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用蜜量对膏方质量的影响观察

2018-12-06 08:15王一博
当代医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收膏膏方辅料

王一博

(锦州市中医医院药剂科,辽宁 锦州 121000)

中医也称为祖国医学,其伴随着中国历代的变迁,逐渐积淀与发展。近现代西方医学兴盛之前,其做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方式在中国乃至世界均是重要的医学模式。中医讲究天、地及人之间各种关系变化,所以治疗方法各异。在中医概括里有散、膏、汤、锭、膏、丹、酒及露共计八种剂型。中药膏方,做为其传统的剂型之一,也被称为膏滋、煎膏等,其具体作用为防治体虚、滋补、抗衰等。膏方的制作过程较繁琐,大致为在基础汤剂中加入各种针对患者所需的药物,然后熬制,中途加入辅料,最后制成膏方[1]。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提倡祖国医学的大背景下,我院也积极制作具有本地特色的膏方。在保证膏方的安全性的前提下,为了明确辅料蜂蜜对膏方具体影响,我们选择扶元调养膏这一基础膏方,比较不同量的蜂蜜对膏方质量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扶元调养膏膏方是由山药、知母及党参等数味中药制成,所有药材共重4.2 kg。制备膏方从备料、浸泡、煎煮等步骤到最后包装等途径均控制在相同的环境,并由同一设备来完成。

1.2 制作方法

1.2.1 浸泡 针对膏方的制作工艺,国家及相关部门并未制定统一的标准和工艺。在制备的过程中,各种药材及相关辅料均需要一定时间的浸泡,熬制过程中也需要一定温度和时间的煎煮,这一过程中,无法统一煎煮次数,煎煮时间,以及相关药材的浸泡时间。以往其他学者的研究表明,制作膏方的过程中,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以及药材和辅料的浸泡时间均会影响膏方的质量。在熬制的过程中,主观及客观的条件,以及上述操作的时间等,均会造成误差,有可能导致药材有效成分不能煎煮出来,进而导致疗效下降,最终影响临床实践中的治疗效果。同样,国家及相关部门和企业也未对收膏这一过程有量化标准。本次实验,浸泡是备料之后制作膏方重要环节。取上述数味中药,泡入水中6 h。

1.2.2 煎煮 取浸泡好的药材置入煎锅内再次烹煮,在烹煮过程中,两次沸腾后加水,最后得到药汁总计8 000 ml。将药汁放在置容器皿内自然沉淀24 h。煎煮可采用陶或金属锅,前提是在长时间的高温下锅本身结构稳定,不易与药材发生反应,从而影响药效。目前在临床实践中以不锈钢锅最为常用。总的原则是专人专方专锅[2]。

1.2.3 浓缩 上述静置液通过80目筛滤过,将滤过液再次加入锅内,火开到最大,使水分充分的蒸发,将药液进行浓缩;之后将龟、鹿、阿胶及一定数量的冰糖加入锅中,调至小火继续熬制,至糊状,期间不断搅拌。将上述液体烊化,浓缩为1 800 ml,之后在通过100目筛,将得到的滤过液均分为3份,每份600 ml。

1.2.4 收膏、凉膏 在整个炮制过程中,收膏的过程是最关键的。收膏的好与坏直接会导致膏方形态及硬度的适宜程度。炮制好的膏方,在保存和使用的过程中都非常方便。如果操作不好,就会出现石头硬块或者稀薄如汤汁不易成形的现象。同时,收膏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含水量,从而导致膏方易变质酸败且不易保存,也会导致质地过于坚硬,不便于服用。通常判断收膏是否合格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种是收膏的过程中,是否出现挂旗的现象[3]。所谓的挂旗即膏方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加热,当药液逐渐变得浓稠时,药液中会产生大泡,表明该膏方熬制完成,即刻熄火。此时将药液用竹片从锅底向上挑起,这时候药液会向下滴落,在滴落的过程中若形成三角形,则称之为挂旗。还有一种是将药液取一滴滴在毛边纸上,药液无散开。目前主要应用这几种方式判定收膏是否完成,但这几种方法主观性较强,仍无相对固定的客观标准。在整个炮制的过程,无参照的标准,易导致膏方质量差异过大,所以,应对收膏过程进行制定客观的量化标准。本次实验中,在3份滤过液中分别加入蜂蜜150 g(蜜占比15%)、300g(蜜占比30%),450 g(蜜占比45%),文火慢煎至“挂旗”成膏。按蜜占比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甲乙丙三组。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观察指标:外观检查;不溶物检查;相对密度;细菌培养实验。外观检查主要看是否有结晶析出、焦臭等异味。不溶物检查是指将上述不同含糖量的官方取出,分别加入含200 ml的热水中,搅拌至完全溶化,静置后5 min后看杯底是否有固体成分出现。相对密度,取适量成品膏方,兑水2倍后,摇匀用相对密度测定法测定。微生物实验:将膏方置于微生物培养箱内1月后观察是否有霉变发生。

2 结果

2.1 外观检查 各组外观检查,见表1。

表1 甲乙丙三组外观检查结果

2.2 不溶物检查、相对密度及微生物培养实验 各组不溶物检查、相对密度及微生物培养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甲乙丙三组不溶物检查、相对密度及微生物培养实验检查结果

3 讨论

做为中药制剂和中药炮制中用到最多的辅料之一-蜂蜜,在我国使用历史久远,一直在辅料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种类较多,各种不同类型的蜂蜜所含成分不尽相同。以蜂蜜为辅料制成的膏方,具有补中益气,止咳润肺等作用[4]。中药被蜂蜜炮制后,可以达到协同作用,增强中药原有药效如款冬花、百合蜜炙后、枇杷叶等能增加止咳润肺作用;还可以扩大治疗谱。

本研究表明:当蜜占比为15%时,无结晶析出,无异味,口感略酸,膏方检查中未见不溶物,微生物培养实验阳性,其相对密度为1.32。由于该蜜占比中含糖过低,口感较酸,在一定程度上,与膏方理念有一定偏差,所以不适于当前临床应用。相对密度低,且微生物培养实验阳性,这与相关学者报道[5]的研究结果一致,即相对密度与膏方的质量成本呈正相关,但相对密度与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呈现负相关。所以根据二者的相关性可得,相对密度可直接反映含水量。继而可以分析出,含水量的多少与膏方的霉变与否有着直接的关联。相对密度低时即含水量高,随着含水量的升高,当超过一定限度,膏方即发生霉变现象。相反的,相对密度处于较高状态的情况下,由于含水量的降低,在收膏的这一过程中,就会发生焦糊及结块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从膏方的疗效到口感均会受到相关程度的影响。故在膏方的整个生产配制过程中,应该严格把控其质量。当蜜占比为45%时,无结晶析出,无异味,口感偏甜,膏方检查中未见不溶物,微生物培养实验阴性,其相对密度为1.38。由于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相比过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相关疾病人群数量增长了很多,且人群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从老到少,均会发生,考虑到对这些疾病人群的影响,应该严格控制膏方中的含糖量,尤其对于患有上述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在对含糖量高的食品服用是应慎重。当蜜占比为30%时,无结晶析出,无异味,口感纯正,膏方检查中未见不溶物,微生物培养实验阴性,其相对密度为1.35,各项指标均适宜。

综上所述,蜜占比30%的膏方,由于相对密度适中,不易霉变,且口感好,无异味无结晶析出,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猜你喜欢
收膏膏方辅料
《本草纲目》蜜膏方撷萃
清热消食化痰蜜茶膏
夏日疖肿食蜜膏
热销面料及辅料
名医膏方补气血
冬令进补有膏方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
流行辅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流行辅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