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童谣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价值探析

2018-12-08 11:15邹雪姣
戏剧之家 2018年29期
关键词:童谣学前教育价值

邹雪姣

【摘 要】四川童谣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口头文化艺术,是四川儿童口耳相传的传统歌谣,更是儿童音乐启蒙的重要途径。作为培养一线幼儿园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与当地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四川童谣纳入当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从文化价值、教育价值、音乐价值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四川童谣,传承与保护当地民间文化。

【关键词】童谣;学前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9-0148-02

童谣是在儿童中口耳相传的歌谣,是一种历史悠久、代代相传、诙谐幽默、郎朗上口的民间口头文化遗产。四川童谣是流传于四川地区,用四川方言传唱的儿童歌谣。童谣“从来是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它也是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①四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间童谣也种类繁多,内容大多反映地方民俗风情、展现地方历史文化,体现四川人民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精神特质和价值取向,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四川童谣是一种文化、一种教育、一种音乐启蒙。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②纲要明确指出民间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民间童谣就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适合在幼儿园教育中传播和传承的文化精品。幼儿园教育中最关键的实施者就是幼儿园教师,作为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更是应该把民间童谣的学习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只有教师首先自己熟悉当地民间童谣,才能更好地在幼儿中传唱民间童谣。

“螃呀么螃蟹(hai)哥(guo),八呀八只脚(jiuo),两只哟大夹夹,一个(guo)硬壳壳(kuo)哟。横呀么横上坡,横呀么横下坡,那天从你门前过,夹住了我的脚(jiuo)哟。夹呀么夹得紧,甩呀么甩不脱,求求你螃蟹(hai)哥(guo),放放我的脚(jiuo)哟。”这首四川童谣《螃蟹歌》不由让人捧腹大笑,诙谐幽默的语言带出悠悠乡音乡情,描绘着童年的欢乐时光。现在由于人口流动和普通话的普及,方言与乡土文化渐渐淡出,今天已经很少听到孩子们传唱这些美好的歌谣。本文希望能够从源头入手,提升幼儿园教师对四川童谣的文化认同。通过探析四川童谣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音乐价值,让更多四川境内的师范院校重视学前教育专业的民间童谣学习,培养大量热爱四川童谣的幼儿园教师,让更多今天的孩子会听、会唱四川童谣,真正实现四川童谣这些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一、文化价值

四川童谣不仅是四川地区古老文化的优秀结晶,还渗透着四川人民的聪明才智,保留着四川民俗文化的历史缩影。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不仅仅是实现提升学生音乐技能的目标,更是承担着传承优秀音乐文化的重任,民间童谣的引入能够使得这一重任的实现更加具象化,使得传承民间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不再是口号。

(一)传承民间文化。文化的消亡与变迁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传承民间文化也是全球关注的热点。民间童谣作为非物质口头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它是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反映着当地的社会、政治、地理、民风、生产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民间童谣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中,可以体现其文化传承价值、母语文化价值,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也为以后的幼儿园语言教育、音乐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知识储备。

四川童谣自古以来就是以四川方言为基础传唱的儿童歌谣,主要传唱于四川盆地一带。近年来,由于四川地区的旅游资源和饮食文化发展迅速,应该说是美名远扬,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四川文化,并对四川文化产生了极高的兴趣。四川方言因为其独特性及传播广等特点,被认为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笔者根据自身专业选择童谣为切入点,通过把民间童谣植入到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实践,最终促进四川童谣的发展,传承四川巴蜀文化。

(二)增强文化认同。四川童谣生动地记录着四川人民祖祖辈辈的生产劳作、婚丧嫁娶、生活环境等,是四川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印记。童谣是人类一种美好的记忆,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中增加童谣教学,不仅是增强这些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更是希望这些准幼儿园教师们能够在四川童谣文化的熏陶下,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将四川童谣教学付诸实践,让每一个幼儿爱听爱唱自己家乡的歌谣。

二、教育价值

学习本民族、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一直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主要方向。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乐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先生认为“民族音乐语言、民族音乐思维对于培养民族情感具有重要意义,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继承本民族传统与学习人类优秀艺术文化。”③挖掘四川民间童谣资源,以民族音乐文化为音乐母语来实施学前专业的音乐教育,是实现教育價值的必然选择。

(一)丰富课程内容。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大致以技能训练为主,主要包括键盘器乐、乐理与视唱练耳等。所用教材基本也是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为主体,加入一些中国作品,鲜少有地方性的作品。四川民间童谣的加入可以大大丰富音乐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儿时的记忆能帮助学生更好更快的熟悉音乐作品,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升审美能力。在学前专业的音乐教育课程中融入四川童谣,可以让大学生们聆听和回忆到亲切、自然、真实的童谣作品,充分感受和体验童谣艺术的真实美、自然美、形神美和情趣美。如四川童谣《黄丝蚂蚂》:“黄丝黄丝蚂蚂,请你家(gā)公家婆来吃嘎嘎,坐的坐的轿轿,骑的骑的马马。先来的,吃瘦肉,后来的,啃骨头。黄丝黄丝蚂蚂,请你家(gā)公家婆来吃嘎嘎,大哥不来二哥来,吹吹打打一起来……”④这首四川民间童谣的节奏欢快、词尾押韵、内容风趣,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其艺术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音乐价值

四川童谣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旋律优美、节奏多变、内容风趣,具有较高的音乐价值,其独有的音乐教学价值更是其他音乐素材无法与之相媲美。德国伟大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在谈到他推崇的“原本性

的音乐”教育中谈到“原本的音乐不是指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⑤童谣的特点正好符合原本性的音乐原则,从学生们熟知的环境和事物入手,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民族情感教育,将音乐、语言和动作以最原本的方式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一)语言地方化。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当地人民互相交流的语言是“四川话”。四川话的调类总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类,音韵悠扬、节奏明朗、自带幽默。在吟唱四川童谣时,必须要用四川话才能显示出音乐性和幽默性。

(二)节奏复杂化。人们常说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朗朗上口的四川童谣可以说是节奏复杂多变,多样的节奏变化促成了不同风格的童谣作品。在四川童谣中所运用的并不都是像二八这种简单的节奏型,还有附点、前八后十六、四十六等复杂节奏型的运用,以《数蛤蟆》⑥为例。

(三)表演游戏化。四川童谣的最大特点就是边唱边玩,不同于现代创作的儿歌,更适合在游戏中演唱。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一直是备受推崇的教学方式,童谣就是最好的音乐素材,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音乐,使得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感悟和表现能力。在学前专业的音乐教学中用童谣游戏的方式展现,让学生们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概念扎根心中。

(四)编创即兴化。我们在搜集四川童谣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同一童谣会出现不同的版本。这是因为编唱童谣是家家户户的习俗,人们常常会根据自家的情况自觉不自觉地顺口改编童谣,这种即兴性与音乐教育的目标不谋而合。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先生也在研究中多次提出,原本性音乐的出发点就是即兴演奏,完全从即兴出发的自由教学,永远都是一个卓越的出发点。

四川童谣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数代人的口口相传而传承至今,凝聚着四川儿女的文化血脉,浓缩着四川文化的精髓,更丰富着儿童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四川文化的代代相传。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四川童谣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中的文化、教育、音乐价值,希望能够引起四川境内师范院校重视,在川内的学前专业音乐教育中大力推广四川童谣教学,培养一批批认同家乡文化,扎根家乡幼儿教育事业的教师,为下一代的文化传承重任添砖加瓦。

注释:

①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等编.中国歌谣选·序[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1.

②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2-33.

③柯达伊.论匈牙利民间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7.

④“黄丝蚂蚂”指的是蚂蚁;“嘎嘎”指的是肉。

⑤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34.

⑥蔡岳建.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系列教材:乐理·视唱·练耳[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76.

猜你喜欢
童谣学前教育价值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