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12-05 08:00陈娜娜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尝试解题设置

陈娜娜

尝试教学法是一种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得到有效锻炼的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可以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与过程中得到体现.课前的教学准备阶段,可以透过疑问的设置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究,积极进行知识预习工作.课中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自主解答具体问题,既训练学生的解题素养,也是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考察锻炼.知识教学完成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小组讨论分析,既实现了知识教学发散延伸的效果,也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

一、课前设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进入高中阶段后,教师在组织数学课堂时要加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在学习新课内容时,教师不妨鼓励大家首先进行有效地自主探究,让学生提前自己预习相应的内容,形成一个好的铺垫效果.为了让学生的预习工作针对性更强,教师不妨设计一些具体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探究,并且在尝试将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吸收知识.教师在这个环节要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尝试各种思考探究过程,在不断尝试中领会知识内容的核心,为学生后续系统深入的学习这些知识内容提供基础.

例如,在讲高中代数“半角的正弦和余弦”时,教师就可以将尝试教学法融入其中.首先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思考:“正弦和余弦有什么关系?正弦和余弦之间怎么转换?”并给出一个例题:已知sinα=5,求cos2α的值.让学生去思考怎样利用万能公式才能求解.这样的教学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尝试对于新的问题的解答,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理解与适应新知内容的过程.有了这样的基础后,当我们再来给学生细致分析这些内容时,学生已经形成了理解的背景,在新课内容的学习和接受上很多难关和障碍都可以消除.在课前透过设置疑问,然后让学生尝试自主解答,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这也给后续的课程教学形成了良好的整体铺垫,是推动课堂知识教学实效提升的一种有效教学组织方法.

二、课中解疑,训练学生解题能力

在课堂中,当学生对于核心知识有了基本理解吸收后,为了巩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典型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这也是尝试教学法的一种直观体现.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吸收,必须是建立在不断地应用实践基础上的.学生只有通过反复做题,对于各种典型问题都有接触和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与素养,以及对于具体问题分析判断的技能才会有提升.而教师在进行完特定知识的分析讲解后,如何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透过设置训练题让学生完成来考查.学生在尝试解题中往往会暴露出各种问题,体现出知识吸收上的不足,教师再来进行具体的教学强化,让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比如,学习完数列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尝试题:

①已知等差数列{an}中,a1=1,d=2,求该数列前9项的和?

②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正数,且a3·a7=-12,a4+a6=-4,求前20项和?

③已知等差数列{an}中,a2+a8=8,求该数列前9项和?

组织学生从自己的已知经验出发,对上述的练习题进行解答,并组织学生将自己解答的方法进行说明或者是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让学生首先自主解答这些问题,可以及时巩固刚刚学过的知识.透过引导大家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则能够让学生之间产生的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可以促进问题的化解,让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得到强化,充分体现出尝试教学法的积极功效.

三、课后强化,体现知识发散延伸

知識教学完结后,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课后讨论环节,以灵活地进行知识的发散延伸,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课本内的容量有限,对于特定知识内容的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只是就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了相应阐述.教师要及时进行相应内容的补充,可以结合课本中没有涉及的部分,进行合适的发散与延伸,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与吸收这些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知识应用类的情景,比如,可以结合具体知识点在生活中的体现,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背景或者问题场景,引导学生来具体进行问题解答.这样的尝试过程既是一种非常好的知识教学强化,也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猜你喜欢
尝试解题设置
用“同样多”解题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用“同样多”解题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解题勿忘我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