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保健食品”可靠吗

2018-12-04 18:07谭敦民
科学养生 2018年11期
关键词:阿明保健食品保健品

谭敦民

近年来,“网红”,一个使用率很高的新名称在神州大地叫响。而“网红”之所以横空出世,得益于目前好多人青睐的网购。

程丽是一家大公司的白领,人近中年,身子有开始发福的迹象。为了减肥和美容,程丽订购了一款知名品牌的“网红营养餐”,每天早晚都“不食人间烟火”,只冲服一杯营养餐。按照说明,这款“网红营养餐”兼具减肥和美容的双重效果,在网上热销一时。她还购买了多种维生素和胶原蛋白口服液等保健品。她以为,多吃保健品,会使自己气色更好、皮肤更好、更健康。几个月过去了,没想到的是,由于长期早晚“不食人间烟火”,程丽开始营养不良,面黄肌瘦,浑身无力,眼角出现了明显的鱼尾纹。

程丽有点慌了,咨询医生和专业营养师,他们告诉她,不管什么保健品,顶多只是具有辅助治疗作用,“把保健品当饭吃”的做法是错误的。营养师解释,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于日常饮食,任何保健营养品都代替不了均衡饮食提供的营养,所以,靠吃保健品来达到美容减肥的目的是不可取的。

“网红保健食品”问题迭出。

与程丽相比,阿明的遭遇更惨。

20多岁的福州瘦小伙阿明,身高1.60米多,体重仅四十五六公斤。他一直梦想成为“猛男”,为了练成“猛男”,他常去健身。其实,10多年前,阿明就发现自己患有乙肝,一直在吃药,控制得不错。在健身房,他听说“增肌粉”能快速增长肌肉,健美体形。回家以后他立即上网,淘了一款网红“增肌粉”,满怀憧憬地吃了一个月后,他发现不对劲了,“脸色一天比一天黄,整个人昏昏沉沉,口中有一種腐烂的气味。”脸、手臂、眼睛都变得蜡黄,全身瘙痒,右上腹一阵阵地闷痛,到医院一查,他的总胆红素是正常人的30多倍。医生给他做了肝穿刺病理检查,发现药物引发重度肝炎,已出现肝腹水、低白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中度贫血等等。住院治疗35天,阿明病情没见好转反而加重,引发了肝脏衰竭。最后,他只得接受了肝移植手术,前后花费200多万元,还需要一辈子服用抗排异的药物。专家感叹:“代价太大了!”

专家指出,药物性肝病往往是吃出来的,长期吃来路不明的保健品,很容易吃出药物性肝病。尤其是有些网红保健品是“三无”产品,如“增肌粉”、“美白丸”“祛斑灵”等,有的网红保健品的批准文号、生产厂家都是虚拟的,产品的成分、含量不明确。长期服用这类产品,其药物毒性可能会累积伤肝。

另外,长期服药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长期吃安眠药、抗抑郁药的人,如果用药不对劲儿,也容易患药物性肝病。专家指出,肝病初期可能没有症状,或仅表现为乏力、倦怠、恶心、呕吐、腹胀等,常会被当成“胃肠病”。专家提醒,服药后,如出现乏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尿液变黄、眼白发黄、肝区不适等,要及时就诊。等皮肤明显黄了再查,可能病情就加重了。常年吃药的慢性病人要定期检测肝功能,最好是3至6个月一次。

肝肾功能不好的人,不要擅自进补,在进补之前最好征求医生的意见。

“网红保健食品”内幕揭秘。

央视的“焦点访谈”节目曾披露一款“网红保健品”的内幕。

江苏省南通市警方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检查发现,一些性保健品店公然销售“三无”保健品,大都包装精美,价格不菲,声称是从香港引进保密配方,分别具有滋阴壮阳以及减肥功效。民警循线追踪,历时两个月,先后在河北、内蒙、河南及陕西等地捣毁生产窝点2处,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查扣“三无”保健品及半成品100余种,原料、包装等7吨多。

据办案民警介绍,制假窝点的生产设备极为简陋、卫生条件非常差,工人白天干完活,晚上经常住在里面。他们不是在淀粉中兑点西地那非,就是在淀粉中兑点西力士。西地那非即俗称的“伟哥”,西力士也是类似药物。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这些性保健品的配方就是这两种原料药,多年不变。

我国从来没批准过“性保健品”生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同意“伟哥”等作为药物上市,但禁止掺杂在食品之中。

专家指出,性保健品以及壮阳药不能长期服用。长期服用可使人体内分泌失调和心血管功能紊乱,引起头痛、晕眩、狂躁、昏厥甚至呼吸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例如,应用雄激素及其衍生物,会波及人垂体性腺轴,打搅内分泌功能,还可引起肝内胆汁淤积而发生黄疸和肝功能异常,并能诱发肝脏肿瘤。有时可造成肝实质出血,形成肝内血肿。有的还可引起前列腺增生肥大,造成膀胱和尿道内膜急性发炎,甚至发生癌变。

有的壮阳药物或曰性保健品确实可以提高性兴奋程度及延长性交时间,但由于其特殊的作用机理,长期服用可造成体内的激素失调,破坏阴阳平衡;还可能发生药物依赖,一旦停药,会出现性功能障碍。所以,即使是性功能障碍者,如需要服用壮阳药或性保健品,也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为何“三无”产品能够“网红”?

对于网红食品,有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通过特殊的网上营销方式,把自制食品包装成‘网红,在微信朋友圈里销售。这些食品存在监管难度,并有较多的质量和安全隐患。”但遗憾的是,目前,网红食品不仅没减少,反而得到了大发展。不仅在网上销售,还有了网红实体店,而质量和安全隐患似乎也更大了!这其中,网红保健食品问题尤其突出。

据调查,不少商家往往通过不断变身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以精美包装,甚至辅以外文说明,贴上以假乱真的防伪标识,编造一个批准文号,在微信、微博上大肆宣传网红保健食品。

一是在名字前直接加个“网红”,简单直接,自我命名。本来,买的人多了才是网红,而商家却直接起名就叫网红,比如“网红增肌粉”……

二是名字前加个老人名,让人觉得有来历、老年人不会骗人,肯定正宗。比如“老字号祛斑灵”……

三是多放水果调味,比如草莓、榴莲、牛油果等,让人感觉味道确实不一般。

还有,有实体店的,就找一些无业游民过来排队,造成异常火爆、一货难求的场面。于是,有的人连卖什么的都不知道,就跟过来排队了……

由此可见,许多“网红保健食品”爆红的主要原因是商家利用了人们的从众心理,独出心裁地不断炒作。对那些存在问题的“网红保健食品”,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而作为普通消费者则需要明辨真伪,不要盲目购买。

编辑/谭明

猜你喜欢
阿明保健食品保健品
保健品知识ABC
口耳相传的“保健品”可不敢乱吃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减肥类保健食品中25种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的UPLC-DAD快速筛查
最适合胖人去脂减肥的保健食品
直销保健食品业务迎来利好环境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好教练
妹妹的本事
保健食品或可探索“审批+备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