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的趣味化

2018-12-05 08:00徐海萍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韩信趣味数学知识

徐海萍

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进入到高中阶段以后,部分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不易于学生理解,从而导致学生兴趣降低,逐渐跟不上学习进度.所以打造趣味化的高中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一直以来都是广大教师所关注的话题.本文将根据高中数学课堂趣味化教学策略展开简单探讨.

一、利用数学故事提升课堂趣味,激发学生求

知欲望

千百年来,很多著名的数学家生平都有许多的趣事.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会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小故事.所以,为了能够进一步消除高中数学课堂的严肃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插入一些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导入.在课堂的导入环节或者课堂的小结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些与数学相关的小故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数学故事成为促进学生思考的引子.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够让课堂的氛围变得轻松活跃,成为打造趣味化课堂的基础.

我经常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述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如在某次教学的时候,我为学生带来了韩信点兵的故事:秦朝末年,楚汉相争.一次,韩信将1500名将士与楚王大将李锋交战.苦战一场,楚军不敌,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整顿兵马返回大本营.之后有报传来,楚兵追击,于是韩信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1073名勇士,敵人不足五百,我们居高临下,以众击寡,一定能打败敌人.于是士气大振,楚兵大败而逃.通过这个故事,我引导学生仔细思考韩信点兵这一算法的原理,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利用创设情境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

习热情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不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课本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非常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用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还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对情境中的一些事情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运转,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系统抽样的时候,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上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我们学校现在想要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打算从高一年级500名学生中抽取50名学生进行调查,除了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之外,你能不能设计出其他的抽取样本的方法呢?利用这个实际性的问题作为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数学分析.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再顺势引入新的知识——系统抽样.

三、确定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

动参与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和知识的主人.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积极活跃的趣味课堂,我们应当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逐渐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来说,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比如在练习环节,我们可以将出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回答其他组设计的问题.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还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例如,在学习集合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在某次的课堂练习过程中,我为学生设计了一道比较典型的习题:已知集合A={1,2},集合B满足A∪B={1,2},则集合B有几个元素?针对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进行变式,然后将设计出来的变式题交给其他小组进行解答.这个过程中,学生表现的非常积极,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设计出了许多有意思的变式题,例如:已知集合A={1,2},集合B满足A∪B=A,集合B与集合A之间满足的关系是什么?已知集合A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子集的个数有几个?

综上所述,打造趣味化的高中数学课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缓解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压力.趣味课堂的打造方法有很多种,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还应当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猜你喜欢
韩信趣味数学知识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韩信“背水阵”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