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仿真复制的实际应用

2018-12-05 07:58丁峰
速读·下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古籍

丁峰

摘 要:2017年南京图书馆为了保护馆藏珍贵古籍,同时能够发挥古籍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的特点,选取殿试卷作为仿真复制品进行了一些尝试,笔者就仿真复制具体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描述,希望借助这一现代化手段能够解决古籍藏与用的问题。

关键词:古籍;仿真复制;高鹗;殿试卷

一、仿真复复制概况

仿真复制是图书馆采用现代化手段,将珍贵善本、存世孤本或有珍贵史料价值的古籍作为底本进行还原大小、形状、外貌、原文的高精度印刷。能够让孤本不孤,藏用兼顾,进而更好地保存、传播与利用善本古籍。在之前也有将古籍进行影印出版以供读者阅读,但那种复制方式是将古籍当做平面的文物看待,使得不少提拔、批注信息在影印过程中丢失,原本中的版框大小、纸张质地、墨色浓淡、装帧形式等等也无法在影印本中体现,只有采取仿真复制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并反映善本古籍中的一切信息。比如《中华再造善本》这套大型的新版丛书,影印的原则即是采用仿真原大影印,原有的题跋、批校、印鉴悉仍其旧,装帧方式也仿古书原貌。用仿真复制技术不仅有利于保护古籍原本,又不影响对古籍版本鉴定,真正实现了“继绝存真,传本扬学”的目的。既保留了善本的文献价值,同时又保留了版本价值,使读者在研究文献内容的同时又能欣赏到古籍的独特版本。

现代复制技术让许多珍贵古籍能更多地为学者所利用,这对学术的研究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那些珍贵的宋元本、名家抄校稿本及明清印本中重要的孤本,不仅具有文字资料价值,而其中的内容对中国的书史、出版史、印刷史以及版本鉴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与借鉴价值。用现代复制手段对它们进行复制后,就能使文献内容化身千百为学界所利用,为大众所共享。

二、仿真复制实际运用

在这些急需仿真复制的珍贵古籍中,殿试卷无疑最能体现出仿真复制的好处,殿试是历代封建王朝科举最高规格考试,殿试由皇帝主持,中者为“进士”。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各若干名,考生排名会用黄色榜文张贴,即人们所说的“金榜题名”。人们对于殿试卷的价值认识还不够,往往把它看做科举制度的产物,只是一些八股文,然而小小的试卷上反应着当时的政治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社会文学思潮、重大历史事件、各代学术思想、考卷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考生的书法技艺,是一座尚未开发的巨大宝库,期待着有识之士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笔者所在的南京图书馆馆藏了一批殿试卷,在前段时间利用馆藏资源进行了古籍仿真的尝试。

我们选用的是高鹗的殿试卷,高鹗不是万里挑一的状元,给高鹗带来名声的也并不是功名,而是对于《红楼梦》的续写与整理。

乾隆五十三年(1788),高鹗中顺天乡试举人,高鹗中举后,准备会试一再失败,身心疲惫,不过也得数年闲暇。他从友人处借阅《红楼梦》抄本,但只有八十回,不见后半部,他感到十分遗憾,乾隆五十六年(1791),也就是高鹗中举后第三年,友人程伟元登门拜访,出示自己搜求购买的百二十回全本,并邀请他一同参与编辑整理。高鹗认为此书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闲情小说,但大致上与儒家思想并无冲突,因此欣然应允。到这年冬至后五日,任务完成,下厂付印。很快《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第一个工程浩大的印本问世了,称之为程甲本。

程甲本的出版略显仓促,有点急功近利,编校排印不够仔细,刚出厂就发现了很多问题,于是高鹗与程伟元立即着手重校,后于乾隆五十七年出版,称之为程乙本。乾隆六十年(1795)高鹗迎来了人生高峰,中乙卯恩科进士,三甲第一名,授内阁中书,此卷正是高鹗金榜题名的试卷。因续写经典《红楼梦》对于高鹗其人也一直饱受争议,或许从殿试卷中我们能探究高鹗当时的政治思想、文学功底和他本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不是我们平常能轻易阅读到的,借着仿真复制的“高鹗卷”让读者一探究竟。

1.扫描翻拍

此卷用纸为白宣三层,高42.3厘米每折宽12.1厘米,总共十开二十二面,封面写有姓名和名次,前二开四面素页,用于书写履历,后八开印有竖线红格,用于书写策文正文。封底印有印卷官官衔与姓名,全文约1500字,字迹清秀端庄,殿试卷总长二米多较普通古籍尺幅偏大无法一次进行扫描,所以采用分段扫描方法,扫描过程中要保证各段扫描的环境参数一直,具体如:①扫描用的设备在拍摄前进行白平衡校准,中途不得更改参数;②灯光采用高亮度白色光源,用柔光罩遮盖避免高光处产生反光失真;③统一照片分辨率,最低不得低于400分辨率,建议高仿古籍采用600以上分辨率。

在图片扫描完成后,要对处理照片的电脑和打印机进行颜色校准,笔者采用的是爱色丽I1专业广色域色彩管理设备进行校色。在校色完成后要进行小样的试打,将打印出的样品与原卷进行比对,经常会因为打印机油墨或显示器颜色显示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需要我们对图片进行处理,反复打印对比确保颜色一致。

2.图片处理

因为我们采用的是分段扫描法,每段都是单独扫描,没法保证每张图都是横平竖直,要先把每张图调整到水平位置,在底版上需要画出辅助线,按照原版每折宽度12.1厘米画线。利用试卷上下自带的红色栏线,放大100%进行精细拼接,拼接过程中将前后两张图之间的多余部分进行裁切,保证每页的大小一致。拼接处存在原有折痕和灯光阴影,拼接后颜色差异,需要对图片进行PS处理,运用仿制图章工具进行处理使拼接处颜色过度自然,因为试卷采用的是经折装的装帧形式,所以预先在试卷外画好折痕方便折叠装订。

3.打印装订

测量出试卷原卷的尺寸268.1厘米*39.1厘米,在背景板中画好相应尺寸辅助线,对图片进行等比例微调防止图片变形,确定栏线间高度为29.7厘米,这几项参数确定后能够保证打印出的尺寸跟原卷一致。因为殿试卷长度过长,如果想保证复制品的完整性,可以采用卷筒宣纸打印,原试卷采用的纸张为三层托裱过的宣纸,卷筒宣纸纸张偏薄,吸墨性一般,笔者为了到達高仿真效果权衡考量,选用了质地更好的汪六吉宣纸进行打印后再拼接,根据宣纸大小(四尺69*138cm)将处理好的图片分为两段打印,排版时预留两段粘粘区域,打印完成后进行拼接粘粘。为了使试卷更加坚韧挺括,在拼接粘粘后用传统托画心的方法在试卷后托一张宣纸,托好的试卷按照原版的经折装形式进行装订,在预先按等分画好的折痕线处折叠,为了保证折好的卷子方正平整,我们在折叠完成后最后将上下多余的纸裁切。

仿真复制后的“高鹗卷”除新旧程度和油墨质地外,基本与原卷保持一致,如不经专业人士辨认很难分辨出。这次高仿卷从内容上复制了所有文字、签条和印章满足了读者的阅读研究,从形式上还原了经折装的装帧,通过翻阅能更直观地认识到这种古典的装帧形式。

三、仿真复制的一些思考

复制开发不仅对古籍本身带来直接的保护,更有利用于传统文化的普及。现代化复制技术的发展,可使古籍的复制品代替原件进入阅览流通,读者调阅复制品不会像调阅原本古籍那样受到严格的限制,这让那些对古籍文献感兴趣的读者能够更易接近古籍。无论是古籍缩微胶片还是古籍仿真复制,抑或是古籍数字化,多种载体形式,使更多的读者有条件了解古籍有关知识、有机缘去亲近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古籍进行的数字化复制,让古籍文献信息可以在互联网上查询,读者无需为了查阅古籍而花费大量时间和财力奔波各地、穿梭各馆,甚至还被拒之门外,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古籍通过网络为研究者和普通大众利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提高了人们学习研究和应用古代文化效率的同时,更为中国典籍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有效渠道,进而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赵彦梅.清姚大宁——高鹗殿试卷笺释[J].新世纪图书馆,2018,7:83-90.

[2]邓洪波.中国状元殿试卷及其价值[J].湖南大学学报,2007,21(4):30-35.

[3]王学深.清代殿试阅卷标识符号释义[J].历史档案,2017,2:87-92.

[4]冯家红.科考试卷与考生的官宦生涯[J].东方收藏,2016,(4):84-90.

[5]彭红.以现代复制手段促进古籍的保护与利用[J].黑龙江史志,2019,19:12-13.

猜你喜欢
古籍
古籍修复的神器
“诛”的词义演变及其在古籍中的释义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我是古籍修复师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80后”古籍修复师“救书如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