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2018-12-08 11:15包文婷
戏剧之家 2018年29期
关键词:非遗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包文婷

【摘 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挖掘非遗文化资源,利用非遗文化资源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面临的一大命题。文章分析了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并提出了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遗文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9-0169-02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强调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1]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保护传承非遗的意识获得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学校将非遗融入教育教学,主动承担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任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如何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将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是当前摆在各大高校面前的一大命题。

一、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是有助于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说教为主,单一的内容和形式无法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非遗涵盖的领域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气息和生活气息,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二是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经济全球化时代,外来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薄弱,急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非遗是文化精髓,将非遗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熏陶,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三是有助于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进程中,非遗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了严重冲击,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教育被认为是解决这一困境的重要渠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2]高校将非遗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非遗的认知度,增强学生的非遗保护意识,真正担负起保护传承非遗的责任。

(二)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一是非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非遗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素材。非遗中蕴含的艰苦奋斗、诚信友善等道德传统,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而非遗文化从不同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二是非遗文化已经浸入我国众多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将非遗教育确定为学校的法定义务,越来越多的高校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如河南省的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29所高校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3]湖南省的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开设了湘绣、湘瓷、民族服装与服饰等非遗专业;首都师范大学、重庆文理学院开办了文化遗产本科专业。三是非遗文化具有较强的学生吸引力。非遗具有民族性、地方性、流变性等特征,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实践,学生在接触地方非遗时有一种本能的熟悉感和亲近感,对地方非遗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非遗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的核心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应将非遗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挖掘非遗所蕴含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思想,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来校,举办面向全校师生的非遗讲座、非遗专题研讨会;引入非遗传承人,建立非遗大师工作室,设立非遗体验开放日,鼓励全校师生动手实践,体验感受非遗的魅力;组建非遗社团,以学生为主体定期开展非遗宣讲活动;建立形式多样的非遗演讲、作文、作品竞赛活动;在校园建筑、装饰方面体现地方非遗特色。通过以上举措,在全校营造一种传承、弘扬非遗的浓郁氛围,让学生增进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建立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提高非遗认知深度

非遗是活态的文化,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验非遗的魅力,增强对非遗的深度认知。一是校内非遗实践。传统工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长久的实践练习,一件作品的完成需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只有不断雕琢,不断完善,才能完成一件完美的作品。高校可以工作室形式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在完成真实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工匠精神、团队精神,锻炼学生坚强意志品质。非遗保护要见人见物见生活,增强生命力,就需要不断创新,融入现代生活元素。高校可以提供平台,鼓励学生将现代审美元素融入传统非遗,在设计、研究过程中品味非遗内涵的奥秘。二是校外非遗实践。非遗依赖于其生存的文化空间,要加深对非遗的认知,需深入非遗发源地调研、考察。高校可建立非遗发源地实践基地,为学生考察、实践提供平台;利用三下乡等活动,组织学生团队到非遗发源地体验非遗的真实状态。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已连续三年组织毕业生深入非遗发源地通道县实地考察,推出以通道侗族非遗元素为主题、融合创新的毕业设计作品,学生在实践中全方位感受到非遗文化,强化了民族文化认同,建立了民族文化自信。

(三)引入现代教育手段,增强非遗教育渗透力

信息化时代,网络教育发展迅速,成为学生最青睐的学习方式之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学生的需要,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要充分发挥非遗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增强非遗教育渗透力,高校应深度参与非遗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非遗的魅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非遗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如建立非遗主题网站,开发非遗网络课程,拍摄非遗教学视频,举办非遗网络论坛,创办非遗公众号等,为学生呈现形式多样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增强非遗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最大限度的将非遗全方位多角度的推送到学生面前,提升学生参与度,加强教育者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将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突破,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补充和丰富,同时也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传承。高校应深入挖掘非遗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积极探索其实践路徑,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45.

[2]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主席令第四十二号)[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flfg/2011-02/25/content_1857449.htm.

[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EB/OL].文化和旅游部网站,http://www.mct.gov.cn/whzx/bnsj/fwzwhycs/201702/t20170210_765216.htm.

猜你喜欢
非遗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