告,被推荐最好吃的糖炒栗子的美食博主推向高潮。因为时尚杂志年年都主张“优雅的你需要有一件得体的风衣”,有时候我们甚至以为他们把去年同期的文章直接抄了过来。

而你找出衣柜里那件永远不会过时但也永远不会穿的经典风衣,想试试今年是否能配得上它的时候,还是黯然发现镜中的自己像一只器宇轩昂的柯基。

“让人们认识真正的你”—来自职场导师

究竟可以让同事认识多真的你自己呢?是可以向同事展示自己优秀的摸鱼技巧呢,还是可以向其推销微商商品,还是可以告诉他们自己的性向呢?除此之外,另一位职场导师还说了,不要在职场上过于耿直……请导师们打一架再告诉我们建议谢谢。

“道理我都懂但是……”的建议

“做重要的事”—来自GTD工作法博客

GTD领域的前辈非常苦口婆心,劝导大家使用四象限工作法,着手工作前先厘清轻重缓急:紧急又重要的,不紧急但重要的,紧急却不重要的,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很多人在这一步就迷失了,将四象限工作法放入自己的“不紧急但重要的”工作夹然后便永远地忘了它。

“放下你的手机”—来自情感博主、央视养生节目、舅妈的朋友圈

英国交友网站Drawing Down the Moon Matchmaking的CEO希莉安·麦卡勒姆担忧“做爱之后的抽烟和拥抱很快被浏览社交媒体所取代,男男女女都会在事后伸手去拿手机,沉浸在手机屏幕的光芒而非做爱后的余韵中”。因此《纽约时报》在《8条建议,让你在2018年拥有更美满的爱情》中呼吁大家放下手机。道理我都懂,但可执行度远远不如“如果一个男人用三明治做网上约会头像,离他远一点。”

“多睡点”—来自情感博主、央视养生节目、姨妈的朋友圈

研究表明疲劳可能会使你对你的伴侶更加怀有敌意,并且影响你的健康—一篇探索夫妻间的交流如何影响健康的研究发现:夫妻吵架也许你们只是没睡好。同类型的研究结果还有“日常脾气不好很可能由于内裤不舒适所致”“职场的晋升道路其实往往与员工一日三餐的质量密切相关”这种,推理方式看起来毫无瑕疵,但结论根本就没抓住重 点。

“尽早为退休储蓄”—来自理财栏目

现在国外的“FIRE”运动非常火,这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经济独立、早早退休)的首字母缩写。人们将这个运动视为逃离吸食灵魂、占据时间的工作和一个为消费主义所推动的经济的方式。“FIRE”的追随者一般是男性,从事技术行业,左脑思维的工程师类型,他们会计算未来40年的复利,或是低成本指数基金对房地产出租的投资回报率,那小白应该具体怎么做呢?倡导者认为第一步应该将你的储蓄比例增加到总收入的70%。道理是没错啦,但是占我目前收入比例70%的……是房租。

“学会理财,提前退休不是梦”—来自理财博客

理财栏目总会引用一些投资界的谚语,比如“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道理本身大差不差,理财也确实是年轻人应该学的一门课。但是市面上参差不齐的理财方法常常带有一些唬人的成分,例如讲了一堆价值投资的故事和方法,最后告诉你他挣到人生第一个100万元的方法是听兄弟的推荐买了茅台的股票,而看了长篇大论你发现作者的意思是,你如果想挣到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元应该……穿越。

“保持和直属领导沟通的习惯”—来自职业发展导师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揭示了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在职场上和直属领导沟通的难度,如果你也是领了活儿埋头干,想提加薪也不敢的职场受气包,你很可能遇到和剧中新垣结衣扮演的女主角一模一样的问题。和直属领导沟通一次就需要全副武装鼓起勇气,保持和他们沟通的习惯嘛……不如请领导保持和我沟通的习惯吧,但也不要保持得太久,拜托了领导。

“学会说不”—来自大佬

来自大佬的建议不仅正确,还常常富有禅意,我们建议你兼听则明。

“如果遇到挫折,继续前进,然后走出去”—来自鸡汤号

你除了说“好的”还能说什么?

猜你喜欢
博主职场建议
跟着零食博主买拼多多小吃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时尚博主谢慕梓:分享身边的美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创意折纸小动物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