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布谷催春》艺术魅力的分析

2018-12-08 11:15谷一
戏剧之家 2018年29期
关键词:大歌布谷布谷鸟

谷一

【摘 要】侗族大歌主要流行于广西、贵州、湖南等侗族聚集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侗族大歌特色鲜明、风格独特,以无伴奏、无指挥,以多人多声部演唱的特点而闻名遐迩,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民族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布谷催春》是侗族大歌的代表作之一,音乐韵律优美动听,节奏张驰有度,通过模拟自然的发声规律,描绘了一幅灵动悠远,清新自然的春日画卷,是侗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本文以《布谷催春》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它的艺术特征、文化特征、形式特征三个方面分别探析其魅力之因,以期达到对侗族大歌的深层次认识。

【关键词】侗族大歌;《布谷催春》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9-0052-02

一、通禅自然——和谐之美

《布谷催春》是一首流行于贵州黔东南地区的侗族大歌,是侗歌多声部合唱的代表作。《布谷催春》音乐的表现力极其丰富,大量的运用自然的拟声使其有着通禅自然、天人合一美学特征。

贵州的侗族主要聚居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该区域青山绿水,气候宜人、风光旖旎、民风淳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侗族大歌生长于如桃源仙境般的自然环境中,自然也披上纯净、空灵的外衣。

首先在声音内容上,侗族大歌常用自然之声构建民族的生命之声,通过对大自然乐音的“模仿”与再造,形成其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山间的溪水潺潺,松涛阵阵,夏日的百蝉争鸣,风拂雷鸣等自然音响都能成为侗族大歌的发音模仿的对象。

《布谷催春》正是模仿春日里在树林中鸣叫布谷鸟,清脆悦耳的“布谷”声,声声悦耳。其歌词大意为“春天到,艳阳高照好时光,河边柳树初发芽,高山树叶绿油油,春耕时节插秧忙,布谷鸟儿高声叫,布谷鸟儿高声叫……”通过“布谷”拟声的运用,使听者仿佛能看到春日侗寨的梯田,云雾缭绕,田间长着初插的秧苗,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场景。林间布谷鸟反复的的鸣叫“布谷!布谷”催促着还未插秧的侗家人抓紧开展春耕,体现了侗族人的勤劳,音乐十分形象与生动,布谷鸟声的清脆与歌声相映成趣,营造出诗意画面感。

二、口传心授——人文之美

由于交通不便,侗家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较为封闭的山区中,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侗族大歌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较少,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是侗族大歌生存的土壤,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侗族大歌体系。现行的侗族大歌分为儿童大歌、叙事大歌、声音大歌、鼓楼大歌等诸多体裁,成为研究侗族社会结构的重要资料。

儿童大歌也被成为侗族童谣,是长辈教会儿童游戏、基础知识的重要教材,歌曲简单易懂、旋律轻快、富含哲理;叙事大歌被称为侗族的音乐史书,歌曲以叙事的方式将侗族生命起源的神话故事、迁徙史、生活信仰和传统习俗融于侗族大歌中,代代演绎和传承某种意义上弥补文字缺失而带来史料缺失的遗憾。叙事大歌内容较为复杂、叙事性强、演唱者演奏时严肃认真、娱乐性较弱;声音大歌是根据大自然的声音加以艺术化的处理,表达侗族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声音大歌歌词短小、衬词多,艺术性强;《布谷催春》《蝉之歌》均属于声音大歌,艺术性极高;鼓楼大歌主要指节日、集会等重要时刻,所有侗族歌者围绕在侗族鼓楼面前,演奏的一种社交歌曲,或是为迎接远来宾客,表达欢欣,或是恰逢佳节,烘托喜庆的气氛,鼓楼大歌强调团结团结合作,和谐统一。

所有这些侗族大歌的类型,它不仅仅作为音乐体裁而存在,更是传递侗族人的价值观念、生活习俗的载体。侗族人流传着一句俗语叫“饭只养身,歌能养心。”侗族大歌是整个民族精神追求、灵魂滋养的源泉,通过学习、演唱侗族大歌,涵养个人品味,使自己的性情变得更善良与平和、情感得以慰藉。

侗族大歌的传承方式便是世世代代的口传心授、心领神会,没有文字记载,不借用现代科技的辅助,就是以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侗族大歌让所有演唱者以一种现场仪式感,架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桥梁。不忘民族根本、敬畏自然、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等主题,让侗族大歌世代传唱、生生不息,处处体现着侗族的人文美。

三、张弛有度——韵律之美

侗族大歌按形式来划分属于“复调”音乐,由几个独立的声部构成一个整体,各声部的节奏、力度、强音又由其独立性。然而侗族人的“复调”音乐,却早西方两千多年,不得不赞叹这个全民音乐民族的智慧。

《布谷催春》整体旋律婉转悠扬、流畅,演唱技巧多用前倚音、颤音,張弛有度、节奏多变、快慢适宜,一气呵成。“起顿”部分节奏自由,具有散拍子的特点。第一句由女高领唱,随后合唱者以齐唱的方式在“歌首”的旋律下方歌唱,两个声部不重合,高声部与和声部交替进行,和声往往只有固定的几个音符陪村,声部与声部之间的纵向叠加使整首作品呈现出错落有致的立体感。

歌曲进入中间部分,节奏加快,速度变得自由灵活,主旋律变成了“和声部”,持续不断的长音在同一个音符上演唱,领唱者不时加入一些装饰性的音,二者相互呼应,形成侗族大歌独有的和声效果,表现出演唱者高超的演唱技巧和侗族人优美的歌喉。歌曲的尾腔部分在开头旋律的基础上进行了速度的变化,在进入尾声前和唱者不断的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和谐动听,表现出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春色景象。

其次运用演唱共鸣的技巧,一领众合,配合默契。共鸣是一种通过鼻腔发声的特殊技巧,能使歌唱者的声音即清亮而又不失厚重感。《布谷催春》中大量的运用鼻腔共鸣的发声方式,加之侗族人音色纯净自然,通透高亢,这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极具感染力与穿透力。

四、结语

侗族大歌民族音乐中的瑰宝,笔者通过对《布谷催春》的艺术特征、人文特征、形势特征的分析可知,侗族大歌是难以复制的人类遗产,需要更多的人来传承和保护,侗族大歌是待挖掘的音乐宝藏,需要更多的音乐人进行深层的探索与发掘。传承发展好侗族大歌,方使其永远璀璨夺目。

参考文献:

[1]杨毅.侗族大歌的独特艺术魅力[J].贵州社会科学,2014,(8):152-156.

[2]乔馨.论侗族大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09-114.

[3]谢娟.侗族大歌艺术风格及其社会功能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

猜你喜欢
大歌布谷布谷鸟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布谷鸟
布谷,布谷(外一首)
侗族大歌传承的结构
——基于从江县侗族大歌传承实践的分析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民间音乐类】 侗族大歌
布谷鸟叫醒的清晨
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