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临床效果观察

2018-12-06 03:43
关键词:直腿腰椎间盘针灸

胡 争

(江门市蓬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广东 江门 529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骨科病变,是指在外界因素影响下,髓核组织从椎间盘破裂部位脱出至椎管及后方组织,并刺激及压迫周边脊神经根而导致的病变状态[1]。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为病理基础,患者以腰部疼痛、肢体麻木为主要特点,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极大影响。目前保守治疗是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案。本研究对医院针灸科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了针灸疗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针灸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观察研究,依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针灸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年龄43~79岁,平均(60.6±9.7)岁;病程1~8年,平均(4.5±3.1)年;针灸组患者年龄42~79岁,平均(60.5±9.9)岁;病程1~8年,平均(4.6±3.1)年。对常规组与针灸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病例:实施临床检查、腰椎X线、CT、MRI检查等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者直腿抬高试验为阳性;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腰腿疼痛症状;实施非手术方案治疗患者;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本研究;患者均自愿配合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病例:实施手术方案治疗患者;已经实施相关中医方案治疗患者;治疗不耐受、治疗配合度较差患者;其他骨科疾病患者;其他脏器及组织严重病变患者;意识、精神障碍患者。

1.2 方法

常规组运用牵引疗法,对患者实施多功能腰椎自动牵引床治疗,对患者盆骨、胸部进行牵引,随后根据患者实际耐受状况、体质为患者选择合适重量进行牵引,1次/d,30 min/次,持续治疗10次为1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针灸组运用针灸疗法,取患者昆仑穴、足三里穴、肾俞穴、委中穴、腰眼穴、百会穴、阳陵泉穴作为针灸穴位,指导患者采取侧卧位、俯卧位治疗,采取乙醇(75%)棉球对患者进行穴位消毒,快速穿刺进针,深度保持1~3寸,对患者实施提插捻转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并实施艾灸,保持患者腰臀部出现酸胀感,足部也存在得气感应。实施2 d/次针刺,病情严重患者实施1次/d治疗,持续治疗10次为1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种方案下患者治疗效果。治愈:患者治疗后腰腿疼痛基本消失,直腿可抬高90°,可自由活动;显效:患者治疗后腰腿疼痛明显减轻,直腿可抬高70°以上,可实施适量活动;有效:患者治疗后腰腿疼痛有所减轻,直腿可抬高30°~70°,活动受限有效减轻;无效:患者治疗后腰腿疼痛有无改善或加重,直腿可抬高<30,活动受限无改善[2]。将治愈、显效、有效纳入总有效。

②对比两种方案下患者腰腿疼痛及直腿抬高试验结果。腰腿疼痛采取视觉模拟评分评价,总分0~10分,评分高低与疼痛轻重负相关。

③对比两种方案下患者6个月复发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针灸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n(%)]

2.2 患者腰腿疼痛及直腿抬高试验结果分析

针灸组治疗后腰腿疼痛评分、直腿抬高角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患者6个月复发状况分析

针灸组6个月内复发0例,常规组为4例。针灸组6个月复发率0%明显低于常规组13.33%,x2=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5)。

表2 患者腰腿疼痛及直腿抬高试验结果分析( ±s,n=30)

表2 患者腰腿疼痛及直腿抬高试验结果分析( ±s,n=30)

注:较治疗前对比:*P<0.05

组别 腰腿疼痛(分) 直腿抬高角度(°)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规组 7.2±1.5 2.9±1.1* 21.5±4.1 64.3±8.4*针灸组 7.1±1.2 2.1±1.2* 21.4±4.3 80.5±4.8*t 0.365 3.983 0.134 21.642 P 0.716 0.000 0.894 0.000

3 讨 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疼痛及活动受限的发生主要因神经根刺激及压迫引起,该病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患者神经根损伤,并导致患者脊柱侧弯畸形,甚至导致患者瘫痪,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目前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式主要分为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实施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较慢,且目前研究发现多数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实施非手术治疗可达到良好的效果[3]。

中医方案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常用的治疗方式,中医将该病划为腰痛、痹症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因湿寒风邪入侵,引起经络淤阻而致病[4]。牵引疗法主要通过外力改善神经根压迫症状来治疗该病。中医针灸疗法可通过针灸治疗促进穿刺部位血流加速,改善气血瘀阻症状。针灸时选穴中昆仑穴具有散热气化功效;足三里穴具有脾湿燥化,生发胃气功效;肾俞穴、委中穴、腰眼穴可缓解腰腿疼;百会穴可醒脑开窍;阳陵泉穴改善肢体麻木症状,可针对性调节内平衡,促进气血疏通,改善患者腰腿疼痛、肢体麻木症状[5-6]。本研究中针灸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常规组80.00%,且针灸组治疗后腰腿疼痛评分、直腿抬高角度明显优于常规组,针灸组治疗后腰腿疼痛评分、直腿抬高角度明显优于常规组,说明针灸治疗可达到良好的远近期疗效。

综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针灸治疗可达到良好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复发,运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直腿腰椎间盘针灸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加强膝盖锻炼,提高耐寒能力
推荐一套测试运动能力的方法关于功能性运动的测试(五)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