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的护理干预探讨

2018-12-06 03:43邢雪梅
关键词:我院护理人员评分

邢雪梅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100)

作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本质上是一种心律失常病症,主要具有心脏性猝死率低、无血流动力学障碍以及频繁出现等特征。由于该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周期比较长,容易使患者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和精神负担,甚至会产生精神抑郁问题,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1]。如果可以在临床治疗期间及时给予人性化关怀、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那么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临床治疗的96例良性频繁性室性早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和护理组(48例)。在对照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18~53岁,平均(33.4±4.6)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1.2±0.7)年;24 h早搏次数的平均值为(1600±120)次。在护理组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19~52岁,平均(34.2±4.8)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4±0.8)年;24 h早搏次数的平均值为(1600±110)次。两组患者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住院后,对照组患者接受我院的一般性护理,包括向患者介绍我院有关的规章制度、环境情况等基本内容,同时还要做好患者病房的定时通风,保持良好的光照情况。护理组患者在接受我院一般护理的同时,给予如下几个方面的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要加强同护理人员及其亲属的沟通和交流,实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和心理情况,及时获取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以及心理诉求,之后采取恰当的方法来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消除他们存在的心理压力,耐心向他们介绍疾病的成因以及临床治疗的相关措施,确保可以增强患者接受临床治疗的自信心,避免因为暴躁、焦虑或抑郁等情绪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2)用药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要定期指导患者按时服药,严格按照医嘱来服用药物;告知患者及其亲属用药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要做好患者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记录工作,确保患者用药量、用药时间等的准确性;要对输液过程中的滴注速度进行严格控制,科学安排药量和输液时间,一旦患者出现不适情况,就要及时加以调整。

(3)监测生命体征。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比如每周进行一次心电图监测等,确保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康复治疗期间存在的异常问题。

1.3 评价指标

本次对于护理干预临床疗效的评价,主要选择了三个指标,即:护理疗效、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其中的护理疗效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症改善情况,划分成完全好转(临床症状彻底消失)、基本稳定(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和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消失或存在病情加重情况)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则主要基于病房环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和措施等制定成专门的调查问卷,满分100分。根据评分高低分成非常满意(≥85分)、满意(75~85分)、一般(60~75分)和不满意(<60分)四个等级。生活质量评分则结合我院制定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来进行评价,具体包括考评患者的心理健康、身体状况以及社会功能等情况[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收集到的各种数据借助SPSS 19.0来处理,相应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校验(以±s表示)和卡方校验(以%表示),P<0.05表示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比较

通过接受差异化护理干预措施后,护理组完全好转28例,基本稳定18例,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完全好转20例,基本稳定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通过接受差异化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3.75%,其中非常满意32例、满意11例、一般4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非常满意12例、满意16例、一般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对应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在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前,护理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升,且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应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对应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组别 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护理组(n=48) 71.4±3.4 93.6±5.7对照组(n=48) 72.7±3.1 81.2±4.3

3 讨 论

良性频发性室性早搏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病症,具有心脏性猝死率低、无血流动力学障碍以及频繁出现等特征。但是由于该种疾病的临床治疗时间比较长,且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这样容易使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和精神负担,进而容易出现抑郁、暴躁和焦虑等负面心理或消极情绪,影响了疾病临床治疗效果[3]。如果可以在临床治疗期间及时给予人性化关怀、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那么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基于此,本文采用实验对比研究,对两组患者分别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后的疗效进行了分析后,发现护理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81.25%;护理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护理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相应的生活质量评分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临床治疗良性频繁性室性早搏患者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在给予针对性临床手术以及药物治疗的同时,可以采取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一些综合护理干预手段,那么可以在确保改善治疗效果的基础上,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在进行护理干预期间,护理人员必须要密切对室性早搏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密切关注,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护理和治疗期间出现的各种突发或不良状况,最大程度提升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我院护理人员评分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我给爸爸评分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