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联合盐酸溴已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2018-12-06 03:43
关键词:中耳炎皮质激素积液

李 锦

(江苏省江阴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421)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也被称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属于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中耳积液、听力下降,该疾病不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但会困扰患者的日常生活[1]。此前治疗多以各类药物为主,疗效尚可但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研究指出糖皮质激素联合盐酸溴已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更理想,我院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46例患者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4~58岁,平均39.1±3.2岁,右耳发病患者18例,左耳发病患者17例,双侧发病患者11例。对照组46例患者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23~59岁,平均39.4(±3.0)岁,右耳发病患者19例,左耳发病患者16例,双侧发病患者1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所有患者均满足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2)患者知情自愿参与调查,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患有重大精神、脑组织疾病的患者,排除中途退出调查的患者。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病情分析,给予确诊,对照组行盐酸溴已新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行糖皮质激素治疗。

对照组患者进行骨膜穿刺,在无菌环境下,抽取患者中耳处积液,给予黄素滴鼻液(1%浓度;国药准字H31022695;上海运佳黄浦制药),每日2~3次,用量方面结合患者病情确定,通常在0.2~0.5 mL,给予患者盐酸溴已新(国药准字H20051651;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滴注,一次4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一天2次,一周为一疗程。患者用药治疗期间,进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记录。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和用药方案的基础上,额外行行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地塞米松注射液(国药准字H12020515;天津金瑞药业有限公司)为核心药物,取静脉滴注方式,初始三天,结合患者病情,一般在7~10 mg之间,每天一次,第四天减量至5 mg,以1周为一个疗程。患者用药治疗期间,进行不良反应的观察和记录。

1.4 观察指标

本次调查主要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患者内陷、股膜积液、耳鸣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听力恢复或者接近正常水平,评定为显效;患者内陷、股膜积液、耳鸣等症状有所好转,听力水平有所恢复,评定为有效;患者内陷、股膜积液、耳鸣等症状无变化,听力水平无变化,或者上述指标恶化,评定为无效。由显效和有效构成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包括肌无力、精神症状、疼痛、头疼、乏力、疱疹等,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级别,以不良反应发生数/患者总数*100%表达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查所用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计量资料方面,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治疗有效率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患者治疗有效率 [n(%)]

表2 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n(%)]

3 讨 论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该疾病可见于各年龄群体,小儿群体尤为多见。分泌性中耳炎也被称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听力下降、中耳积液。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后,往往感觉耳内存在闷胀感,听力水平明显下降,该疾病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也可能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患者失聪,在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及时给予诊断和治疗[2]。结合此前学者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一是机械性阻塞,包括鼻咽癌、肥厚性鼻炎等,二是功能性通气功能障碍,包括细菌病毒感染、放射性损伤等[3]。

此前针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以药物为主,疗效尚可,但依然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我院在本次调查中以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溴已新进行治疗,收效更为良好。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又名氟甲强的松龙、氟美松,属于人工合成的皮质类固醇,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毒作用。作用于患者机体后,可直接抑制炎症细胞,使巨噬细胞、白细胞在炎症部位聚集,加强抑制和吞噬效果。同时地塞米松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能够防止/抑制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使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数目降低,免疫球蛋白、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能力因此受到影响,持续降低,借以能减少免疫球蛋白浓度[4]。盐酸溴已新具有较强溶解粘液作用,可实现多中耳炎分泌物的控制。在本次调查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48%,优于对照组的84.7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15.22%,体现了糖皮质激素联合盐酸溴已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价值。

综上所述,糖皮质激素联合盐酸溴已新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理想,能够优化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后续工作中可给予推广。

猜你喜欢
中耳炎皮质激素积液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中耳炎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一种新型眼科手术积液盒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观察
三七总黄酮抗糖皮质激素诱发骨质疏松的效应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儿童患感冒,小心中耳炎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
生发Ⅰ号联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斑秃患者秃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