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分析及临床评估

2018-12-08 02:16王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3期
关键词:腺叶出血量结节

王斌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甲状腺疾病, 具有疾病类型多、发病率高、多发率高于单发率及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等特点[1], 该疾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近年来受到的关注程度明显升高。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最有效手段, 目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术式较多, 甲状腺次全切术与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是当前最具争议的主流手术。本次研究为了对提高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疗效提供更多有效依据,就对本院收治的3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7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观察组中男13例, 女25例;年龄25~72岁, 平均年龄(45.9±8.8)岁;病程1~31个月, 平均病程(13.7±6.6)个月;其中原发病为甲状腺腺瘤21例,桥本甲状腺腺肿8例, 单侧性甲状腺腺肿6例及甲状腺肿瘤3例。对照组中男12例, 女25例;年龄26~74岁, 平均年龄(44.7±9.8)岁;病程1~30个月, 平均病程(14.0±6.3)个月;其中原发病为甲状腺腺瘤20例, 桥本甲状腺腺肿9例, 单侧性甲状腺腺肿7例及甲状腺肿瘤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相关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观察组 患者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 方法为:患者取仰伸位并给予全身麻醉, 垫高患者的肩部, 在患侧胸骨上方3 cm处取3 cm左右长度的弧形切口, 对皮肤进行逐层分离, 切开颈阔肌后并对后方的前肌群进行分离, 将甲状腺充分暴露。对甲状腺周围静脉进行结扎、对甲状腺周围韧带进行离断, 切断甲状腺峡部后将希氏三角区分离, 将腺叶向后下方牵拉后对腺叶上极进行分离, 并对腺叶顶部的分支血管进行结扎, 随后向内侧牵拉腺叶, 在剥离腺叶被膜后对残余甲状腺组织进行缝合, 避免暴露喉返神经, 最后关闭切口并放置引流管。

1. 2. 2 对照组 患者实施甲状腺次全切术, 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并给予颈丛麻醉, 前期准备工作同观察组一致, 于胸骨切迹上取一弧形切口, 随后依次对皮下组织、颈阔肌进行切开, 将甲状腺前肌群切断后将甲状腺进行充分暴露, 随后对结节组织进行切除, 最后关闭切口并放置引流管。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5.2±26.9)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7.4±35.1)min, 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0.5±13.8)ml,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4.6±20.2)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1例再出血、1例声嘶及2例低钙抽搐, 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对照组患者发生3例再出血、3例声嘶、3例低钙抽搐及2例饮水呛咳, 并发症发生率为29.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n(%)]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s, n(%)]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平均手术时间(min) 平均术中出血量(ml) 并发症观察组 38 105.2±26.9a 70.5±13.8a 4(10.5)a对照组 37 147.4±35.1 104.6±20.2 11(29.7)t/χ2 5.854 8.556 4.321 P<0.05 <0.05 <0.05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发生于人体甲状腺中, 好发于中老年妇女[2],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甲状腺结节的肿块明显, 会随着甲状腺进行吞吐动作而发生移动。临床表明, 引起甲状腺结节的风险因素较多[3], 患者可能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摄入了过多碘导致甲状腺发生增生肿大、血管增多等增生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也可能因为甲状腺髓样癌、滤泡细胞癌及甲状腺乳头状癌等肿瘤细胞引起的肿囊性结节;另外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也会引起甲状腺结节的发生。

临床将手术作为甲状腺结节的主要治疗手段, 常见的术式有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及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等[4], 甲状腺全切除术是将患者的全部甲状腺进行切除, 术后患者将失去甲状腺功能, 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及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均能够保留患者一定的甲状腺功能, 因此甲状腺全切除术逐渐被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所替代。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疗效, 观察组患者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 对照组患者实施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5.2±26.9)min,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7.4±35.1)min, 平均术中出血量为(70.5±13.8)ml,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4.6±20.2)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 手术完成时间更短, 治疗甲状腺结节保证了及时性、有效性。同时研究中发现,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能有效清除病灶, 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在研究中发现, 甲状腺结节的症状不具有特异性, 可能导致良恶性质不分明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出现, 从而提高该类患者的疾病复发率, 需要进行二次手术治疗, 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则可以很好的解决此类问题,不仅能避免因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不分明导致的疾病复发, 还能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在甲状腺结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显著, 但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存在对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造成损伤的风险[5],因此在实际开展手术时应严格遵守手术原则进行操作, 保证最大限度的避免对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造成损伤, 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

综上所述,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全切术相比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其疗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障,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腺叶出血量结节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治疗效果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甲状腺腺叶切除治疗单侧甲状腺肿块82例疗效观察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