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的刺点

2018-12-10 11:21陈泓锫
戏剧之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刺点

陈泓锫

【摘 要】曹保平是近年国内保持高水准电影创作的导演,他以编剧见长,擅长用艺术电影的手法拍摄类型电影——新现实主义的美学倾向为作品提供了深刻的主题和淳朴、真实的影像质感。而犯罪悬疑片精心铺陈的线索、扣人心弦的情节、为电影叙事提供了强烈的驱动力。曹保平的电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佳绩,同时也斩获众多电影奖项,他对电影的题材和风格的成功探索为类型电影与艺术电影的结合提供了一个精彩的范例。

【关键词】刺点;曹保平;新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7-0072-03

曹保平是近年国内持续保持高水准电影创作的导演,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剧作专业,是现任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他以编剧见长,常常身兼编剧、导演、制片人等角色,数年来作品屡屡斩获国际、国内电影节奖项。口碑好的同时,其作品《烈日灼心》《追凶者也》都有突破亿元票房,是近两年来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年度佳片。

曹保平的成名作是其编剧导演的电影《光荣的愤怒》,这部片子在2006就获得了第九届亚洲新人奖评委会特别奖,和最佳影片的提名,这部农村题材的片子以鲜活的基层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剧情、多条发展线索和交叉叙事风格和紧凑的剪辑节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2009年,曹保平的作品《李米的猜想》用犯罪类型片来描写爱情,在当年的金马影展、中国电影金鸡奖和亚洲电影大奖上收获佳绩。2015年《烈日灼心》大热,《狗十三》在柏林电影节获奖,加上2016年的《追凶者也》,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让曹保平跻身国内最让人期待的导演之列。

曹保平的片子有非常浓烈的个人风格,从一系列片名可以看出,这些片名都有一个“刺点”。“刺点”(Punctum)是拉丁文,指的是被利器造成的伤痕、针眼和印记,法国著名的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罗兰·巴尔特引“刺点”来形容影像中偶然的、像箭一样刺中观众的点,就像是华丽的缎面上的一个针眼,非常扎眼[1]。不仅片名是这样,曹保平片子的选材、类型、叙事手法也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小人物、方言念白、现实主义风格、犯罪题材……这些词都不可避免地成了曹保平的标签。在他的镜头下,展现了一个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这些边缘人物就像是繁华世界的一个刺点,在曹保平的片子里展现着自己并不高尚甚至不辨正邪的爱欲。

一、现实主义风格回潮

近两年,在高评分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题材和风格趋势。豆瓣网电影板块在2016年评分最高的华语电影前十名分别是:《驴得水》、《湄公河行动》、《树大招风》、《百鸟朝凤》、《幸运是我》、《罗曼蒂克消亡史》、《路边野餐》、《七月与安生》、《追凶者也》、《踏雪寻梅》。着眼于这几部电影,除了《湄公河行动》有大量爆炸打斗场面,其余电影都不是以“特效电影”或者“偶像电影”以科技手段或者明星这些商业元素作为票房号召的,而都是以故事本体为主,注重社会观察,这是一种返璞归真,回归到电影本体——讲故事。这样的现象让我想到这是新现实主义电影风格的回潮。

曹保平的《追凶者也》位列2016年豆瓣网的华语电影十佳,名次靠后并不显眼。但是曹保平是这份榜单上的常客,2015年,他的作品《烈日灼心》也赫然在榜。《追凶者也》不是曹保平最优秀的作品,也不是曹保平最卖座的电影,然而,这是一部典型的曹保平电影,具备他所有的风格元素,非常值得分析。

二、荒诞喜剧与现实主义

《追凶者也》也是犯罪题材的电影,讲述了一桩残忍的凶案悄然发生在西部村寨,憨包汽修工宋老二(刘烨 饰)被警方推定为首要疑凶,为了洗脱嫌疑,宋老二顺着被害人摩托车的线索找到落魄的古惑仔王友全(段博文 饰),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粗心杀手董小凤(张译 饰),一开始杀错人,为了弥补过错,对宋老二和王友权又进行了一场充满黑色幽默的追杀。

表面上这是一部娱乐性很强的荒诞喜剧,但实际上,也有现实主义的基础。《追凶者也》的剧情直面社会现实,一个市井小民宋老二遭到了杀手的威胁,是因为他拒绝迁祖坟,就阻碍了锰矿厂开工,挡了矿厂老板的财路,所以矿厂老板索性买凶杀人;而杀手董小凤,是银幕上最接地气的杀手了,他杀人是为了不让老婆工作,挣钱买房子。尽管做着大恶的事情,但是仍有可以理解的出发点。这部片子里的人,他们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的问题,他们就像生活在我们周围一样。

《追凶者也》是在云南实景拍摄的,展现的却不是我们印象里一个四季如春的云南,而是在开矿的挖掘下,黄沙漫天、肮脏、蛮荒、偏僻的云南。这又未尝不是一个中国的缩影,从农业中国转型到工业中国,没有乡村的淳朴,全是城乡结合部的辛辣、贪婪和混乱。

在镜头和调度方面,曹保平的《追凶者也》具有新现实主义导演的长镜头审美。曹保平导演是一个有自觉构图意识的导演,他的很多鏡头都从构图布局、前景中级近景的拉伸安排考虑得当,流畅的摄影机运动向我们很好地展现了空间。好的环境展示是非常好的烘托气氛和介绍人物的方法。主角刘烨饰演的宋老二出场,一开始是一个大远景慢慢向前推近,前景是一辆肮脏的小货车,中景是一辆大货车和一大一小两个动作粗野的男人。中年人一脚踏在大货车轮胎上,散漫地聊着锰矿厂要开工的前景,远看在他胯下蹲着一个少年,在往货车底下送修车工具,从他们的谈话内容,观众知道还有一个隐藏没有出现的角色,就是宋老二,他是谈话的主角,他在车底下维修。远景是隐隐约约光秃秃的丘陵,隐隐绰绰可以看见挖掘机在工作。再下一个镜头切到车下,在很低的车底盘下,狭小压抑的车底,宋老二躺在地上骂骂咧咧地修车。这两个镜头的构图,环境都占绝大部分的画面,人物被挤压到很狭窄的环境形成的“视框”里,加上环境都是很重的颜色,人物被环境的压抑感尤甚。这样的构图例子比比皆是,整个片子中景近景少,大全景多。

曹保平又是一个精于调度的导演,我对一幕印象深刻,在警察应村民抓人贩子的报案赶往石头寨的时候,警车停在村口,警察解决了宋老二和村民的误会后再回到村口,村民簇拥着看热闹,小孩子趴在警车上,因为很少看见汽车。石头寨封闭落后的情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新现实主义导演的许多代表作中都采用了专业演员和非专业演员的混用。巴赞在《电影是什么?》中谈到新现实主义导演的演员混用原则:“从电影史上看,不用职业演员这种做法不能说明社会现实主义电影的特征,也不能说明当代意大利电影流派的特征,对明星制原则的否定。一视同仁使用职业演员和临时演员,这才是它们的特点。”[2]。曹保平在演员的选择和表演指导上,是遵循新现实主义的演员选用特点的。看过他片子的观众,可能会有个印象,觉得很多演员像是当地人,本色出演。曹保平确实选了很多云南当地的演员,这些演员保持着当地的生活气息和个人形象特色,也受过表演的训练。曹保平把演员赶到拍摄地去体验生活,一住就是十几二十天,甚至不刷牙洗脸,完全遵照乡下老农的生活习惯。服装也是购买当地老百姓穿在身上的衣服,不用做旧,都有乡野生活的痕迹,演员穿上以后,完全能融入到当地老农中,自己也会找到表演自信。曹保平还寻找当地作家做方言顾问,让这个作家再把所有的台词按照当地人的理解修改成云南口语。这还不算打磨到最后,直到台词被当地演员反复揣摩、讨论,最终成为说很生动的方言口语,找到导演想象的云南农村的质感。

为了票房考虑,近年来曹保平的作品也启用了知名度很高的演员。从《李米的猜想》和周迅、邓超合作开始,之后在《烈日灼心》里和邓超再次合作,也和段奕宏、郭涛、王珞丹合作,这都是有知名度、有实力也有一定影响力的演员。《追凶者也》也有大牌明星担纲演出,刘烨、王子文,以及实力演员张译、段博文。但是对于这些偶像明星,曹保平并不像其他“粉丝经济”的电影,把明星拍得光鲜漂亮。曹保平要演员服从于角色,而不是明星本人。

刘烨是个高大英俊的演员,在本片中出演一个憨傻冲动的修车匠。他浓眉大眼,英气十足,本身的形象和角色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追凶者也》这部片子里,刘烨饰演的是一个喜剧角色,绰号叫“憨包”,云南话里就是笨蛋、一根筋的意思。刘烨利用自己高大、浓眉大眼的特征,从动作体态、表情上出发,演出傻大个憨傻的感觉。有一些是情节设计,例如刘烨躺着修车,起身的时候非要鲤鱼打挺想立刻站起来,谁知道空间位置没估算好,脑袋大力碰到了车底,看着就生疼。还有利用表情来表演,刘烨和受害者猫哥媳妇儿在警察面前吵架那场戏,刘烨瞪圆了牛眼,眼神呆直,说话表情面部肌肉夸张,非常神经质,全身肌肉紧绷着,还边吵边甩头加强情绪感召力,放大了粗鄙的乡下人的动作神态,非常生动夸张。这样的人物造型和演出,也和“偶像”“明星”没有半点联系。段博文演出落魄的古惑仔王友全也是非常到位,作为实力派的“小鲜肉”,他并不在乎形象,在《追凶者也》里黄色的头发,绿色紧身皮衣,里面是橘黄色的套头衫,艳俗的乡镇非主流青年审美。为了表现他流里流气的形象,片子里好多细节都显示了这个角色的肢体冲动——比如走在路上,看一辆载着柴火的三轮车,他可以撵上去,单手拉着车上的架子跳上车;去找女朋友,在天台上拖出一个废弃的床垫就可以睡觉,还抱着女朋友在天台直接性爱,真是青春无敌,毫无规矩——一个莽撞爱耍帅无脑的非主流青年形象生动地塑造了起来。

如果说这两个角色都是正向塑造,那张译饰演的杀手董小凤就是一个彻底的颠覆。张译对杀手的塑造,是和传统印象里的杀手反差很大的。在《追凶者也》片子的第三部分“土贼”,董小凤出场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个普通上班族模样,戴着眼镜、穿着衬衣打着领带,他是一个夜总会的领班,和同事嬉笑怒骂,相处融洽,他对妻子很是疼爱。这样一个有点大男子主义的夜场员工,在生活中也不难看到这样的形象,只是很难把这样的角色和冷血杀手联系在一起。当这位“金牌杀手”穿着一身白西服有款有型地走到宋老二的修车行,又在漫天黄沙的环境中显得极不协调。当董小凤把猫哥当成宋老二,骗到偏僻的郊野准备杀害的时候,突然匕首掉出来了,气氛变得有些紧张,然而董小凤一口东北话,以辟邪的理由搪塞过去,并且把匕首交给猫哥查看,来骗取信任。董小凤讲着笑话调节气氛,这些“玩笑”猫哥越听越胆寒,转身要走,董小凤趁他转身袭击了他,猫哥惊诧极了,董小凤边轻松地继续讲抢金店的后续故事,边残忍地杀害了猫哥。幽默与血腥的前后反差让这场谋杀张力十足,非常牵动人心。

三、三个视点,平行讲述

劳逊曾谈道:“由于新现实主义的基本概念是简单的,因此最优秀的新现实主义影片的结构也是简单和动人的。”[3]新现实主义电影导演都在淡化人为痕迹,去掉戏剧化的痕迹,甚至采用开放式的故事结构,想让观众回归生活回归真实。然而,从叙事方法看来,曹保平没有遵循新现实主义的叙事倡导,他从来不隐去讲述者的身份,几乎在他的每部片子里都有一个像“说书人”一样,凌驾于所有人物之上的恍若上帝视角的叙述者存在。

《追凶者也》全片分成了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以卷入杀人事件的三位重要角色为中心,以各自的视角讲述一遍事情。相当于把同一件事情倒放三遍,镜头一转,换个视角重新解读。第四个部分又统一的一个时空,讲杀人事件的后续。同一件事讲三遍,需要精妙的线索铺陈,这与新现实主义所追求的偶然性就有很大的区别。同一个故事用三个人的视点来讲述,最大的意义就是不同的视角会影响观众的接受方式。观众会对叙事中的主角带入自身情感。当我们看到《追凶者也》第一部分“憨包”的时候,我们同情宋老二被冤枉的遭遇,当出现线索,受害者的摩托车被发现在王友权那里,我们都期望快点抓到王友权,还宋老二一个清白;第二部分“小烂屎”,我们熟悉了王友权的生活圈子和性格,知道他不是凶手以后,我们又期待早日找到真凶,让真凶浮出水面,王友权洗脱嫌疑;在第三部分“土贼”,我们从杀手董小凤的视角再看一遍事情始末,才填补了空白,知道了谜团的始末。本来有血腥残暴的行凶过程,但是由于一系列的倒霉事件,变得非常好笑。其实这个黑色幽默是裹在药上的糖衣,因为内在的问题实在太真实、残忍和尖刻,才要用荒诞和幽默来掩盖凄涼之意。用杀手的视角给我们讲述故事以后,我们对杀手甚至有些认同。这个视角翻转有导演的用意在里面,他希望我们了解,即使是十恶不赦的杀手,也是活生生的人,有可以理解的感情。

四、总结

《追凶者也》是一部具有现实主义美学特征的类型电影,两者互为补充。现实主义的美学倾向为作品提供了反映社会问题的深刻批判性,同时也提供了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和乡村质感,构图和流畅的镜头运动都很好地描绘了环境和烘托了氛围。而犯罪悬疑片精心铺陈的线索、扣人心弦的情节、为观众提供了强烈的剧情驱动力,明星的加盟,对明星的好奇心也让片子的吸引力更大。《追凶者也》是一部艺术片和类型片结合的良好范例,迎合了当代观众对真实的渴求,而黑色幽默的外壳,也让片子有很高的娱乐功能。曹保平喜欢拍农村题材,以及荒诞、幽默不悲戚的风格。他的片子表面是搞笑、夸张,但是骨子里是暴虐和各类社会问题。

艺术片与商业片的结合还有很多种可能,对改良千篇一律的商业片,和空洞的“偶像片”有很好的作用,已经走在前面的曹保平,我们对他充满期待。

参考文献:

[1][法]罗兰·巴尔特.明室:摄影札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4.

[2][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73.

[3][美]约翰·霍华德·劳逊.电影的创作过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171.

猜你喜欢
刺点
短视频文本生产的 “刺点”与“展面”逻辑
意趣与刺点: 罗兰 · 巴尔特与《明室》
纪录电影《四个春天》的符号化影像分析
图像的神话与童话
浅谈聚合轴下的刺点设计
浅析摄影对生命延续的有限性
浅析《明室》中的摄影观点
罗伟章小说中“刺点”的符号学解读
——以《大河之舞》为例
公安微电影叙事要素浅析
韩剧刺点:梦境与现实的偏差与融合——以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为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