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枣园革命遗址规划使用后评价研究

2018-12-06 08:00康伟桐袁一凡
山西建筑 2018年31期
关键词:枣园使用者延安

康伟桐 王 莉 袁一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艺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100)

1 研究背景

近年,革命遗址因深远的历史价值、重要的文物价值以及红色精神成为大众首选的红色旅游地。枣园遗址作为国保单位,旅游开发和遗址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对遗址使用后情况进行全面认识和判断。因此要对革命遗址进行使用后评价研究,从新的角度分析探索适合枣园遗址现状发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优化规划策略,为同类革命遗址及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1]。

2 革命遗址的使用后评价因子分析

枣园遗址的使用后评价的评价因素有18项,通过运用SPSS软件对评价因素进行KMO和Bartlett的球型度检验和量表信度检验,在效度检验中得到KMO值为0.742,大于0.7,球形检验的显著性为0.000,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时,采用Cronbach的Alpha作为判定标准,得出Alpha系数为0.831,大于0.8,进一步证明问卷的可靠性,表明各因子内部一致性较高,量表信度可取。

3 使用后评价过程

3.1 枣园革命遗址现状

枣园位于延安西川,现存有礼堂一座,西洋式建筑4栋、石窑37孔、瓦房76间,凉亭1座。通过调研对比游客对枣园与延安其他革命遗址的整体满意度(见图1),可见枣园是延安最具吸引力的遗址,主要原因是,枣园与周边革命遗址相比面积较大,环境更优越,旧址本身与周边环境风貌相对更协调,有一定发展空间,是延安最具扩张性的景区。

3.2 评价方法选择

采用问卷及深度访谈进行研究,问卷首先针对枣园遗址的使用者特性进行数据采集,其次是对使用者对枣园遗址内的各资源项目的评价进行数据分析。调研时间选在十一国庆假期旅游高峰段,问卷发放300份,回收270份,有效率90%。

3.3 使用人群基本情况

通过调研发现访客中男性对于枣园遗址的偏爱程度更高占到57%;在年龄上,20岁~40岁的人群为71%,多为中青年阶层;从游客来源看,外地游客更多占69%;受教育程度数据中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为56%。职业构成数据中干部和学生最多占58%,说明访客的文化素质普遍较高。从数据中还可以看出游客大多首次来延安;从来访方式来看,自驾行和自由行的访客最多占到72%,附近居民访客最少。综上,枣园遗址的使用者多为中青年,以干部和学生为主,受教育程度较高,大多是自由行或自驾行首次来延安。

3.4 评价因素均值分析

本文对于枣园遗址满意度均值分析采用李克特量表法,将满意度分为五个等级,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以及非常不满意,分别赋值5~1。对各要素分析如图2所示。

从交通可达性看,遗址外部可达性和停车布局满意度不高。主要原因是园外交通以单行道为主,所以造成到园不便,由于遗址位于沟壑地带,遗址内高差使得部分游客无法到达,另外故居处无停留广场,在人流量高峰期易引起拥堵,使游客游览时间增加;从景观要素及历史文化方面看,访者对遗址整体绿化程度比较满意,但对雕塑小品满意度不高仅为3.22,认为雕塑小品数量太少且特色不突出;遗址内铺装满意度较高,因铺装符合遗址内历史文化氛围;遗址的管理与服务设施方面来看,访者对休憩设施及标识满意度低,个别座椅摆放不合理,区内标识位置较隐蔽,没起到指示作用。

综上,访客对遗址景观特色,历史文化氛围方面的评价较高(分数高于4.00),但对遗址中休憩设施、停车布局、雕塑小品及公众参与性等因素的评价不高(分数均在3.00左右)。

3.5 差异显著性分析

对枣园遗址使用者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选取不同因子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其对遗址评价因素满意度是否有差异,得出受访者对满意度影响程度。运用SPSS20软件,分析得出组间显著性P值,若P<0.05,则有差异,若P<0.01,有显著差异。

由表1可知,性别不同对应各要素P>0.05;而访客来源不同,以致使用者在对遗址功能多样性评价因素上产生显著性差异,休憩设施、雕塑小品以及遗址内部交通差别更大,小于0.01;由于职业不同,访客在对遗址景观效果、历史文化氛围以及遗址现状三项评价因素上产生显著性差异,而遗址外部可达性、内部交通两项差别更大,小于0.01;由于受教育程度不同,使访客对遗址公众参与性产生显著性差异,而休憩设施、景区综合服务、外部可达性等差别更大,小于0.01;来访次数不同,访者在对园内绿化率、景区功能多样性、内部交通产生显著性差异,而对于历史文化氛围、清洁度、外部可达性、停车布局P<0.01,差别更大。

表1 差异显著性分析

综上可见,性别不同对枣园各项要素的满意度评价无差别成立,而使用者来源,职业,受教育程度及来访次数不同对于枣园各项要素的满意度评价无差别均不成立,说明使用者性别不同对于遗址各要素满意度无影响,而其他四项对满意度评价均有影响。

3.6 游客行为活动分析

调研选取园内有代表性的四个地点统计人流量,统计时间从7:45~17:00,每15 min为一个时间段(见图3)。从时间上看,早上人流量最少,10:00左右人流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减少,但在12:00之后,人流又有上升,原因是访客在对延安革命景区游览时,游览路线多数为从王家坪,杨家岭再到枣园,所以在12:00左右,选择该条游览路线的访客刚好到达枣园,故造成了人流量突然增多;下午人流在14:30~16:30较多,之后逐渐下降;从地点看,入口人流最高时达到每15 min 1 051人,毛泽东旧址处最高达到715人,铜像广场为882人,刘少奇旧址为482人。综上,上午人流量多于下午,全园全天人流量达到22 154人;入口处人流最多,刘少奇旧址最少,铜像广场和毛泽东旧址最受欢迎。

4 基于使用后评价对枣园遗址的优化规划建议

4.1 保证遗址的历史文化特色

保证枣园的文化历史氛围是遗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周边商业建筑不断增加,枣园遗址历史环境的完整性遭到损坏,这极大削弱了人们对枣园遗址的文化识别和价值认知,限制了遗址的保护空间[2]。因此要控制周边城市风貌,在规划设计中强调区域特色的保留和文化内涵的延续,注重保持革命遗址特有的空间格局及其内在的精神归属感,突出对遗址整体环境和文化氛围的保护,将无形的文化与有形的物质空间有机结合,寻求可持续发展意义上的文化传承[3]。

4.2 提升遗址可达性

遗址的可达性对满意度有重要影响,可达性越强的景区,其历史风貌的认知度也就越高,其承载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内涵就越容易被市民和游客所熟悉和认知[4]。延安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而枣园位于延安西北部,可达性受到限制,旅游活动受到影响,不利于红色旅游资源效应最大化。因此提高枣园遗址可达性,能够增强访者对遗址文化内涵及价值全方面认知,有利于产生较好的信任度和追随度,提升对遗址的满意度,形成文化景观偏好,从而扩大延安红色革命遗址的影响力[5]。

4.3 提高遗址管理服务水平

1)增加公益性设施,及时维护服务设施,调研发现使用者对遗址内服务设施配置满意度较低,这削弱了人们对城市文化品牌的好感,遗址应为访者提供有组织的游览路线、合理完善的基础设施,这直接影响文化景观完整度及游客对其的满意度[6];

2)增加景观节点、集散空间,在不破坏原有遗址风貌的基础上缓解旅游带来的人流压力,营造高品质公共空间,最大限度提供良好的环境,提升遗址整体服务水平[7]。

5 结语

枣园作为城市公共性景观要成为文化旅游品牌,必须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健全的旅游设施、便捷的旅游线路、丰富的文化活动、独具特色的景区环境,这是提高遗址吸引力的核心[8]。对延安枣园遗址进行使用后评价研究,将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应用于规划管理中,以此达到优化设计及管理的目的,提高革命遗址的满意度,同时为延安其他革命遗址的规划管理提供思路,提高延安革命历史古城的文化风貌。

猜你喜欢
枣园使用者延安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山地枣园节水保墒措施
三种土壤改良剂对盐碱地冬枣园的影响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利用野生酸枣兴建大枣园技术
走进延安
他汀或增肌肉骨骼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