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前后NSE含量变化的研究

2018-12-06 08:14薛军
当代医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化酶烯醇脑炎

薛军

(蓬莱市人民医院儿科,山东 烟台 265600)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病毒感染导致,若治疗不及时可对患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为了对病毒性脑炎进行准确的诊断,临床上常对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腰椎穿刺,取脑脊液进行常规检查、生化检查以及病原学检查等[1]。而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2]。

NSE是神经组织和神经内分泌组织中存在的特征性生化物,其在脑组织中的活性最高,在外周神经、神经分泌组织、血液及骨髓中均有存在,但较脑脊液中含量低。众多临床研究表明,脑组织及神经系统的病变会导致NSE含量明显的变化,因此其适宜作为脑组织病变的诊断指标[3]。本文采用ELISA技术检测103疑似病毒性脑炎患儿的脑脊液及血液中NSE含量,并对59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进行治疗前后脑脊液中NSE含量对比以及与血液中NSE含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进行病毒性脑炎诊断治疗的59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名,女24名,平均年龄(7.9±1.7)岁,平均住院时间(36.2±8.1)d,全部患儿均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①患儿多为急性起病,或者为亚急性起病,患儿多表现出神经系统疾病或有发热;②患儿多有脑组织受损的临床表现;③脑脊液中淋巴细胞增多,蛋白质轻度增高或正常;④脑电图背景活动异常;⑤影像学检查可出现CT或MRI发现低密度病灶,或无低密度病灶。

1.2 检测样本 5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入院后24 h内进行腰椎穿刺,并在密封且无菌的条件下进行脑脊液采集,将所得脑脊液进行常规检查和生化检查,同时测定脑脊液中NSE含量。同时,取患儿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和血液中NSE含量检查。患者脑脊液及血液中NSE含量均采用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进行测定。病毒性脑炎患儿经3周治疗后再取血液及脑脊液样本,利用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观察治疗前后及患儿脑脊液及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变化及血液与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变化的关系。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比较情况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发现治疗前59例患儿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为(23.55±5.04)μg/ml,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为(15.89±3.51)μg/ml;治疗后59例患儿脑脊液和血液中NSE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脑脊液中NSE含量为(10.17±1.23)μg/ml,血液中NSE含量为(7.62±0.97)μg/ml;治疗后患儿脑脊液和血液中NSE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脑脊液中NSE含量显著高于血液中NSE含量,经治疗后患者脑脊液中NSE含量下降幅度更大。

表1 治疗前后脑脊液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比较(μg/ml)Table 1 Comparison of neuron-specific enolase in cerebrospinal fluid and serum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μg/ml)

3 讨论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参与体内糖酵解的过程,是一种关键酶,主要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和神经元中,在非神经组织中含量较低,正常人体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往往小于16.3 ng/ml,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比较稳定,而在机体发生某些疾病时会导致其含量升高,因此其在血液及脑脊液中含量的增高往往预示着神经系统或脑组织的损伤,且组织损伤程度越高,NSE在体内的含量越高[4]。因此,NSE含量常被用于判断脑部疾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正常人体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存在于神经细胞中,而当神经系统发生疾病时,由于神经细胞发生了崩解,从而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从细胞中释放,而脑部疾病法发生同时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发生病理改变,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进入血液,导致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含量异常升高[5-6]。因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血液及脑脊液中的含量可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严重程度。

本研究通过对5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液及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研究发现,治疗前患儿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为(23.55±5.04)μg/ml,经过3周的治疗后患儿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为(15.89±3.51)μg/ml,与治疗前相比出现了显著的下降(P<0.05);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由(10.17±1.23)μg/ml降低至(7.62±0.97)μg/ml,出现的了显著的降低。但由于脑脊液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显著高于血液中的含量,脑脊液中NSE含量下降的幅度也较大。但脑脊液中NSE含量下降相对值为56.8%,而血液中NSE含量下降相对值为52.0%,两者相对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治疗的59例患儿经治疗后各项症状均得到了改善,同时血液及脑脊液中NSE含量也出现的相应的降低,因此NSE的含量与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病情呈现正相关,同时血液与脑脊液中NSE的含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7-8]。

NSE常被作为判断大脑损伤程度的生化指标,其可以灵敏的判断大脑组织的损害程度,同时根据本文对59例患儿的治疗结果可知,血液中NSE含量与脑脊液中NSE含量也呈现正向相关关系,也可对神经系统的损伤进行预判。但由于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血液中NSE含量的变化,如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中NSE含量明显升高[9]。因此,对于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液及脑脊液中NSE的含量应作为重要的判断指标,但还应注意患者是否还有其他疾病,以免造成误诊,耽误治疗,对患儿的脑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8]。

猜你喜欢
化酶烯醇脑炎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中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气相色谱法分析甾烯醇
烯醇化酶在微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两种氯前列烯醇诱导母猪同期分娩的研究
脑炎早期诊断的脑电图与磁共振成像比较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寄生虫烯醇化酶的研究进展
胡黄连苷Ⅱ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表达的影响
一起猪乙型脑炎病的诊断与防治
家猪链球菌病和乙型脑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