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壁画与拜占庭镶嵌画之比较研究

2018-12-06 09:19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843300
大众文艺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克里克高昌拜占庭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843300)

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希腊故城拜占庭,改称君士坦丁堡(即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公元395年(中国东晋末期),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东罗马以君士坦丁堡为国都,西罗马仍以罗马为国都。由于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于公元476年(中国南朝)灭亡,东罗马由于三面环海和坚固防御,保存了较多的古代文明,古希腊文化成为整个拜占庭帝国文化的基础。

与此同时,中国大地上也经历了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西夏—金—元—明朝的朝代更替。这千余年的时间,随着丝绸之路而来的印度、希腊与中亚文化,在绘画、雕塑、工艺、科技、思想等都来到中国。新疆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座桥,壁画也逐渐形成了一条艺术彩带,从焉耆龟兹壁画,吐鲁番高昌壁画,米兰、和田的鄯善于阗壁画,甘肃麦积山壁画、敦煌莫高窟壁画、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西夏壁画、安西榆林窟、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北京西郊法海寺明代壁画等,还有巴米羊大寺,甚至抵达东罗马帝国首都拜占庭,形成了一条横贯东西地跨亚洲耀眼的艺术彩带。

新疆和拜占庭在东西方交通、世界文化传播史上都处于重要的交流枢纽位置,起过巨大作用。而柏孜克里克壁画与拜占庭镶嵌艺术更是人类文化遗珍,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他们,有助于更加全面地认识东西方文明相互影响和借鉴的关系。

一、文化背景之比较

1.多民族文化根基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高昌艺术

自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到公元前1世纪佛教开始进入中国高昌地区传播,进入时间无明确记载,但释道安《摩诃钵罗密经抄序》中记载前秦382年,佛教已经很兴盛。到东晋南北朝高昌佛教进一步兴盛,不少高僧远涉印度,巡礼佛教发源地。至公元575年(北朝)王公贵族大力提倡佛教,佛教成为影响当时社会政治的极大势力。7世纪20年代,玄奘西行求法,高昌虽三万多人口,而僧徒数千。内地僧人及中亚、印度等地的僧人出入高昌,汉族与西域各族人民交流亲密。至公元9世纪(唐朝)回鹘西迁至高昌,受原住民影响,放弃摩尼教改信佛教。回鹘高昌时期,佛教壁画进一步发展,《宋史·高昌传》记载:“西州回鹘可汗遣僧法渊献佛牙。王廷德在高昌见50余区,皆唐朝所赐额……诸石窟和寺院遗址出土过汉文、梵文、粟特文、突厥文、西夏文、藏文、八思巴文等17种不同文字的经卷,高昌无疑曾是中亚地区佛经翻译印刷的一个中心。”1至13世纪,西藏喇嘛教传至高昌,15世纪后半期至16世纪,高昌佛教衰微。

2.融合古希腊、罗马艺术与埃及两河流域而成的拜占庭艺术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东罗马由于三面环海,陆地防御坚固,保存了较多的古代文明,使得古希腊文化得以传承,而古希腊艺术中又较多借鉴了埃及艺术的韵律与装饰,古埃及、古希腊艺术结合罗马艺术成为整个拜占庭帝国艺术的基础。5-6世纪当西欧诸国忙于建邦立业时,君士坦丁堡早已是人口百万的繁华都市。7世纪后(中国初唐)拜占庭却裹足不前、日益衰落,后又遭十字军洗劫,最终于15世纪中期(中国明朝)被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消灭。

相同之处:无论佛像、菩萨像、圣母与基督,其身后一律带有“背光”,这是古代东西方世界人类对“神像”的统一表达。(如图1-图4)光的运用由索罗亚斯德教开启、经普罗丁的“神光流射”说和柏拉图“美是光辉灿烂”这一理念逐步发展。

图1 圣母及圣子 圣索菲亚教堂 公元843年图2 镶嵌画 圣母子 巴拉吉亚.安格洛古特斯托斯教堂 塞浦路斯6-7世纪图3 坐佛 柏孜克里克 第69窟

图4 比丘 柏孜克里克第20窟壁画

二、绘画主题与风格之比较

1.以本地民间文化结合中原汉风、印度犍陀罗与而成的柏孜克里克壁画风格

现存柏孜克里克共有石窟总数80个,据考证,最早洞窟为唐中期,绝大部分属于回鹘时期,个别晚期洞窟延续至元初。也就是说现存的柏孜克里克洞窟壁画已经深受中原文化之影响。

柏孜克里克洞窟壁画从题材上大致分为四大类:因缘故事、经变故事、千佛题材和供养人像。因缘故事一般在石窟左右侧壁或甬道侧壁,画幅高大,宏伟壮观。构图的程式大致是:高大的立佛居于画面中央,两侧空隙处绘制诸天、护法、菩萨、弟子以及世俗人物;经变故事就是以图像的形式来说明某部佛经的思想内容,一般在洞窟侧壁(如图5);千佛是佛教壁画中常见的题材,有的在窟顶,有的在侧壁,佛像大小不一,因窟而异,大多为排列式构图(如图6);供养人像是柏孜克里克壁画的独特内容,供养者将自己家族成员集体绘制,有很多精妙的作品产生。(如图7和图8)此外还有图9和图10,从这些画面,我们发现当时新疆与世界各地民族往来的情况。

图5 佛本行经变图 柏孜克里克20窟图6 千佛局部 柏孜克里克27窟图7 回鹘高昌王供养像 柏孜克里克第20窟图8 回鹘高昌王后供养像 柏孜克里克第20窟图9 商主 柏孜克里克第20窟图10 佛本行经变(局部)供养人 柏孜克里克第20窟

柏孜克里克洞窟壁画绝大多数为回鹘高昌时期,个别洞窟延续至元代初年。它的风格可总结为:以回鹘特色、印度犍陀罗风格与中原艺术杂糅的柏孜克里克壁画。它的特征具有以下几点:花纹图案装饰性强,民族特色引人注目;“佛像造型瘦劲修长,线条挺括,色彩浓重,注重用色块和明暗凹凸渲染法……有些壁画明显可见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这些壁画造型严谨,比例适中,面部瘦削,鼻梁挺拔、眼睛深陷,注重体形的曲线美。”2立佛高大、面部慈悲,湿衣出水的贴身线条与希腊雕塑的柔美线条遥相呼应。(如图11)

2.古希腊写实风格与埃及、两河流域平面装饰特征为借鉴的拜占庭艺术。

“拜占庭艺术”同时也指代君士坦丁堡的宫廷艺术样式,它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2-5世纪为早期,6-7世纪为盛期,8-9世纪为破坏期,10-15世纪为衰落期。

图11 佛本行经变 柏孜克里克第20窟图12 善良的牧羊人 镶嵌壁画 拉文纳加拉.普拉契齐亚陵墓意大利 5世纪424-425年

早期拜占庭镶嵌画保存较少,4世纪教堂壁画几乎没有遗存,只有一些墓室镶嵌壁画得以保留。5世纪的拜占庭镶嵌画进入了典型的中世纪艺术风格,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以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精神世界。(如图12)6世纪初查士丁尼时代拜占庭艺术迎来了黄金时代,引领着整个基督教艺术世界。代表作品有意大利拉文纳的圣维塔尔教堂保存的《查士丁尼与廷臣》(如图13)和《皇后西奥多拉和她的侍从》(如图14),是拜占庭艺术风格的典范。查士丁尼身边的十二个廷臣象征着基督的十二门徒,这正是古代东方“王权神化”思想对拜占庭帝国君权教权统一的影响。

图13 查士丁尼与廷臣 镶嵌画 圣维塔尔教堂 意大利拉文纳 6世纪 547年

图14 皇后西奥多拉和她的侍从(局部) 镶嵌画 圣维塔尔教堂大殿侧壁 意大利拉文纳 6世纪 约547年图15 圣女的行列 镶嵌画 意大利拉文纳圣阿波利奈尔新教堂 大殿北壁下端6世纪560年

我们从这些杰作得出拜占庭艺术的特点:线条硬朗,色彩高度提纯,体现神权君权一体化下的威严感;人物瘦高、双足纤巧、瓜子脸及窄长的鼻子、弯眉、小嘴、大眼睛,这种程式化的人物造像在后来的拜占庭艺术中反复使用(如图15);形体明暗关系强调人物高度精神性存在的抽象形式;金色背景、扁平人像、动作固定、面部冷静,体现出一种超然姿态。

总之,拜占庭艺术与柏孜克里克壁画体现出一刚一柔的艺术特性,拜占庭艺术强调神性形象的高冷威严;柏孜克里克壁画则处处洋溢着世俗人性的多彩多姿,佛像面部慈悲谦和,体现出包容的气度。

他们二者的相同点:①画面都具有较强的装饰韵味和平面化的趋向。拜占庭镶嵌画大量的吸收了埃及、两河流域平面化和东方装饰性艺术元素,埃及艺术的富丽堂皇与平面化的艺术手法,两河流域对称、均衡、静美的形式感都深深启发了拜占庭艺术家的创作潜能。而柏孜克里克壁画则吸收了新疆多民族民间文化中的图案装饰元素与中原汉风杂糅。作为四大文明交汇地的新疆和古丝绸之路多民族经济文化的枢纽,来自多国多种族的多种文化样貌都深刻地影响到柏孜克里克的壁画创作。②人物造型均受到古希腊罗马写实艺术的影响。拜占庭保留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艺术遗珍,从而能够吸收在宗教绘画中。而柏孜克里克则是一种间接的吸收:受印度佛像犍陀罗风格影响,又与新疆的多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杂糅生发出独具特色的高昌艺术样式。

三、绘画材质之比较

拜占庭镶嵌画采用彩色的小石块或彩色玻璃、贵金属或宝石等,壁面镶嵌的制作工艺是先在壁面涂二、三层灰泥,再画上图形(常以锐器刻划),然后根据图形贴碎片。镶嵌碎片一般为一厘米左右,成不规则几何形。贴片大多不与壁面平行,通过不同角度的碎片造成光的折射,使壁面产生斑驳闪烁的感觉,观者在移动过程中产生出不同的折射。而佛教传到高昌,当地人是以草和泥,再上细泥,然后石灰刷底,然后用矿物质颜料绘出线描稿之后上色,再复钩。

四、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我们发现中国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拜占庭镶嵌画给人的感觉是金色灿烂、豪华贵重;柏孜克里克的壁画则朴素淡雅,悠然超凡。拜占庭用镶嵌画铺满了高大巍峨的教堂内壁,其材质体现了“永恒”思想和“神光流射”,是一种对“高度”的追求,而柏孜克里克及其遍布中国的佛教洞窟则显示出“有容乃大”的“广度”。在绘画风格上,柏孜克里克壁画与拜占庭镶嵌画都受到了古希腊罗马写实艺术风格的影响,又都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东方韵味。一种艺术样貌的萌芽和发展必须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和文化的养分,只有开放、宽容和接纳的态度,才能让文明延续融合。

注释:

1.见《中国新疆壁画艺术》编辑委员会编.《第六卷 柏孜克里克石窟》,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2009,第3页.

2.吐鲁番地区文物中心主编,高昌壁画辑佚,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05月第1版,第289页.

猜你喜欢
克里克高昌拜占庭
扶贫杂感
吐鲁番巴达木墓地出土隋五铢辨析
玄奘行经伊吾考
命悬一线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前的东地中海世界
拜占庭之光
案上水仙(外二首)
君士坦丁堡的建立及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拜占庭音乐研究综述
克里克的“通用谢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