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2018-12-06 08:14郑亚成陈辉董林祥宇雪豹
当代医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滤器球囊下肢

郑亚成,陈辉,董林祥,宇雪豹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汉阳医院,湖北 武汉 430050)

临床上,下肢浅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DVT(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为髂静脉梗阻。将髂静脉梗阻解除,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还能促使其远期生存质量延长[1-3]。近年来,支架植入术与球囊血管成形术在髂静脉梗阻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临床疗效显著[4-8]。为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30例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联合手术取栓与腔内介入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0例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于2014年3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患者平均年龄(57.82±6.13)岁,男12例,女18例;血栓具体部位见表1。

表1 血栓具体部位分析Table 1 Analysis of specific sites of thrombus

位于左髂股静脉、双髂股静脉、左髂股静脉与下腔静脉的患者分别有24例、2例与4例;并发症为脑梗死、高血压、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别有2例、6例、2例、2例。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有明显患肢肿胀现象出现,并且同时伴随有患肢疼痛出现的患者有24例。手术进行前,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将其诊断为急性深静脉血栓。

1.2 方法 先对所有患者行手术取栓,对其进行局部麻醉之后,静脉给予其肝素1 mg/kg,进行取栓操作之前,先进行右股静脉穿刺,将临时或者永久型腔静脉滤器置入。首先在患者腹股沟位置作出一个纵行手术切口,长度控制在10 cm左右,将皮肤切开,对股静脉进行游离,将股静脉横向切开,对8 F血管鞘进行留置。先采用Fogarty取栓导管,进行髂静脉取栓操作。如果取栓导管难以从血栓部位通过,则要对其进行静脉造影,以此来将闭塞或者狭窄程度、范围、部位以及侧肢循环等各种情况明确,采用导管带导丝或者直接采用导丝通过闭塞或者狭窄病变,在下腔静脉中送入导丝,采用导丝进行引导,将Fogarty取栓导管再次送入,并对患者进行取栓治疗。如果没有取出血栓,则要再次对其进行造影检查,以此来将髂静脉残留狭窄部位或者受压部位明确,先对其进行球囊血管成形操作,然后再将自膨式支架置入。再次对其进行造影检查,如果发现狭窄明显,则要采用球囊对其进行扩张操作;用手从远端开始向近端来对患肢进行挤压,静脉切口采用6-0无创缝线进行缝合,然后再行止血操作,将切口逐层缝合起来。术后指导患者穿弹力袜,并且及早下床进活动。从术后6小时开始,每隔12小时给予患者5 000 U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并且口服3 mg华法林,以此来发挥出抗凝效果。患者出院之后,嘱咐其单独口服6~12个月的华法林,门诊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对华法林用药剂量进行合理调整,控制INR在2.0~3.0之间。

1.3 观察指标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每隔3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或者门诊,以此来对其下肢症状进行了解,对大腿周径进行测量,并且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来了解是否形成血栓。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手术进行前,有18例患者植入永久性滤器,8例患者植入临时滤器,4例患者植入可回收滤器。患者平均采用导管取栓3.7次,并且成功完成支架植入术与球囊血管成形术。手术过程中通过造影发现,所有患者取栓之后均有静脉狭窄现象出现,有24例属于IVCS(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完成取栓之后,有6例患者髂静脉与下腔静脉残留狭窄,2例患者左、右髂静脉分别植入1枚自膨式支架,还有24例患者均将1枚支架植入左髂静脉内。患者手术出血量在150~750 ml之间,平均出血量为400 ml。完成手术后,有2例患者的手术伤口有局部血肿现象出现,对其进行局部压迫治疗后,患者全部治愈。对所有患者平均进行10个月所有的随访,没有患者失访,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下肢肿胀现象全部消失,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均没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 讨论

以往临床上通常通过抗凝方式对急性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治疗,并且将指征作为依据,对腔静脉滤器进行放置。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的标准方式为华法林口服与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以此来避免血栓进一步扩大,避免血栓复发,对肺动脉栓塞进行有效预防,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将已经形成的血栓与静脉梗阻完全解除[9-10]。临床上解除血栓梗阻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静脉转流、药物溶栓治疗、机械性取栓与手术取栓等多种方式[11-12]。但是溶栓或者取栓治疗容易促使血栓残留,髂静脉狭窄,部分情况下甚至还会合并有IVCS出现,对临床疗效造成严重影响,促使血栓复发。研究显示,对患者进行支架植入及球囊血管成形术治疗能够将髂静脉梗阻问题有效解决,促使手术成功率提高,将血栓复发率降低。本研究通过联合术取栓与腔内介入治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平均采用导管取栓3.7次,并且成功完成支架植入术与球囊血管成形术;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下肢肿胀现象全部消失,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均没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由此可看出以上两种方式联合应用的效果显著。其次,手术过程中通过造影发现,所有患者取栓之后均有静脉狭窄现象出现,完成取栓之后,有6例患者髂静脉与下腔静脉残留狭窄,由此可见,部分畸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为髂静脉狭窄。如果单纯采用手术取栓方式对其进行治疗,通常难以获得彻底的治疗效果,如果不及时解除髂静脉梗阻,则会提高疾病复发率。因为本研究中大部分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已经进行了抗凝,所以手术过程中具有较多出血量,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对血容量进行及时补充,避免血流动力学出现变化。

综上所述,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能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可推广。

猜你喜欢
滤器球囊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Denali和Celect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单中心经验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两种工况下8 种腔静脉滤器疲劳强度的对比研究
花粉过滤器
球囊预扩张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微损伤的影响
COOK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效果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