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配音:用声音飙戏,让耳朵怀孕

2018-12-12 10:53王点
小演奏家 2018年10期

王点

那年,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收音机里一个嘹亮的声音让很多人感受到一种几近窒息的震惊——那个声音如此悦耳而又正义凛然。他说:“住手!从现在起我们不打无辜的人了……”那是电影《佐罗》里童自荣的著名台词。

那个声音听起来是如此高贵典雅而冷峻犀利、器宇轩昂又不乏凛然正气,那是单纯的、理想主义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有的声音。《佐罗》被译制成普通话版本后红遍大江南北,这其中包含着译制厂和配音演员的二度创作。“翻译要有味,配音要有神。”那是一个译制片盛行的年代,也是一个无比辉煌的经典配音时代。《王子复仇记》《基督山伯爵》《简·爱》《廊桥遗梦》《茜茜公主》《魂断蓝桥》……一部部脍炙人口的译制片伴随着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台词与穿越时空凝固为时代音符的魅力声音,穿透观众的耳膜直抵人心,曾经打动了几代电影观众。

不得不说,声音是一种可以保存更多原始信息的奇妙物质,比影像更能连通久远的历史和人们的灵魂,而安静的倾听往往可以给人更大的联想空间。

目前,国产影视剧大都需要后期配音,特别是古装剧,这其中有演员专业能力的主观原因,也有拍摄现场环境的客观原因。配音演员不同于舞台剧演员和影视剧演员,他们以声音作为表演手段,用声音穿越时空、遨游世界,他们时而呐喊,时而低吟,时而高谈阔论,时而冷眼旁观……而甘居幕后、默默献声是配音演员与生俱来的使命和天职。下面,就让我们通过配音大咖们的故事感受声音的无限魅力吧!

作为老一辈配音艺术家,刘广宁十分专一,她将自己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配音事业。不慕名利、不求安逸,几十年如一日,刘广宁始终保持着最初对配音的那份执着。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刘广宁仍旧心系配音事业,她用坚毅的眼神告诉我们,配音是她这辈子的挚爱。

毛遂自荐的“广宁公主”

少年时代的刘广宁很喜欢听收音机,因为广播节目里讲述的故事很吸引人,播音员的声音很好听。正巧有个机会,刘广宁便参加了电台的业余广播剧团,这让她初步了解了配音艺术。然而,真正让刘广宁对配音艺术产生浓烈兴趣的还是那个时代兴起的译制片。前苏联电影《小英雄》是刘广宁看的第一部译制片,也是上译厂译制的第一部电影。年少的她抑制不住好奇心:为什么外国人会说中国话?后来她才明白是因为有专门的团队对外国电影进行了译制与配音,也许就是在那个时候,刘广宁与配音工作的缘分就悄然结下了。

“我确实很喜欢配音工作,但配音圈子里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没人辅导我,我只能自己瞎琢磨。”过了一阵子,刘广宁不知从哪里听来的小道消息:上译厂正在招人。怀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刘广宁毛遂自荐,给上译厂写了一封信。意外的是,刘广宁居然收到了上译厂的回信,让她参加这次招聘考试。就这样,刘广宁顺利地进了厂,开始从事自己梦寐以求的配音事业。

实现梦想的过程总是充满曲折的,对刘广宁来说亦是如此。“刚进上译厂的时候,我就像是一张白纸,一点经验都没有,为了能尽快投入工作,我必须迅速充实自己。那时,我经常在录音棚里看着前辈们配音思考,也常常去图书馆看一些专业的配音书籍,或是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台词反复进行揣摩,争取达到最佳效果。”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再加上前辈们的指点,刘广宁的配音事业突飞猛进,很快便成为了配音队伍里的主力军。

在刘广宁几十年的配音生涯中,有过《天鹅湖》《葉塞尼亚》等众多经典的作品,但她自己选不出最喜欢的一部,因为每一部都是她的心头挚爱。若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尼罗河的惨案》《魂断蓝桥》《望乡》是她印象最深的作品,这三部电影的配音难度较大、艺术性较强,让刘广宁可以挑战自己,有更多发挥的空间,“虽然我的声音辨识度比较强,在角色的选择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我还是希望尽最大可能去拓宽戏路,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我还给几个小男孩配过音,每个小男孩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我需要做的便是精准还原角色最真实的个性。”

也许是因为刘广宁的音色优美甜润,所以大家总喜欢称呼她为“公主”。对此,刘广宁表示:“其实我这年龄早就已经是公主的祖母了,而且我仅仅配过两个动画片里的公主。我很感谢大家给我的美誉,但把我捧为公主我不敢当。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无论是前辈还是年轻的配音演员,我都能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让我更加热爱配音事业。”刘广宁正是用这份认真和谦虚取得了配音事业上的成功,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曾因工作“谎报”火警

从事配音工作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轻松,反倒是相当辛苦,加班可以说是家常便饭。然而,刘广宁却很享受这一切,她总是以一种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她说工作虽然累,却也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情。

有一次,刘广宁与同事正在录制一句“着火了”的台词。由于当时的录音设备并没有现在这么先进,无法很好地录制回声,经过研究,他们决定等到夜深入静的时候在走廊里拿着大喇叭喊,借助走廊的回音来进行录制。到了晚上,刘广宁一行人便拿着喇叭在走廊里大喊:“着火了!着火了!”因为入戏太深,大家忘记了去跟录音棚对面的木材厂和汽油桶厂打招呼,这么一喊,可吓坏了两个厂的员工,直到听到消防车的声音,大家才明白自己—不小心制造了一起乌龙事件。

业余时间处理完日常琐事,刘广宁会在孩子们入睡后练习配音,她那些有趣的“自言自语”时不时还会将孩子们从美梦中唤醒。“我记得那时有句台词是‘要颗巧克力,我反复讲了几遍,就看到原本熟睡的孩子坐起身,睡眼惺忪地问我:‘妈妈,巧克力是要给我吃的吗?这样的趣事实在是太多了!”

能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能享受生活的美好,刘广宁觉得自己特别幸福。

重拾辉煌不能靠一个人的力量

“我帮戏剧频道录制了一些戏剧方面的解说,最近在忙着跟老朋友一起将广播剧搬上舞台。”谈到现在的生活,刘广宁的表述和其他几位配音老人惊人的一致,“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配音工作,如果有需要我的地方,我一定会尽全力去支持,我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多做一些配音工作。”

在并不闲适的日子里,让刘广宁最开心的莫过于再一次和老伙伴携手参加“声音的味道”专场演出,舞台上的她甚至和搭档说起了滑稽戏桥段,纯正的上海话惊呆了台下的观众。她笑着说自己四岁就从香港移居上海,一辈子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只是她的声音形象早已被众多经典角色定位在了“京片子”上,“阿拉”的身份只能隐形了。

事实上,每一次“重出江湖”的演出,他们这群老配音人都会赢得如潮的追捧,一如当年每一部译制片的热度。刘广宁感慨道:“要让译制片走出低谷,我一个人的力量实在太渺小,希望译制片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