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例眩晕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

2018-12-06 08:15严萍
当代医学 2018年32期
关键词:中枢性视物前庭

严萍

(鄂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湖北 鄂州 436000)

眩晕(Vertigo)分眩晕和头晕,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较为常见,有研究报道提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其比例可达 6.70%,其占人群中总的比例约为5%[1]。由于眩晕疾病涉及到神经内科、五官科、精神科等多个学科,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和边缘性的特点,同时眩晕患者主诉有一定的主观性,由此给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带来一定难度。鉴于此,为总结经验,提高临床诊断率,提升治疗效果,我们参考相关诊断标准,对近2年本科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而就诊的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320例眩晕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病例资料均描述齐全。全部病例平均住院时间(9.23±2.41)d,临床痊愈率65.6%,总有效率96.3%。

2 方法

2.1 资料收集 ①眩晕病因分类;②患者的年龄、性别;③ 眩晕的伴随症状及体征等;④辅助检查。

2.2 诊断标准 相应病因诊断参照2010年眩晕诊治专家共识[2]。

2.3 数据分析 利用SPSS 20.0对研究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病因 320例眩晕住院患者中,前庭中枢性眩晕156例(48.75%);前庭周围性眩晕 127例(39.69%);非前庭性眩晕26例(8.13%),原因不明性眩晕11例(3.44%)。

3.2 年龄性别 320例眩晕患者中,中枢性眩晕男、女分别为96例和60例,(男:女=1.60:1),周围性眩晕男、女分别为41例和86例(男:女=1:2.10)。非前庭性眩晕中,男女病例基本相似(男:女=1:1.08),不明原因性女性7例,男性4例。全部病例年龄在14~89岁,平均年龄(62.2±11.5)岁。其中50~69岁之为242例,占75.6%,为眩晕高发年龄段。

3.3 既往史 主要统计了各类型眩晕患者三高及心血管疾病的的既往史,具体见下表1。

表1 各类眩晕患者既往病史情况

3.4 伴随症状和体征

3.4.1 持续时间 320例患者中,单次发作时间上于10分钟者为274例,其中<1 min者占43.8%,以BPPV为主。梅尼埃病及精神性眩晕发作时间较长,可长达数小时,颅内感染者可持续大于24 h,原因不明性眩晕中60%病例持续时间为数分钟。

3.4.2 诱因 诱发因素上,115例周围性眩晕患者均与体位改变有关,占90.55%,相应的,中枢性则仅有42.31%(66例),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非前庭性占69.23%(18例),原因不明性眩晕有3例与体位变动有关。

3.4.3 伴随症状 据临床观察,眩晕最常见的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视物旋转、眼震、耳鸣、头痛等,本组病例中,恶心/呕吐为226例(70.62%)、视物旋转 195例(60.94%)、头痛65例(20.31%)、眼震 135 例(42.19%)、耳鸣51例(15.93%)。具体见下表2。

4 分析体会

鄂州市中医脑病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主要承担本地区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工作,因此回顾性分析本科室眩晕住院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地区的患者对科室的就诊意愿以及医生的眩晕诊治思路。本组病例以中枢性眩晕多见,略多于周围性,而非前庭性及不明原因性较少,现就以上临床资料数据作一简要分析。

4.1 年龄性别 据相关文献报道,眩晕的发病与性别和年龄有相关性。本组病例年龄在14~89岁,50~69岁为眩晕高发年龄段,与国内蔡春霞等[3]关于眩晕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的研究结论基本相符。其机理可能在于老年人前庭系统的代偿能力减弱,且多数老年人伴随的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有关[2]。

表2 各类型眩晕主要伴随症状统计表

在性别上,Aggarwal等[4]、徐霞(2006)[5]等认为女性患眩晕的风险性比男性高。本组病例中,周围性眩晕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女∶男=2.1∶1),中枢性眩晕患者中则男性多于女性(男:女=1.60∶1),部分与文献相符。

4.2 既往史 文献提示,三高(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患者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6],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一大主因[2],本组病例中枢性眩晕患者中“三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眩晕患者,也提示了合并代谢性疾病者发生眩晕的风险升高。

4.3 伴随症状及体征分析 眩晕疾病的伴随症状和体征是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本组病例从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结果提示:眩晕持续时间由短到长分别以BPPV、TIA、不明原因性眩晕、梅尼埃疾病、颅内感染性疾病为多见。诱发因素上,90.55%的周围性眩晕患者均与体位变动有关,而中枢性则仅为42.31%,这可以为各种疾病的诊断提供初步思路。伴随症状方面:各型眩晕中恶心、呕吐均为最常见的伴随症状,其次为视物旋转、眼震、耳鸣、头痛。分析不同类型的眩晕疾病伴随症状情况提示: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恶心呕吐、视物旋转、耳鸣发病率均高于其他眩晕;中枢性眩晕的头痛发病率为27.56%,高于周围性眩晕,可能与后循环缺血有关。有文献报道部分脑梗死患者发病时可伴随头痛[7]。值得注意的是本组病例中非前庭性眩晕中也有7例发生头痛,占26.92%,究其原因,实为颈椎病伴发的枕大神经痛。由以上的结果不难看出,眩晕症状表现多样,临床详细的问诊和查体对于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本院脑病科收治的320例眩晕患者中,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前庭中枢性眩晕、前庭周围性眩晕、非前庭性眩晕及原因不明性眩晕,整体发病年龄以50~69岁为高峰期,性别比例因周围性和中枢性的不同而有差异,“三高”等代谢性疾病可能会增加眩晕发病的风险,周围性眩晕多因体位诱发,伴随的症状以恶心/呕吐、视物旋转、耳鸣多见,持续时间上各类型眩晕也有其相应地特点。总之,眩晕疾病发病率高,症状多样,病因复杂,涉及多学科交叉,诊断难度大,因此耐心细致的问诊和体格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

猜你喜欢
中枢性视物前庭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MRI特征及其与性激素基础值和激发值的关系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哪些眼病会引起视物变形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冰毯联合冰帽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