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与飞鱼》中的中西方哲学思想

2018-12-11 02:59
戏剧之家 2018年33期
关键词:褒义飞鱼鲨鱼

杨 璟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和尚与飞鱼》由著名动画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编导,曾获得13个国际奖项。影片的内容结构并不复杂,讲述的是修士为抓鱼而与飞鱼的相斗相持相守直至隐入虚无的过程。没有惊情震撼,亦没有3D形象,不过明快光影的简单流转,不过简单线条的二维平移,但这朴实明净的类水墨风格反给人以清新淡然之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影片所给人的启发相呼应。

修士追逐的对象为什么是“鱼”,而不是其他,这与西方文化中“鱼”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是分不开的。

距今1万年前,地球上第四纪冰川期到了尾声,全球气温上升,人类文化蓬勃发展起来了。位于地球北半球接近北极的西伯利亚非常寒冷,西伯利亚的寒流向南移动的时候,即气流经过外蒙地段的时候,往往把沙漠上的沙尘携带起来吹往南方。风沙吹到陕西、河南即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由于风力不支,沙子就慢慢地往下掉,经过一两千年的时间,在中原地带积累了150米厚的黄土。这种黄土非常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因此在北纬30度到40度之间的这片中原地带产生了很好的农耕文化,这种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代表、一种象征。反过来说,在西方北纬30度到40度之间是地中海,地中海非常贫乏,土地也很贫瘠,只能发展别的产业,西方的天然优势是大海,渔业和航海业比较发达。“鱼”作为人们的主要食物就决定了西方文化中“鱼”的地位举足轻重。

鱼类主题在西方许多宗教中具有象征意义。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从最早的时候就开始向众神献上鱼类。鱼也是水神的主要象征。从公元前12世纪,具有极高社会地位的治疗师和驱魔人穿着鱼型的仪式服装。在塞琉古时期(公元前312年 - 公元前63年),据说巴比伦传说中的英雄奥恩斯就穿着鱼的皮肤。叙利亚女神阿塔加蒂斯也将鱼视为非常神圣的,她只允许她的牧师在节日期间吃鱼。

鱼的形象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占有突出地位,例如电影《海底总动员》和书籍《老人与海》等。大型鱼类,特别是鲨鱼,经常成为恐怖电影和惊悚片的主题,最引人注目的是小说“ 大白鲨”,它产生了一系列同名电影,反过来又激发了类似的电影或模仿,如鲨鱼故事和蛇头恐怖片。食人鱼与食人鱼等电影中的鲨鱼相似。美人鱼的传说在民间传说中很有特色,包括安徒生的故事。

在西方文化中,鱼儿常与神圣相伴,基督教就曾用鱼隐喻圣子下凡。英语中包含fish表示/特殊的人或家伙,如a big fish大人物;a fish out of water逆境中人;a dull fish迟钝的人;a poor fish倒霉的人;a cold fish冷漠的人;a loose fish放荡鬼;drink like a fish过量饮酒;neither fish nor fowl非驴非马,不伦不类;as mute as a fish默不做声;there are plenty more fish in the sea天涯何处无芳草。

根据西方教义,僧侣以普度众生为己任, 他们首要的就是拯救众生的生命, 不能杀生, 不能食荤。鱼多子的自然属性被人们赋以生命繁衍的象征符号, 很多国家都将鱼指代为阴性或女性。西方认为出家僧众必须独身出家才能完成修行, 最基本的戒律之一就是邪淫戒, 为什么要捕鱼?动画短片《和尚与飞鱼》中的鱼儿就代表着一种欲望。在影片的最后部分, 鱼儿游出房门后在空中游弋, 小和尚也不再捉鱼,与飞鱼祥和地融为一体, 逐渐消隐。

在汉语里“鱼”既有褒义,又有贬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人们用“鲤鱼跳龙门”寓意事业有成。“鱼水情”“如鱼得水”则为褒义。在中国也历来就有“年年有鱼”等说法,此鱼意即幸福美好等祝愿。然而,“鱼龙混杂”中“鱼”指坏人。“鱼溃鸟散”比喻军队溃败,含贬义。

影片在这里所体现的关于欲望与虚无的辩证性思维也常与中国文化中的某些哲学思想相契合。“鱼”与“欲”同音,老子云”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又有”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更有庄生迷蝶逍遥,列子卸欲驰风,道家的清心寡欲之风在此不无体现。

猜你喜欢
褒义飞鱼鲨鱼
鲨鱼
飞鱼真的会飞吗?
飞鱼
鲨鱼来袭
英语委婉语定义的局限与演变
鲨鱼之最
背负恶名的鲨鱼
“点”的觉醒
说句好话挺难
说句好话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