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放弃,患癌母亲将智障女儿培养成“特奥会”冠军

2018-12-08 11:16雪峰
现代家长 2018年10期
关键词:女儿

雪峰

2018年5月的一天,在武汉市江岸区的一个旱冰场里,身材苗条、面容白皙的漂亮女孩黄梦捷,旋风一样在场地中央盘旋起舞。她时而快速掠过,时而戛然停止,闪转腾挪的动作让人目不暇接,其高超的轮滑技术不时引起旁观者阵阵惊呼。

在周围人艳羡的目光中,母亲王小玉却十分平静。她认真观察着女儿的轮滑动作,不时地提醒她该注意什么。王小玉的心里很清楚,她不能有丝毫懈怠,因为女儿生来与众不同,她只有付出比寻常母亲更多的努力,才能换来女儿的精彩人生……

苦涩难言,

女儿天生智障二级

1997年12月,黄梦捷出生在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街道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黄康成与母亲王小玉均在当地的机械厂工作。王小玉生女儿时已经34岁,作为高龄产妇,当她抱起粉嘟嘟的女儿时,喜悦的心情可想而知。

王小玉为女儿取名“梦捷”,意思是说,女儿的到来是梦中才会有的捷报。一天,王小玉给洗过澡的小梦捷穿上红肚兜,揽在怀中细看女儿的鼻子和眉眼,越看越喜欢,情不自禁地说:“梦捷,快叫妈妈!”一旁的黄康成看到后笑她:“孩子刚生下来,你就让她叫妈妈,也太心急了!”王小玉听了有点不好意思,但心里甜蜜蜜的。

女儿满月后,王小玉抱她去注射疫苗。回到家,她发现女儿手臂的针眼周围起了一圈小红点,吓得连忙打电话咨询医生。医生说:“没事,好多孩子注射疫苗后都有轻微的过敏反应。”可王小玉不敢掉以轻心,立即打车带女儿来到医院。医生为小梦捷做了检查,然后在红点处抹了点碘酒,善意地责怪道:“真的没事,你这个做母亲的也太谨慎了!”王小玉这才放心,笑着说:“哪个当妈的不是这样呢?”

可是,王小玉越怕什么越来什么。1998年年初,王小玉发觉女儿有些不对劲,头总是无力地耷拉着,还不断地流口水,双手也常常无缘由地颤抖。起初,王小玉与丈夫以为孩子缺钙,便隔三岔五地给孩子打钙针,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女儿的情况并没有好转。

这年6月,王小玉将女儿带到武汉的一家专业医院就诊。诊断结果出来,夫妇俩难以相信黄梦捷竟然是“智障二级”!医生说:“黄梦捷的智力水平明显低于常人,而且显示出适应行为障碍。”医生进一步解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智力残疾分级标准,按照智力商数和社会适应行为具体划分,人的智力共分为四个级别,而黄梦捷是二级,仅次于最重度的“极度缺陷”,正常孩子的智商最低70,高者甚至可以达到140,而黄梦捷的智力商数仅有20!

王小玉的情绪瞬间跌到冰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宝贝女儿竟然是个残疾!她心酸之极,拉着医生哀求道:“求求您,想办法救救我女儿吧!”医生无奈地摇摇头。此后,不甘心的王小玉夫妇又把女儿抱到上海、北京等大医院求治,医生的回答如出一辙:“这病没法治啊。”

1999年年末,王小玉辗转打听到杭州一家医院有位专家,采用中医推拿方法治疗智障有一定疗效,不过专家年事已高,每天看病的人数有限。那几天,王小玉凌晨3点就起床,顶着寒风,来到医院的门诊大厅排队。8点挂上号后,她又跑回旅店,抱起梦中的黄梦捷直奔医院。

在给女儿推拿治疗的同时,王小玉还让她接受中医针灸治疗。每次,小梦捷的头上、胳膊上,都会扎上十几根细长的钢针。她疼得哇哇大哭,泪流满面地喊:“妈妈,妈妈!”王小玉痛彻心扉,那闪着寒光的长针,哪里是扎在两岁的女儿身上,分明是捅进了她的心窝……

祸不单行,

倔强母亲砥砺前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黄梦捷的病情有所好转。这年春节,小梦捷扶着床沿,慢慢迈开双腿,艰难地走了几步。王小玉欣喜若狂!尽管与女儿同龄的孩子早已活蹦乱跳,但对女儿来说,这已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2000年年初,就在王小玉备受鼓舞,准备全力对女儿进行康复治疗时,又一场梦魇来临。一天早上,王小玉洗脸时无意发现下颌左侧有一个硬块,用力按按,没有痛感,且不是淋巴组织。她心里“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

心惊不已的王小玉迅速去医院做了病理检查,结果不出所料。在她的颈部甲状软骨的下方,靠近气管的部位,长了一个恶性肿瘤,也就是俗称的“甲状腺癌”。因为病情不容乐观,她在最短时间内接受了甲状腺切除手术,此外还需每月做一次放化疗,同时服用价格不菲的激素。

这年下半年,王小玉与黄康成这对命运多舛的夫妻,开始合计下一步的打算。此时,在生死边缘转了一圈的王小玉極度虚弱,无法从事任何工作。为筹措今后的治疗费用,黄康成在朋友的介绍下,前往广州打工。王小玉则继续留在武汉,照顾自己和女儿。

与普通孩子相比,黄梦捷的最大问题是四肢绵软无力。为锻炼她的手部力量,王小玉买来大堆的旧报纸和废书,没事就陪她撕纸。除撕纸外,王小玉考虑到女儿快上学了,每天晚上都让她练习握笔写字。但小梦捷的笔拿着拿着,就从手里掉出来。每当小梦捷有厌倦情绪时,王小玉总是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地将笔从地上捡起,带着鼓励的笑,重新将笔塞到女儿手里……

2005年,黄梦捷到了上学的年龄,王小玉开始四处为其联系学校。这年10月,在一位亲戚的介绍下,黄梦捷被允许到附近的一家小学旁听。看到女儿背着新书包,跨进了校园,王小玉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

可是,仅仅一个星期,黄梦捷就哭闹着不肯上学了。从女儿的哭诉中,王小玉得知:她写字时仍然抓笔不稳,有时用力过猛,会把作业本戳出一个个小洞。周围同学看到后,讥笑她:“这么笨,还不如回家算了。”

女儿的哭声让王小玉感到辛酸,但她不想让女儿失去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便向班主任如实讲明了孩子的病情。班主任听后深表同情,当即就说:“对不起,以前我不了解情况,以后我会照顾她的。”

不过,打铁还须自身硬。王小玉只要一有空,就训练女儿手指动作的精细度。训练时,她要求黄梦捷从一个盛满蚕豆的盒子里,用筷子将蚕豆一个个夹出来。当女儿顺利完成任务后,她又将蚕豆换成黄豆,然后又将黄豆换成绿豆……

就这样,经过一番努力,黄梦捷手指动作的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写字时很少再将作业本戳破,字迹也十分工整。班主任看到很吃惊,多次表扬孩子。母女俩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

2007年下半年,王小玉开始让女儿全面接触才艺,学民族舞、画画、弹琴,她想让黄梦捷慢慢成为一个正常人。每教女儿一项新才艺,王小玉都会先自学,然后再一遍遍地教给女儿。就这样,王小玉不断地言传身教,用一个母亲的坚持,让女儿的生活充实而精彩。

有段时间,由于花费太大,交不起各种培训班的学费,王小玉就每周六带女儿,辗转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赶到懂舞蹈的姑妈家,请姑妈继续教女儿。此外,王小玉将日常开支降到最低。她常常在晚上7点去逛菜市场,因为这时菜最便宜。有时,别人不要的青菜她捡回来,剥去外面不好的叶子,里面的心还能吃。女儿正是长身体和爱美的年龄,王小玉没钱买新衣服,就批发各种便宜布料,自己为女儿缝制新衣……

涅槃重生,

智障女儿成“特奥会”冠军

2008年3月的一天,母女俩路过一个轮滑场,王小玉发现女儿对里面的轮滑很感兴趣,不仅兴奋地观看着,还学着轮滑的步伐,在场外一扭一扭地跑来跑去。看女儿兴高采烈的样子,王小玉心里一动:也许应该让女儿试试轮滑。

当晚,打开电视机,恰巧有个频道在播放轮滑竞技表演。黄梦捷平时看10分钟的电视便坐不住了,可这天她一口气看了一个多小时,要不是妈妈催促她休息,她还会继续看下去。

第二天早上,王小玉逗女儿说:“昨晚的轮滑比赛,结果怎样?你喜欢的那个选手得没得第一?”黄梦捷立即跳起来,拉着王小玉的胳膊说:“妈妈,轮滑太有趣了,我也要学!”王小玉搂着女儿,上下打量着。这一年,女儿长得很快,个子高了不少,两条腿又细又长,体形非常匀称,也许她真的是块练轮滑的料!王小玉当即答应了女儿的要求。

王小玉将黄梦捷送到了一家专业的轮滑学校。轮滑运动对身体的平衡度要求很高,为减少受伤概率,在最初训练时,需要不断练习弯腰、劈腿以及转身等基础动作。黄梦捷一进训练室,便忘我地练习,且从来不服输。王小玉悄悄松了口气:看来,让女儿学轮滑是对的!

2009年2月的一天,王小玉接黃梦捷回家,发现女儿走路一瘸一拐的。这是怎么回事?她一问才知,原来女儿穿普通的轮滑鞋,而训练又太刻苦,所以脚底打了水泡。看到女儿脚底的水泡,王小玉暗骂自己太粗心,她立即与教练联系,为黄梦捷买了一双更好的轮滑鞋。

2009年8月,黄梦捷学习轮滑中的高难度动作——转体360度。这个动作不好掌握,在一次练习中,她重重摔在了地上。因为手先碰到地面,手掌被擦破,鲜血瞬间渗了出来。这时,黄梦捷沮丧地对一旁观看的王小玉说:“妈妈,我是不是太笨了?别人练一个星期就会了,可我都练一个月了,还没什么进展。”王小玉连忙安抚道:“谁说你笨?有句话叫后来居上,只要不放弃,你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果然,通过大量的练习,黄梦捷后来真的成了轮滑学校动作最稳定、姿态最优美的那一个!

2010年10月,让王小玉感到最幸福的时刻来临了。作为优秀学员,黄梦捷在选拔赛中脱颖而出,首次代表湖北省参加了全国第五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10月5月这天,黄梦捷自信满满地走上赛场,如蝴蝶般翩然起舞。在悠扬的旋律中,她驾轻就熟地做出各种动作,在旋转和起跳的不断变化中,忘我地舞蹈着,将轮滑的美丽与浪漫表现得淋漓尽致。5分钟表演结束,随着最后一个音符的消失,全场掌声雷动,黄梦捷如愿捧得轮滑组的奥林匹克冠军!

冠军的头衔,给黄梦捷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她一天比一天自信。此后几年,黄梦捷在母亲王小玉的精心培养下,说话吐字日渐清晰,还学会了电脑打字。2016年,黄梦捷又获得一枚特奥会运动金牌。这次赛场归来,王小玉惊讶地发现,女儿不但与正常人交流全无障碍,而且发微信、玩微博样样在行,完全就是一个健康的阳光少女!

2018年5月,王小玉成立了“爱心妈妈联盟”志愿服务队,黄梦捷也在当地的一家图书馆找到了工作。母女俩利用业余时间,常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有困难的人。王小玉坦诚,在培养女儿的过程中,她也经历过失意与绝望。不过说来也怪,在照顾女儿的那段艰苦日子里,她竟然忘了自己是一个身患绝症的人,而且这些年来她的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好。王小玉说:“我要感谢女儿,是她让我的人生忙碌起来,没有时间去伤心流泪,也让我更深刻地懂得了爱,并收获了爱。”

(应主人公要求,黄康成为化名)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女儿
哈哈村
棉鞋
一把年纪
发毒誓
每天用一张照片说“对不起”
和女儿的日常
胖女儿与瘦妈妈
犯错也是难免的
女儿不爱自己读书等
女儿爱上了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