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网建立对冠心病高危人群的预后及临床研究

2018-12-06 08:14兰为群郑娟娟文媛张元元
当代医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心血管人群危险

兰为群,,郑娟娟,文媛,张元元

(武汉市汉口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武汉 430012)

心血管疾病(CVD)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世界每年约有1 300万人死于CVD[1]。其中,冠心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50%左右,心肌梗死患者已经超过4 500万人,正在患心绞痛的患者也达到四千多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疾病。积极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则是预防冠心病事件发生和减少因冠心病事件死亡的关键,生命网的建立旨在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一套综合治疗、定期随访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系统服务方式,本临床研究运用生命网对我院诊治的冠心病高危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进而针对性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冠心病高危人群291例,男154例,女137例,年龄37~91岁。文化程度:本科以上14例,中学139例,小学110例,文盲28例。

1.2 检查方法 ①高危人群(多于1个CHD危险因素,如高龄、吸烟等);②危险因素的判断标准: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按WHO最新发布的诊断标准;吸烟史定义为目前吸烟每天超过5支,持续3年以上,或吸烟史10年以上戒烟不足1年;肥胖诊断为体重指数法(BMI≥28为肥胖);缺少运动定义为每周运动锻炼少于3次,每次至少30 min。③干预措施: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知水平、合理膳食(调整饮食结构,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低糖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设计个体化的运动方案,依据患者心功能状况循序渐进,日常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日恒定)、保持良好情绪、控制体重(中心性肥胖的危险性最大)、养成良好的医从性(能按照医生规定按时按量服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药物)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生命网干预6个月,随访所有入选患者(无漏诊患者),本组患者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度从干预前的10.65%上升到89.69%;吸烟率从干预前的73.88%下降至21.31%;高脂血症患者从干预前的75.95%下降至51.55%;高血压患者从干预前的61.17%下降至46.39%;肥胖患者从干预前的48.11%下降至36.08%;缺乏运动患者从干预前的69.76%下降至16.15%;饮食结构不合理患者从干预前的35.05%下降至12.71%;干预后因为均只有1例患者因过度劳累及情绪激动诱发心绞痛;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理想,从干预前的13.40%下降至4.12%,各项危险因素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生命网干预措施前后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interventions in"life net"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n(%))]

3 讨论

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且逐年呈年轻化趋势,相当一部分冠心病患者发病前毫无征兆,平素也无特异性症状,首发表现即为猝死。据统计在中国每年有50余万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其主要病因系冠心病,而其中又以中青年居多,对社会和家庭都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筛选冠心病患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对于患有多个危险因素或罹患冠心病等危征的冠心病高危无症状人群进行冠心病筛选,使之尽早得到恰当治疗可有效防止心源性猝死或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而积极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则是预防冠心病事件发生和减少因冠心病事件死亡的关键。因此,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是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也是冠心病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生命网(heart care network)是近年欧美发达国家及亚太地区多个国家普遍建立和运用的一套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模式,旨在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一套综合治疗、定期随访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系统服务方式[2],帮助入网患者全面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预防冠心病事件发生和复发的健康服务系统[3-4]。有研究表明,患冠心病的风险可以通过积极调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显著的降低[5]。许多冠心病患者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对自己健康的无知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冠心病的危险因素[6-7],人们的态度会有偏差,人们可能不会通过改变行为来避免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由此可能发生新的危险因素[8]或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甚至死亡。为此,对冠心病高危人群建立生命网,指导他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是一项极具前景的工作[9]。

本临床研究显示,通过生命网干预措施干预处理冠心病高危因素患者,能有效控制相关可控制危险因素,对于冠心病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干预措施处理后的6个月进行随访及评估,随访所有入选患者(无漏诊患者)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度从干预前的10.65%上升到89.69%;吸烟率从干预前的73.88%下降至21.31%;高脂血症患者从干预前的75.95%下降至51.55%;高血压患者从干预前的61.17%下降至46.39%;肥胖患者从干预前的48.11%下降至36.08%;缺乏运动患者从干预前的69.76%下降至16.15%;饮食结构不合理患者从干预前的35.05%下降至12.71%;干预后只有1例患者因过度劳累及情绪激动诱发心绞痛;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理想,从干预前的13.40%下降至4.12%,各项危险因素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冠心病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10],对于危险因素的干预及控制,并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实施,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医学保健知识,可以有效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心血管人群危险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喝水也会有危险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拥挤的危险(三)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秘书缘何成为『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