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

2018-12-08 07:16李攀艺邵亚男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城镇化

李攀艺 邵亚男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BGL150)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我国2005-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GMM估计方法检验了城镇化、社会保障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社会保障支出则显著地抑制了居民消费率的增长。同时,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的正向作用被社会保障的负向作用所抵消。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的促进作用,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应注重社会保障体系与城镇化进程的同步协调安排。

关键词:城镇化 社会保障 居民消费率 GMM估计

文献回顾

关于城镇化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国外学者主要从经济发展的视角开展研究。Lewis(1954)的“城乡二元论”认为,由城乡收入、就业机会和劳动生产率等的差异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能提高全社会的需求水平。Daniels(1991)、Fujita(2000)等的研究也肯定了城镇化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国内学界的研究则存在分歧。刘艺容(2008)、付波航(2013)等研究表明,城镇化对扩大居民消费具有积极作用。潘明清和高文亮(2014)从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了城镇化促进居民消费的“集聚效应”和阻碍居民消费的“外部成本效应”,发现前者大于后者,城镇化整体而言促进了居民消费增长。周少甫和范兆媛(2017)关注新型城镇化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认为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对居民消费率的正向影响显著。但是,也有研究认为城镇化的发展并不一定有利于居民消費(王翔,2010;李子联,2014)。这些文献强调,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存在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这可能成为城镇化与居民消费率反向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于社会保障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已有文献主要基于生命周期假说和代际转移支付假说开展研究。以Feldstein(1974)为代表的学者遵循生命周期假说,提出了社会保障减少储蓄的“资产替代效应”和因鼓励提前退休而增加储蓄的“退休效应”,认为社会保障对消费、储蓄的影响取决于上述两种相反效应的相对大小。Feldstein的进一步实证研究显示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显著。后续学者如Leimer和Lesnoy(1982)、Thaler和Shefrin(1994)等改进了Feldstein的理论和实证,提出了相反的观点。另外,以Barro(1974)为代表的部分学者提出了代际转移支付假说,认为个人代际转移支付能够补偿社会保障支出,从而抵消部分甚至全部挤出效应,导致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国内学者基本上沿用了国外理论,用中国数据实证检验。刘畅(2008)的研究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增加1个单位,居民消费增加0.621个单位的结论。姜百臣(2010)、封福育(2016)等将研究对象分解为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消费,得出了积极的结论。相反,杨天宇和王小婷(2007)、刘新(2010)、白重恩(2012)等学者的研究发现,社会保障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明显。综上,目前国内外学界在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方面尚存在分歧。

从目前掌握的文献来看,已有研究虽然意识到了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但对于社会保障在城镇化与居民消费关系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并未进行深入探讨。在实证分析时,大部分文献重点关注了城镇化或社会保障对居民消费单独的影响,而把三者发展纳入一个框架内进行系统定量研究的文献极少。因此,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利用2005-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重点检验城镇化、社会保障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

变量选取。见表1所示,本文的解释变量包括社会保障支出和城镇化水平,其中社会保障支出由社会保险支出表征,而社会保险支出是由《中国统计年鉴》中“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五个项目的数据加总而得。控制变量方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城镇化集聚效应的重要变量,直接决定着居民的消费能力。产业结构指标越大,说明地区的发展越倾向于服务业,而发达的服务业体现着更好的消费条件,居民消费的增长空间和潜力相应也越大。城镇消费环境的改善能够减少消费成本,提高消费效率,有效地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体现着消费观念、消费意愿的转变,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上所选取变量的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并经过作者计算整理。对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所示。

模型设定。根据Duesenberry经典的“相对收入假说”,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棘轮效应”,消费习惯对居民的惯性影响不可忽视,因此本文在模型中引入滞后一期的居民消费率,以确保消费函数模型的有效性。根据上述分析,设定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1)

为了进一步考察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化与居民消费率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作用,在模型(1)中引入UR和LnSSE的交互项,得到最终的动态面板模型:

(2)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一)估计方法选择与单位根检验

模型中出现的交互项及被解释变量的滞后项可能引致内生性问题,致使无法得到一致的估计量。为此,本文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以应对上述问题,提高模型准确性。另外,本文以系统GMM估计的结果为准,而将差分GMM估计的结果作为参考。

本文采取LLC和IPS两种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3所示。由表3可知,原序列中UR、SSE、UCS三项指标为平稳变量,其余变量非平稳;经过一阶差分处理后各变量均显示平稳。

(二)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首先采用两步法系统GMM对模型(1)、(2)进行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因(1)、(2)的回归结果中UPDI指标的系数均不显著,在模型(3)、(4)中去掉重新估计。表4中各方程的Sargan Test结果表明,选取的工具变量通过了过度识别检验,满足相关性和外生性要求。AR(1)、AR(2)统计量说明模型存在一阶序列自相关,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问题,矩约束合理,各方程的回归结果有效。对于表4中的四个模型,运用差分GMM方法再次估计,以作稳健性检验,结果见表5所示。表4、表5中的Sargan统计量、AR(1)和AR(2)统计量的结果均显示相应的回归结果有效,综合比较表4、表5中的回归方程,发现差分GMM与系统GMM下的估计结果没有明显差异,回归系数的符号、数值基本保持一致,表明实证模型的估计结果可靠。

从表4所给出的系统GMM估计结果来看,在(1)、(3)两式中,城镇化率(UR)的回归系数均为0.04左右,分别在10%和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城镇化发展显著促进了城镇居民消费的增长:城镇化率每提高1%,城镇居民消费率增加约0.04%,这意味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积聚效应”大于“外部成本效应”,总效应为正向促进。同时,社会保障指标(LnSSE)的回归系数均为-0.01左右,在1%的水平上高度显著,说明我国城镇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并未能提高居民消费率,反而显示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原因在于,我国正处于制度变迁期,医疗、教育、住房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尚未完成,居民对未来支出存在不确定性预期,因而倾向于减少当期消费以增加预防性储蓄(刘新等,2010)。

在(2)、(4)两式中,交互项UR*LnSSE的系数基本一致,约为-0.03,在1%的水平上高度显著。这说明随着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不断上升,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率上升的贡献反而被弱化。城镇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未能跟上加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影响了城镇化对居民消费促进作用的发挥。从控制变量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UPDI)、产业结构(TIP)、城镇居民消费结构(UCS)和城镇消费环境(UCE)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值,都对城镇居民消费率(CR)起到了促进作用,符合本文预期。其中,只有城镇居民人均收入(UPDI)的正向影响是不显著的,这可能是因为收入直接影响的是消费水平而并非消费率。此外,表4中所有方程均显示消费惯性指标(UCR-1)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高度显著,充分说明了“相对收入假说”在我国的适用性,符合预期。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GMM估计方法,实证考察了城镇化、社会保障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的发展能够有效提振城镇居民消费需求,而城镇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抑制了居民消费率的增长;同时,城镇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未能跟上加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二者的不协调发展明显削弱了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此外,城镇消费环境的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都能够有效拉动居民消费,尤其是产业结构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更大,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每提高1%,居民消费率提高约0.25%。

上述研究结论启示我们,应继续加快城镇化的进程,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土地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更好地发挥城镇化发展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城镇化进程中,应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步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尤其是针对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措施要尽快完善,降低其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从而释放其消费潜力。

参考文献:

1.刘艺容.我国城市化率与消费率关系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7(6)

2.付波航等.城镇化、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消费——基于省际动态面板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1)

3.潘明清,高文亮.我国城镇化对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检验和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4(1)

4.周少甫,范兆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7(2)

5.王翔.以城市化驱动消费的现实悖论——兼论我国经济拉动方式的转变[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4)

6.李子联.城镇化扩大了消费需求了吗——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3)

7.刘畅.社会保障水平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08(3)

8.姜百臣等.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0(11)

9.封福育.城镇化對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来自CGSS 2010的经验分析[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5)

10.杨天宇, 王小婷.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J].探索,2007(5)

11.刘新等.社会保障支出、不确定性与居民消费效应[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

12.白重恩等.中国养老保险对消费和储蓄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12(8)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城镇化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