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

2018-12-06 08:14张菊
当代医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年龄段支原体病程

张菊

(辽宁省营口市中医院检验科,辽宁 营口 115000)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科比较常见,多导致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但与其他致病物质引起的临床表现比较相似,故需尽早明确诊断,有助于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措施,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助于提升患儿生活质量,优化预后[1-2]。其中实验室诊断是最常用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性疾病诊断方法,但由于实验室诊断方法较多,比如快速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等[3-4]。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性疾病患儿168例,获取血液样本后分别采用快速血清学检验及微生物快速培养方法进行检测,获得一定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性患儿168例,男77例(45.83%),女 91例(54.17%),年龄 1~12岁,平均年龄(5.87±2.15)岁;其中<3岁56例(33.33%),3~6岁85例(50.60%),>6岁 27例(16.07%);病程<7 d者 103例(61.31%),病程≥7 d者65例(38.69%)。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入院后接受血尿常规、常规血培养检验,X线胸片等影像学检查,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16年出版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于2015年出版的《实验诊断学》(张鸿利、张丽霞及洪秀华主编),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肺炎支原体感染性疾病诊断;②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③所有患儿、家属或法定监护人均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监督及允许下同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除肺炎支原体以外致病物质引起的感染性疾病;②入组前接受过任何对本次研究结果产生结果的治疗;③其他不适合参与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次日晨间空腹状态下抽取外周循环血液样本2份,每份血液样本2 ml,共4 ml,分别接受常规血培养、快速血清学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并以常规血培养作为诊断金标准;快速血清学检验方法如下:血液样本经2 000 r/min离心后,获取血清,经酶联免疫法试剂盒检测,严格按照检测试剂盒操作方法完成检验过程;观察并记录检测结果;其中酶联免疫发试剂盒由AniLabsystems Ltd.Oy生产,国食药监械(进)字2014第3402082号。

在治疗前采集咽拭子开展微生物快速培养,主要方法如下:无菌棉签分别于患者口咽部多次摩擦,待无菌棉签完全湿透后取出,挤出分泌物尽量均匀涂抹于培养基内,在37℃的条件下培养24 h。若发现培养基与空白时颜色相近,或由红色转为浑浊黄色,则检测为阴性,若可见清亮黄色,则可判断为阳性结果。

1.3 观察指标 ①快速血清学检测与微生物快速培养诊断肺炎支原体结果比较;②不同年龄段诊断肺炎支原体结果比较,按照<3岁、3~6岁、>6岁分别经快速血清学检测、微生物快速培养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结果比较;③不同病程诊断肺炎支原体结果比较,按照病程<7 d、≥7 d分别经快速血清学检测、微生物快速培养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结果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快速血清学检测及微生物快速培养诊断肺炎支原体结果比较 168例均获得常规血培养确诊,快速血清学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109例(64.88%)、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法感染阳性138例(82.14%),后2种检测方法阳性检查临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快速血清学检测及微生物快速培养诊断肺炎支原体结果比较(n=168)Table 1 Comparison of rapid serological detection and rapid microbial culture for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n=168)

2.2 不同年龄段诊断肺炎支原体结果比较 168例患儿按照不同年龄段分别诊断肺炎支原体,其中以3~6岁组不同检测方法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段诊断肺炎支原体结果比较[n(%)]Table 2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different age groups[n(%)]

2.3 不同病程诊断肺炎支原体结果比较 快速血清学检验诊断肺炎支原体病程<7 d者58.25%,≥7 d者75.38%,组内病程<7 d、≥7 d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33 4,P=0.023 5);微生物快速培养法诊断肺炎支原体中病程<7 d者87.38%,≥7 d者73.85%,组内病程<7 d、≥7 d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75 2,P=0.025 7);病程<7 d患者中快速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7 d患者中快速血清学检验、微生物快速培养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不同病程诊断肺炎支原体结果比较[n(%)]Table 3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 different course of disease[n(%)]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以小儿为高发人群,其感染初起多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鉴别诊断难度较大,因此误诊及漏诊风险较高。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病程多较长,而且并发症类型较多,故在发病早期明确诊断,开展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5-6],目前多经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明确诊断,比如支原体培养[7-10]。肺炎支原体多经喹诺酮类及大环内酯类能够对蛋白质及核酸合成过程产生影响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而对阻断细胞壁形成的青霉素类等抗生素敏感性不高。故尽早明确诊断,有助于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11-12]。

本次研究以常规血培养作为金标准,分别开展快速血清学及微生物培养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快速血清学、微生物快速培养分别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年龄段感染阳性率、病程<7 d内感染阳性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2种检测方法在不同病程阳性检出率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经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均可获得的临床价值,后者阳性检出率更高,而且在3~6岁年龄段内、不同病程内的诊断价值均较好,但在实际工作中,建议与其他检测方法共同使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检测准确性。

猜你喜欢
年龄段支原体病程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藏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反复发烧、咳嗽,都是肺炎支原体惹的祸
鸡败血支原体病的诊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