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悬疑电影中的现实关怀

2018-12-08 11:15赵乃萌
戏剧之家 2018年29期

赵乃萌

【摘 要】悬疑电影的发展日渐成熟,靠着出其不意的叙事模式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得到观众的关注和青睐。然而悬疑电影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情节的刻画上,它还将目光转向了更深的层面——主题方面。悬疑电影中涉及到的对现实意义上的关怀,主要是注重一类人的社会存在问题与社会矛盾关系。借助玄学来给人们带来希望和警醒;借助密室揭露人性美恶,暴露社会组织真实的一面;最给人们提出反思的是表现社会中存在而只有在悬疑电影中才可以得到完美展示的边缘人物——精神分裂者的生活,以此来呼吁人们不要漠然对待,既然同样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应该给他们以关怀和温暖。

【关键词】现实关怀;边缘人物;精神寄托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9-0081-02

悬疑电影以善于制造悬念为特点,跌宕起伏的情节与出其不意的结尾往往给观众带来持久的震撼。随着这一题材的电影逐渐热门,情节安排已经成熟,并且有了一定的发展模式,导演们开始将更多的目光从情节安排转移到主题立意上。电影创作者们对主题的雕琢体现在在各种电影类型,当悬疑电影被赋予深层意义后,就有了自己独到的价值。

一、“现世人们”的精神寄托

电影拥有的最大特点是“造梦”,然而它并不仅仅停留着这个层面,它是一种文化,不仅反映出社会的意识形态,更是传播思想的方式,其中最为人热衷的就是他们的玄学意义。玄学无论是电影或小说中都是热门话题,尤其是在悬疑电影里,这种玄幻色彩被刻画得格外浓厚。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式不是为了故弄玄虚,而是为观众勾勒出一个美好的向往或者给予警戒。

这里所提出的“现世”指活着的人所生存的世界,与之相关的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的思念与缅怀。借助这个话题拍摄出来的电影,想要表现的是不可知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相互影响与作用,笔者之所以称它为“不可知的世界”是因为导演们注重在玄学层面的刻画。《小岛惊魂》是典型的例子,它勾勒出一个现实与地狱,生存与死亡的交界处,一个闹鬼的宅邸因为三个仆人的入住更使得女主生存的环境危机重重。屋宅中住着一个单亲妈妈和两个得了“怪病”不能见阳光的孩子,正当观众对他们的命运担心的时候,本在战争中死去的丈夫查尔斯却从迷雾中来,给观众带来希冀和安慰后再度消失,结尾处才解开“闹鬼”疑云。其情节设置别出心裁跌宕起伏,除此之外,也给观众展现了一个异度空间的蓝图。

这个影片最核心的思想是发问,“你相信另一个空间(天堂或地狱)的存在吗?”这个问题导演已经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死去的查尔斯在雾中来,格蕾丝要外出寻求帮助也是弥散着大雾的天气,导演刻意隐藏起了阳光,借助雾来暗示他们的身份。导演这样地安排,用意不仅是不仅是制造悬念,还传达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乌托邦式的美好。这个世界上是存在天堂的,你和死去的亲人总会有一种媒介可以让你们再次相见。这种设置不禁让笔者想起名为《摆渡人》的小说,寿终正寝的老太太在摆渡人的指引下找到了相伴一生的老伴,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

除了对精神上的关怀,导演也提出呼吁。因为战争而“抛弃”家庭的查尔斯给格蕾丝带来无限的痛楚,导演提出对和平的呐喊,这同时也是厌倦了战争痛楚的大众的心声,战争对人们的阴影就像是这重重迷雾一样,阻挡了阳光且迟迟不能消散。

宗教通常用来教化世人,也曾经用它掌控思想,而电影对它的应用则赋予了它新的价值。

二、对社会组织的反思

在美国电影中,受到人们崇敬的通常不是政府高层,有的是劫富济贫的西部牛仔,也有忧虑未来的科学家,甚至漫威出产的超级英雄,有的世界闻名,有的微不足道。当把所有的这些人齐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新的矛盾并给人以反思。

《心慌方》系列电影是对社会组织反思的典型。不同职业,处于社会中不同地位的人被关到超级立方体里,这里机关重重,当人们的生命受到威胁,就迎来了对人性的鞭挞与拷问。

在这个被看作社会缩影的超级立方体中,其中四个人物的存在被看作社会隐喻的典型标志。有着坚持职业操守,不被恶劣环境所同吞噬人性的医生霍洛薇,她代表着母性,一直保护着被视作威胁的卡赞;而代表政府机关的昆廷,与代表母性的霍洛薇一直处于对立面,他们的矛盾贯穿始终。昆廷在影片前期一直是强大的形象,因为警察的职业身份给人们带来希望,霍洛薇则是现实主义的代表者,也是因为职业原因让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说出事实,例如昆廷给大家鼓励的时候,她说没有水和食物大家撑不过三天。直到后来所有的希望都消失殆尽,昆廷终于露出了暴力机关的原貌——以暴力镇压,从而逐渐失去了大家的支持。昆廷和霍洛薇所代表的一个是表面的积极主义者,实则脆弱不堪一击,一个是敢于承认现实并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此外从始至终都带有丧失希望表情的男人沃斯,代表着社会中的普通大众,他既不反抗也不争取,默默承受着所有的压力,最后终于站起来帮着傻子逃出魔方,暗示普通人民力量的强大以及对社会中不公境遇的反抗;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傻子卡赞,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一直被昆廷排挤和厌恶,其实是一个数学天才,它代表的是最纯真的一面,因为没有心计所以被设定为傻,最后卡赞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也因为其他人的争斗,只有代表纯真的卡赞成功逃了出去。那个门的背后是個充满光明的地方,卡赞慢慢走过去也代表着从黑暗到光明的过渡。

导演文森佐·纳塔利巧妙地将社会浓缩在一个封闭空间,暴露人性的黑暗面,同时直指社会现实与社会矛盾。影片不仅名利双收,还给观众以警醒。

三、对边缘人物的关注

“美国社会学家帕克认为,边缘人就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之间、又不属于任何一个世界的人。”①这里所说的边缘人物是指悬疑电影中出现的精神分裂患者,而影片中的精神分裂者一般是童年时候受过重大精神创伤或生活中被严重刺激,从而产生其他人格出来保护“患者本人”。例如《致命ID》中,芮佛是一个多重人格患者,当被问到关于母亲的记忆时,他说她是一个妓女,而他的人格中也有一个妓女人格内华达,她暂时过着向往的隐居生活却还是死于妓女的身份,可见芮佛仍对母亲心怀抵触。杀人场景发生在因暴雨与外界隔离的汽车旅馆,对应着影片开始提到的幼年时候的芮佛长时间被寄养和遗忘所带来的不安感,可见童年时的阴影一直伴随着他,并给他的生活带来持续的影响。

根据多重人格分裂纪实小说《24个比利》改编而来的电影《分裂》中也提到精神分裂患者一直想要融入进社会,却往往难以被人们接受。影片中的弗莱彻医生一直为精神分裂者而努力,希望他们得到业界的认可,患者巴里也不止一次问过他们在社会中的未来,可见从他们的内心,是渴望得到关爱的。同样在小说中也不止一次提到这个问题,“他们是人,不是人格,如果你叫他们人格,说明你不承认他们的存在。”导演并没有特意去雕琢引人入胜的情节套路,而是不止一次带领我们将目光放在精神分裂患者的社会身份上。虽然情节改编较大,人物也不完全相同,然而在主题立意上与原著小说的初衷相一致,讨论的是精神分裂者犯罪,是否应该被原谅,是否有机会去救赎。

不仅《分裂》和《致命ID》提到,这个主题是精神分析系列悬疑片不可避免的。包括《禁闭岛》讨论的是患者像犯人一样被关押,被用来做实验,患者的人权和安全都没有得到保障。可见越来越多的导演将立意放在了对边缘人物的关注上,使影片有一定的可观性,还有了深层寓意。

四、结语

悬疑电影中表现的现实关怀往往比现实主义电影更耐人寻味,相比于直接将现实暴露在人们面前的记录电影或者现实主义电影,悬疑电影则是靠着带领观众发现故事中隐藏的细微线索来引起人们的深思,这样对观众的印象反而更加深刻。对于现实层面上的关怀,悬疑电影从未止步。

注释:

①李茜.边缘人物的生存镜像——贾樟柯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