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抗高血压药物的成本-效果评价

2018-12-06 08:14李艳丽
当代医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帕胺吲达那普利

李艳丽

(沈阳市苏家屯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辽宁 沈阳 110112)

近些年来,中老年高血压发病率逐年递增,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中,90%左右为轻中度高血压,轻度高血压占据百分比达到60%,临床上对高血压疾病进行治疗时,通常为每天用药1次,帮助患者达到全天候平稳降压的效果[1-3]。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高血压治疗药物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至本院就诊的高血压疾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疾病均获得明确的诊断,将坐位舒张压水平≥110 mmHg,且伴有血管神经性水肿、继发性高血压、痛风、电解质紊乱、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对本次药物过敏或者不耐受的患者排除。

依照诊治时间的次序分为氨氯地平组、吲达帕胺组与贝那普利组,每组均40例。氨氯地平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25±3.24)岁;吲达帕胺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61.33±3.16)岁;贝那普利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7~86岁,平均(61.85±3.62)岁。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为中轻度高血压患者,入院后10 min采取静坐位,对右臂肱动脉进行血压监测,连续监测3次,并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血压监测结果,每2周进行1次复查,对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进行比较。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停止2周时间的安慰剂使用,并帮助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血脂、心电图、血电解质等。在给药的同时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合理的饮食与适当的运动。其中氨氯地平组(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30006)每日给药5 mg,吲达帕胺组(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H19994074)每日给药1.5 mg,贝那普利组(广州南新制药有限公司;H20090004)每日给药10 mg,均为晨起用药1次,连续给药8周时间。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项。显效:治疗8周后的舒张压水平下降程度≥10 mmHg,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或者血压下降幅度≥20 mmHg;有效:治疗8周后患者的血压下降程度低于10 mmHg,基本上恢复至正常的水平,或者血压下降幅度在10~20 mmHg之间;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效果[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对比3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变化情况。费用-效果:是药物经济学最常用的方法,是应用成本与效果所需的成本,其值越小越好[5]。敏感度:其目的在于理解数据出现变动时对结论产生的影响,由于治疗方案在不同患者与医疗单位的费用、效果不同,因此,会存在某些无法预测的因素对结果造成影响[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的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变化情况对比 氨氯地平组给药4周后血压下降明显,其他两组患者血压水平也有所改善,但是以氨氯地平组的改善程度更加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三种药物治疗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分析(±s,kPa)Table1Analysis of blood pressure changes after treatment with three drugs(±s,kPa)

表1 三种药物治疗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分析(±s,kPa)Table1Analysis of blood pressure changes after treatment with three drugs(±s,kPa)

组别氨氯地平组(n=40)吲达帕胺组(n=40)贝那普利组(n=40)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21.12±1.45 21.45±1.44 21.52±1.11治疗后17.52±1.33 18.20±0.96 18.03±1.78治疗前13.65±0.92 13.78±0.95 13.58±1.00治疗后10.56±1.33 11.36±0.78 11.22±1.02

2.2 临床疗效对比 贝那普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低于吲达帕胺组(95.00%)和氨氯地平组(95.00%)(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对比 氨氯地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吲达帕胺组和贝那普利组均为5.00%,3组给药方式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最小成本对比 C/E=各类费用/效果,最小成本以吲达帕胺与贝那普利较低(P<0.05),见表4。

2.5 成本费用对比 吲达帕胺组的成本费用最低,相比氨氯地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2 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2 Clinical efficacy of three groups[n(%)]

表3 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Table 3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ree groups[n(%)]

表4 3组患者的最小成本比较Table 4 Minimum cost analysis in three groups

表5 3组患者的成本费用比较Table 5 Analysis of the cost in three groups

2.6 敏感度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可知,量表准确测量的难度较大,不同给药方案、机构的治疗费用与效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敏感度可对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可信度进行分析,是一类重要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指标,经敏感度分析,得知3组的疗效、费用可信度较高。

3 讨论

氨氯地平属于一类新型的二氢吡啶类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可达到平稳、持续、缓慢降压的效果,不存在明显的反射性交感兴奋现象,具有较弱的负性肌力作用,相比其他同类的短效制剂效果更优[7]。吲达帕胺具有利尿与钙拮抗的效果,可将肾脏远曲小管近侧段对水、钠的重吸收进行有效抑制,进而达到利尿的作用,对于血管平滑肌的选择性较高,可对钙离子内流进行有效阻滞,便于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产生良好的降压效果。贝那普利属于第3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进入人体内可快速水解,便于有效扩张全身与局部血管[8]。

本次研究对3组高血压患者分别采取氨氯地平、吲达帕胺、贝那普利进行治疗,结果显示,3组均可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无实质性的差别,贝那普利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其他两组明显较低。有关研究表明[9],氨氯地平对于收缩压的降压幅度相比贝那普利明显较大,对于舒张压的降压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氨氯地平组给药4周后血压下降明显,吲达帕胺组与贝那普利组给药后2周血压明显下降,之后血压趋于稳定。

高血压为一类终身性的疾病,一旦患病则需要长时间药物治疗,患者在实际选择药物治疗时,医师需严格遵循有效、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将患者的经济与精神负担有效减轻[10-11]。本次研究从成本-效果方面进行分析可知,吲达帕胺组的成本费用最低,说明每获得1个单位效果,该组所需费用最低,且3组所需的最小成本中以吲达帕胺组与贝那普利组较低,另对比3组患者的给药不良反应可知,3组给药方式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吲达帕胺具有较低的治疗成本,降压效果显著,便于在临床上实践推广。

猜你喜欢
帕胺吲达那普利
不同吲达帕胺片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预算影响分析
20例吲达帕胺不良反应分析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落尔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的血药浓度
吲达帕胺在高血压患者体内药动学研究
纤维素键合手性柱拆分分析吲达帕胺对映体
益肾方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50例
羟丙基-β-环糊精对吲达帕胺溶解度的影响
吲达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930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