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贲府君墓志铭》浅释

2018-12-06 07:43邵启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9期

邵启凤

摘 要:泰州地区发现的唐代墓志铭较少,由于年代久远,关于泰州古代地名的资料很少,对地下出土文物依赖性大,这次出土的唐代墓志铭对研究唐代海陵县城市布局意义重大。泰州贲姓起源一直存在争议,这次发现可以提供新的说法。唐代海陵县盐及盐税对国家的贡献很大,这是第一次在地下出土文物中提及海陵煮海为盐。

关键词:唐代墓志铭;贲姓;煮海为盐;城市布局

2007年11月11日,泰州市电信部门在埋设地下光缆时,在春晖路和南通路十字路口东北角发现唐代墓志铭两合。墓志铭埋藏较浅,距地表仅1米,其中一合缺盖,分别为贲卿及其夫人陈氏墓志铭。

《贲府君墓志铭》,石质,带盖,盖为盝顶,盝顶顶长宽均为31厘米,盖上篆书“贲府君墓志铭”,墓志长45.5厘米、宽45.5厘米、厚9厘米,墓志铭的盝顶及四面均有阴线刻花卉纹,线条流畅,花卉丰满肥硕。28行,每行28字左右,局部漫漶不清。贲卿字太真,丹阳人,死于唐元和二年(807)二月初八,葬于当年四月二十五日,终年67岁。墓志铭由天水赵瑜撰文。

《唐故汝南贲府君夫人陈氏墓志铭并序》,石质,失盖,墓志长44.5厘米、宽44.5厘米、厚6.5厘米,四侧面阴线刻花卉纹,缺盖,23行,每行25字左右,局部漫漶不清。陈氏,原籍颍川,死于唐元和五年(810)四月初六,葬于元和六年(811)十二月十一日,时年67岁,其墓志铭由乡贡明经长沙德□撰文,庐陵谷无准刻石。

贲卿夫妇生前居住在海陵县元履坊,葬在永吉乡丰城里。贲卿之父名贲讷,为处士,贲卿为其第三子。陈氏墓志铭记载贲卿为贲讷的第五子,两志有别。贲卿祖籍汝南,本人饱读诗书,“弱冠以志学通经,孝廉膺荐,先儒誉其精迹,时辈仰其稽古,俯桂芳而罢折,捐鸿渐而休追,于是贲之丘园,□览坟籍”。贲卿还是一个虔诚的道教信徒,通晓天文地理,“穷大衍之数则妙极通天,探五行之秘则奥深攸叙,地形天象默而识之,辰次月离区以别之”。贲卿字太真。何为太真,道教指混沌之气。《文选·傅毅〈舞赋〉》:“启太真之否隔兮,超遗物而度俗。”李善注:“太真,太極真气也。”可见贲卿对道教信仰之深。

贲卿之妻颍川陈氏也是名门望族,“配凰者凤,敌晋者秦”,和贲氏家族门当户对。而且陈氏应该是一个很贤惠的人,夫妻二人的墓志铭中对陈氏的评价都很高。贲卿墓志铭中将陈氏和柳下惠之妻姜氏、黔娄之妻施良娣相比较,赞颂贲卿和陈氏相濡以沫,相互了解,能继承夫君遗志,是一位贤惠的妻子。柳下惠妻和黔娄妻均是贤惠明理的典范,均被刘向收入到《列女传》的《贤明篇》中。《孟子》中说“柳下惠,圣之和者也”,故有“和圣”之称。在柳下惠去世后,门人为其议定谥号时,姜氏认为:“夫子之谥,宜为惠兮。”[1]黔娄是鲁国人,其妻为施良娣。“黔娄既死,妻独主丧,曾子吊焉。布衣褐衾,安贱甘淡,不求丰美,尸不掩体,犹谥曰康。”[2]黔娄死后,施良娣继承夫君遗志,设帐授徒,专心教化,仁慈俭约。陈氏墓志铭中将陈氏和孟氏之母、梁门之嫔等人相媲美,称颂她教子有方、伉俪情深。孟氏之母即孟子的母亲,孟母三迁,教子有方;[3]梁门之嫔即梁鸿的妻子孟光,孟光梁鸿举案齐眉,夫妻相敬如宾。[4]

贲卿夫妇有子女六人,三子三女。长子贲昌演谦恭仁厚;次子贲昌济文武双全,志向远大;三子贲昌浑孝悌风流;长女名泳,又称十八娘子,早丧;次女名润,又称十九娘子,嫁给曹氏,已经夭折了;三女名沔,又称廿二娘子,是周家未过门的媳妇;侄女名渭,又称廿三娘子,嫁给李氏。贲卿女儿又称廿二娘子,可见海陵贲氏家族人丁兴旺。

赵瑜,铭文的撰写者,出自天水赵氏,也是豪门望族。由于赵瑜和贲昌济有十年的交情,所以贲昌济请赵瑜为其父贲卿撰写墓志铭。从墓志铭中未提及贲昌济有仕宦和经商的经历,可以推知和他有着十年交情的赵瑜应该居住在海陵,过去泰州赵姓一直认为自己为北宋燕王赵德昭的支脉。这块唐碑的发现,证明早在唐代元和年间赵氏就已经在泰州居住了。而且贲昌济邀请赵瑜给其父撰写墓志铭,说明赵瑜在海陵也是一个颇有名气的文人。

墓志铭中的“丹阳籍”表明贲卿祖籍汝南,但其本人籍贯为丹阳,临时寄寓在吴州(海陵县),是“楚乡客”。也暗示了贲氏居住在丹阳的时间不长,来海陵的时间也不长,很有可能是安史之乱时期来到丹阳,后又迁来海陵。

贲作为姓氏有两个读音,一个读fei,颜师古注《汉书》,“贲,音肥”[5]。然而同是《汉书》记载,“(灌婴)又进破布别将肥铢”[6]。《姓氏篇》引《姓纂》时直接写成“英布将肥赫”,这中间似乎存在疑问,因为贲赫是汉中央政府这边的将领,而肥铢是英布方面的将军,不应该是同一个人。另一个读ben。关于贲姓的由来,据《风俗通》记载,贲氏是秦非子之后,而秦非子又是伯益之后。另据由林宝修撰的、元和七年(812)成书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元和姓纂》记载,贲氏是鲁庄公时大将贲父之后,贲父以刚烈勇猛而著称。据今泰州贲氏称,其姓贲读ben。

贲卿夫妻墓志铭中记载的关于贲姓的来源更早,记载更详细,而且早晚有序,值得信赖。贲卿墓志铭中记载,贲氏始祖为姬孚,和周穆王是同辈。康王时期,叔虞的小儿子贾公明的第四子姬革为临城宰。姬革的儿子姬孚,善兵法,征西戎有功,食封贲邑,姬孚和穆王同辈,穆王时期多次发动征西戎的战争,姬孚因为征西戎有功,食封贲邑也是可能的。陈氏墓志铭中直接记载贲氏为成王之孙,两志可以互相验证,为研究贲姓来源提供了新的资料,贲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姬孚,而姬孚要比秦非子(周孝王时期人)和贲父(鲁庄公时期人)要早很多。

墓志铭中提及的西汉贲赫原为淮南王英布的中大夫,他本想通过贿赂英布的宠妃来帮自己说好话,不料事与愿违,反引起了英布的猜疑,怀疑他们之间有不正当的关系。贲赫由于害怕英布,就称病不见英布,使得英布更加生气,想抓捕贲赫。贲赫就跑到长安向中央政府举报英布要造反,丞相萧何因为事关重大,一方面把贲赫抓起来,同时派人到淮南就贲赫的举报情况进行调查。淮南王英布由于心虚,再加上本来就想造反,中央使臣的到来,使得英布孤注一掷,杀了贲赫全家,起兵造反。消息传到京城,刘邦立即赦免了贲赫,并封为将军,参与平叛,贲赫因功封为期思侯。孝文帝十四年去世[7]。

贲嵩曾任司徒掾。“司徒掾同郡贲嵩有清操,见顗,叹曰:‘汝颖固多奇士!自顷雅道陵迟,今后见周伯仁,将振起旧风,清我邦族矣。”[8]志文中称贲嵩为贲卿的十六世祖,曾任长沙太守,和史书关于贲嵩的官衔为“司徒掾”有别。志文可补史书之缺漏。

泰州(海陵)煮海为盐的历史悠久,西汉时就开始了。唐玄宗开元元年(713)恢复盐税制度,在海陵设置盐税官,管理沿海各盐场。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刘晏领东南盐铁使,其时“吴越扬楚,盐廪至数千,积盐二万余石”[9]。朝廷所设盐业生产管理机构共有十监,作为全国食盐专卖组织的核心,十监中海陵监排第二,仅次于嘉兴监,“岁煮盐六十万石”[10],时人称“鱼盐之殷,舳舻之富,海陵所入也”[11]。历史文献中对海陵产盐的记载数不胜数,但是地下出土文物记载海陵县煮海为盐是首次发现。

到目前为止,泰州发现的唐代墓志铭共九方,综合这九方墓志铭中所提及的唐代海陵县地名,我们对唐代泰州(海陵)的城市布局有了一个粗浅的认识。隋唐时期地方行政区分州县两级,城市实行“里坊制”,设坊正、里正;农村实行“乡里制”,设里正、耆老(乡长)。志文中记载贲氏夫妇住在海陵县元履坊,死后葬在永吉乡丰城里。根据已出土的墓志铭的铭文记载,我们知道唐代海陵县有常乐坊、大宁坊、祯实坊、社父坊、元履坊五坊,永吉乡有石羊村和丰城里。《唐故前守右卫吴郡朱府君墓志》中记载“(朱府君)终于海陵县常乐坊,葬于郡之东北大宁坊”,确指大宁坊位于“郡东北”,该墓志铭出土地为今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近。同在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近出土的《贲府君墓志铭》又称此地为永吉乡。这表明大宁坊和永吉乡相邻,均在城外,永吉乡在大宁坊的东面,且界线就在今天海陵区春晖路附近。根据永吉乡有石羊村,而今石羊村属苏陈镇,可知永吉乡西起今天的泰州师范附近,东到今天的苏陈镇,有石羊村和丰城里。

这两方唐代墓志铭的出土为研究唐代泰州的历史增加了新的实物资料,补充了现存志书的不足。铭文中记录的唐代海陵县有元履坊、永吉乡、丰城里等地名,厘清了大宁坊和永吉乡的相对位置和管辖范围,对研究唐代泰州(海陵)的城市布局有重要意义。铭文中关于贲氏的世系傳承为研究泰州地区贲姓的谱系提供了新的资料。

参考资料

[1][2][3]刘向.古列女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范晔.后汉书·卷83[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班固.汉书·卷16[M].北京:中华书局,1964.

[6]班固.汉书·卷41[M].北京:中华书局,1964.

[7]司马迁.史记·卷91[M].北京:中华书局,1963.

[8]房玄龄.晋书·卷19[M].北京:中华书局,1974.

[9]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54[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0]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校注·卷2[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11]董浩.全唐文·卷368[M].北京:中华书局,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