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系统的方法看世界

2018-12-06 13:42韩立国
经济研究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场域生产力事物

韩立国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98)

一、认识世界

系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把各种相关的事件联系起来,并且透过事件去察觉背后的某个趋势,就具备了系统思考的能力,这同时也可以作为思考社会的方式。马克思是采用系统思考方式的思想家,比如他把经济发展看作一个复杂的由多种多样的子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系统。在这个整体系统中,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生产方式,它包括生产力以及与生产力密切相关的生产关系;而在生产方式这个子系统中,生产力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当生产力影响生产关系的时候,生产关系也会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否则生产方式这个子系统就会出问题,生产方式要想顺利运转,就必须变革生产关系,这时会出现社会革命或经济革命,引起社会动荡不安。了解了生产方式系统的运作方式,就能把握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从而更科学和全面地认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在社会学里面也有类似系统的表述,社会学者们在观察社会时,也要应用系统的视角,从整体上看问题。比如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场域”概念就和系统视角有些相似,但又有一些不同。这一点是好理解的,因为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肯定要有自己的独特视域的。社会学看问题的角度和其他学科不同,所以在概念的理解上也就和其他学科有所区别了。在《反思社会学导引》这本书中,布迪厄将场域看作是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在一个大的场域里又会分为很多子场域,包括艺术场域、经济场域、政治场域等,每个场域都遵循着他们各自独特的逻辑。场域的运行动力就在于场域的结构形式,而根源就在于场域中各种力量之间的关系博弈。在场域中存在一种可以支配整个场域的力量,场域里的每个行动者都想要掌握这种支配力量,围绕支配力量的争夺,就发生了场域内部的斗争。

一个场域就是一个系统,只不过在它内部存在各种力量在相互影响、相互斗争,从而使得场域能够持续运转。那些在场域中占据支配地位的人可以让场域以一种对他自身有利的方式运作,为的是获取更多的利益。但是,在这个场域中,依然不断地有其他人来挑战支配者,试图反抗或推翻支配者。场域不是一个平静的场所,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场所。

但是还应该看到,虽然系统和场域都把各种相关因素放在一个整体中来看待问题,二者还是有一些不同的。马克思的历史进程观点承认系统自我调节的有序性和定向性,并且马克思指出了系统调节的最终原因是生产力因素的变化,生产力发生了变化,生产关系会受到生产力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改变了,生产方式这个系统也会随之改变。场域中是不接受自我调控的,或者说是不存在自我调控的。场域是力量关系和斗争关系存在的地方,也是无休止变革的地方,场域的发展来源于场域内部的力量冲突,而不是像系统那样来源于系统内部结构的自我发展。

系统和场域都注重整体,都注重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看待世界的重要方式,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不过是不同的人文社会学者站在自身角度发展出来的相似的研究方向和理论框架而已。这二者都以一种客观分析的方式看待社会现象,并提出自己的理论脉络,都是对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对于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认识。

二、解释世界

系统也可以是我们解释世界的方式。系统观点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就是整体性观点或者说联系的观点。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是有联系的,并且这些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各部分组成一个系统之后,他们之间的联系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所以,我们解释世界时,就要用到系统的观点,不能把事情的发生孤立起来。在实践中,我们要认识到事情的发生,一定是有原因的,一件事情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发生。在生活中遇到了难以理解的事情,要探求其背后的原因和规律,不能简单地把难解的事情归为神秘主义,神秘主义的另一面其实就是事物之间复杂的联系。有时候我们难以在短时间内对一件事物提出合理的解释,就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事物背后的联系,或者以己之力难以探寻到其背后的联系和它所依托的系统,这时如果我们不能坚持系统的观点,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坚持用系统的观点解释世界,才是正确的解释世界的方法。

在社会学中,系统的方法也有很多的运用。在19世纪的欧洲,自杀现象成为了一种社会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有很多,比如,有人把自杀问题归为个人的心理和情感问题,还有人把原因归为时间和气候等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搜集了大量的关于自杀人群的资料,运用数据分析方法,最后得到了结论,即自杀率和社会整合程度有相关关系,社会整合程度适中的社会自杀率较低,社会整合程度过高和过低的社会,自杀率较高。涂尔干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发现了自杀现象与社会整合程度的联系,而其他人提出的原因都被涂尔干用数据否决了。所以,自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能够被发现的,而社会整合程度就是与自杀现象相联系的那一事物。

解释世界,我们应该认识到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用主观想象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是唯心主义的做法。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联系,并且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可以被发现和掌握的。事物现象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这种联系构成了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网,使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任何事物都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一件事物出现的背后,肯定有一个或多个原因与之相联系。发现事物之间合理的联系,才能正确地解释世界。

三、改造世界

系统的方法给我们改造世界提供了思路。有时我们不知道如何去改造一个陌生的现实世界,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对我们想要改造的系统达到充分的认识,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所以我们就会无从下手。这时就要求我们认识系统、了解系统,不仅要认识和了解系统整体,还要认识和了解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对改造对象有了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之后,才能针对改造对象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造办法。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就说到:“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其实,调查的过程就是认识和了解陌生系统的过程,就是了解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过程。毛泽东同志所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这一方面的典型代表作。因为有了对农民和农村的细致了解,认识到了农民和革命的内在联系,毛泽东同志才能在革命过程中做出依靠农民的正确决断,才能最终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可见认识联系的重要性。正确地认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利用这些联系,才能科学合理地改造世界。

如何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来发现改造世界的途径?社会学在做经验研究的过程中有两个技巧,一是把那些通俗常见的变得不同寻常,二是把那些不同寻常的变得通俗常见。

第一个技巧的关键就是要跳出系统。有些时候我们的研究对象是我们很熟悉的事物,这时我们就很难在他们身上发现可以研究的亮点,因为我们对他们的行为和特点很熟悉,觉得一切都很正常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正是因为我们和研究对象很熟悉,所以难以发现研究角度。这就要求我们换一种思路来看待研究对象,即跳出我们和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在系统之外以审视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熟悉的系统。思路不同了,看问题的角度也发生了变化,曾经熟悉的系统就会变得陌生起来,也就更加能够发现问题。我们本身又对系统内部的联系很熟悉,发现了问题,解决的时候就会很容易了。

第二个技巧的关键就是要跳进系统。有些时候我们面对陌生的研究对象,无从下手,仅仅对研究对象整体有大概的了解,所以不知应该从什么地方开始着手研究。这时我们就应该跳进研究对象所存在的系统内部,自己参与到系统内部的联系中去,了解系统内部的联系,对系统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我们本身对于研究对象很陌生,对他们的一切都会很好奇,进入系统了解了系统内部的联系之后,再研究那些我们感到好奇的问题就会变得简单了。这就是跳进我们不熟悉的研究对象所在的系统,在系统之内以探索的方式来看待这个陌生的系统。曾经陌生的系统就会变得熟悉起来,我们一开始就对系统的问题很好奇,了解了系统,再对问题进行研究就会很容易了。社会学里有很多社会学家为了研究一些问题,与被研究人群同吃同住同生活,甚至还有社会学家为了研究乞丐,自己去当乞丐的案例。

四、总结

无论是对社会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生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系统的方法都具有普遍的意义。系统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了解了系统方法,就能清晰地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我们要注意系统内部的事物与系统内其他事物的联系,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机制,探索事物运行的规律。另外,还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分析该事物和系统整体的关系,寻找事物和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最后做到既着眼系统整体,又了解系统各个局部,从而能够实现对系统有科学全面的认识,这样我们在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时候就能够得心应手,马到成功。

参考文献:

[1] [法]布尔迪厄,[美]华康德.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猜你喜欢
场域生产力事物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马克思生产力系统理论探析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措施
美好的事物
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
另一种事物(组诗)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