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成果指导新实践

2018-12-11 09:52卿定文王坚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实践内容

卿定文 王坚

[摘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成果,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承载了党的理论创新传统,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当前,必须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成果,贯穿于学习实践、研究实践和经济发展实践当中,以进一步推进其发展。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新成果;内容;实践

[中图分类号] B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1763(2018)05—0014—06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es to Guide the New Practice

QING Dingwen, WANG Jian

(School of Marxism,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410004,China)

Abstract: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i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chievements of Marxism,it adheres to the basic tenets of Marxism, carrying the party's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tradition, reflec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whose content is very rich,contains the theories about the nature of socialism, the theory of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t basic economic system, with regard to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open, shared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The market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better plays the role of government theory.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has manifested the theory of entering the new normal state, promoting new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of coordination theory, using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markets and resources, promoting social justice and realizing the common prosperity of all the people, at present, they must be new achievement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t political economics, practice through learning, research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further promotes its development.

Key words: political economy; new result;content;practice

2015年11月23日,習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式方法提出了真知灼见,要求我国学术理论界和实际部门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此后,他在许多场合都论及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是摆在广大学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也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和科学体系,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体系,是关于人生信仰和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想和科学体系。[1]习近平强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列宁将马克思主义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都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著名哲学家陈先达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存在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之中,是他们在自己著作中反复出现并一再论述的具有规律性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4]吸取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养分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无疑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新的发展创新。一方面,坚持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如在劳动价值论方面,顾海良教授提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的理论基石”[5]。在推进当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并使之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针。特别是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6]将创业人员、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六类人纳入建设者范围,无疑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等;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过程中,就提出了要坚持群众路线,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强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强调以人为本,提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八大以来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提出中国梦是人民的梦、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等等。无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

另一方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变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向前发展,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停滞不前。停止了,老是那么一套,它就没有生命了。”[7]中国共产党人在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后,又相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基本纲领与基本路线,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理念等等。这些新的原理的提出,不仅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所有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与建设都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承载了党的理论创新传统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是一部理论创新史。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在延安考察时强调,“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8]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从党的理论发展史来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无疑承载着党的理论创新的传统。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在探索社会主義建设道路过程中对发展我国经济提出了独创性的观点”[2]。毛泽东在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发展策略。1947年12月又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没收封建阶段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9]的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的提出,体现了经济理论两个层面的发展:一是认识上的发展。学者萧冬连提出,“与中共七大相比,区别在第二条,即没收以蒋、宋、孔、陈为首的官僚垄断资本,这在七大时是没有明确的。”[10]这说明了在国共内战爆发后理论上有了新发展。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著名学者胡绳指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过程中,有两个方面最能显示它的特点:完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原有的书本上没有的,但又的确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一个方面是农民问题……另一个方面就是资本主义问题。[11]可见,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对发展中国经济又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思想。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相继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和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主张对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提出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坚持“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做到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走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中国工业化道路等重要观点。毫无疑问,改革开放以前三十年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步探索的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成果,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在艰辛探索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12]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具体的历史条件,重视从研究历史和现状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指导革命。”[13]历史条件指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和时代特征。正是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显示出了鲜明的时代性、发展性、实践性与民族性等特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无疑也是当今世界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时代特征的产物。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理论资源。邓小平曾敏锐地指出,“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基于此,1978年以来提出了关于开放的一系列理论。1992年联合国第一届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2013年5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与时代特征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要基础,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们党现阶段提出和实施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它们都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的。”[1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成果无疑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升华。

二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2]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宣传、研究、运用的前提和基础。

在改革开放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

1.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5]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这一理论改变了过去长期从所有制、分配制度等方面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做法,但却内在地包含了这两个特点和要素[16],体现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目标与手段、过程与结果的辩证统一。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美丽”作为建设目标提了出来。这些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宝库,是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指针。

2.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以后,从2002年十六大到2017年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中都提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这一理论经过几代领导人的完善与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制度性保证,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所有制和产权理论的发展。

3.关于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7]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经济社会协调以及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通过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4.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我国现代政治经济学的最基本、最核心的理论。要点有:一是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二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联系。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也具有独特的特征;应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18]

5.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此后在各种重要的国内外重要会议与场合中,进行了多次论述,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5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都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目前我们理解和把握中国经济走向的“新钥匙”,也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针。

6.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这一理论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先提出来的,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19]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0]其理论要点:一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互为路径、互为手段,共同提高。二是要努力消除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够、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不足、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不力的问题。三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鎮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通过改革,构建新型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7.关于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这一理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伊始提出并发展起来的,涉及到政治经济学中有关市场经济、资源经济、国际经济和开放经济等理论。强调适应经济资源和要素的全球化流动、促进市场的统一开放和有序发展,推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政策,以开发促发展促改革,统筹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将引资引智引技与加大对外投资结合起来,促进国际生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培育具有竞争力的跨国企业,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加快贸易转型升级,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8.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这一理论是在邓小平提出“先富带后富促共富”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包含“公正”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主要内容是:公平正义、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推进司法公正、教育公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努力方向;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总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与总结。卫兴华教授认为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十个组成部分[21];黄泰岩教授指出包含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资源、经济发展动力等五个方面[22];张宇教授认为包含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等八个方面[23];程恩富教授也认为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对外开放等八个方面[1]等等。这些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三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

新成果指导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只有回归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和进一步发展,才能变成物质的力量。当前贯彻习近平的讲话精神,就要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成果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贯穿于学习实践、研究实践和经济发展实践当中,以进一步推进其发展。

第一,以新成果指导学习实践。

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成果,广大学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首先要充分利用好学习这个武器。习近平曾说:“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毛泽东也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在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治国理政的思路不断推陈出新、经济发展新理论、经济体制新改革不断出台。对此,习近平强调:“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

在学习实践政治经济学新成果上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文本的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资本论》《1844哲学经济学手稿》《帝国主义论》等著作,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论十大关系》等著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是应该学习的重要经典文本。二是要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方法。毛泽东很注重学习方法,提出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认为读好“无字之书”比“有字之书”更重要。习近平也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实践学习是学习的基本方法,特别要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三是要重视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但目前不少高校财经类学科专业过分注重西方经济学,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亟待快速改变这种局面。

第二,以新成果指导研究实践。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实践是理论的源泉……要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2]这为广大社科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进一步深化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来看,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财政危机非但没有消除,反而因日益复杂的国际关系进一步持续和恶化,全球经济资源的争夺、经济区域化、国际金融一体化等进一步加深,同时传统经济强国与新兴经济大国间矛盾进一步复杂化,全球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剧,等等。面对这种新变化,西方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两大主流经济学派均无法科学解释和解决,迫切需要广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家学者运用大数据等工具,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深入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占领纽约”“占领巴黎”等活动中劳资关系的新变化,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变迁和演化,构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体系,创新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来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和运行保持在合理可控的区间,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但同时仍然存在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监管不到位、民生保障能力不足、贫富差距较大等现象,亟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界和实际部门,在社會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公平分配的制度构建、建构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加强监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方面,继续进行创新发展,进一步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成果。

第三,以新成果指导发展实践。

习近平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2]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成果,指导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践价值的体现,也是进一步推进其发展的实践需要。

以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成果指导经济发展的新实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因此,在制定经济政策、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要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成果指导改革实践,就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不动摇,实现社会公正和法治,坚守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制度特征,在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中彰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中国特色。[24]三要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增长缓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严重、贸易摩擦日趋严重;国内资本市场亟待完善,金融秩序需要整顿,市场秩序有待理顺,贸易结构有待升级,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明显。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前,迫切需要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科学认识经济活动,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升领导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这也是提高经济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程恩富.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N].光明日报,2015-12-2(16).

[2]习近平.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光明日报,2015-11-25(1).

[3]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文本及其解读[N].光明日报,2015-08-12(13).

[4]陈先达.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3):35-45.

[5]顾海良.追寻劳动价值论科学革命的路径[N].光明日报,2015-01-07(15).

[6]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2-11-17(1).

[7]毛泽东.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习近平.习近平在七大会址论党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永无止境[N].人民网,2015-02-15.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 萧冬连.再议新民主主义的提早结束[J].中共党史研究,2015(6):51-64.

[11] 胡绳.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J].中共党史研究,1999(3):3-15.

[12]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1).

[1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1).

[15]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6] 卫兴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1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18]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1).

[1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1).

[2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會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21]卫兴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5):10-20.

[22]黄泰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求是,2009(22):27-29.

[23]张宇.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若干问题[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8(1):1-17.

[24]邹宏如.理论创新的时代意蕴与价值向度[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17(5):81-86.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实践内容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政治经济学式微了吗?
《导言》和《序言》的区别
第二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现代政治经济学》教材出版座谈会综述
自学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