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科技:风电领域的长跑选手

2018-12-13 05:41史亚娟
中外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金风武钢风电场

史亚娟

一个企业要摸索适合自己的路走对了,前方就是“蓝天白云”

1989年,时任达坂城风电场场长的武钢(现任金风科技董事长),面对新疆达坂城取之不尽的风力资源,萌生了最初的创业梦想:在当地安装成百上千台风力发电机,一定大有作为。二十多年后,受益于国家扶持新能源政策,武钢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风科技”),已成为中国风电领头羊——至2016年底,国内新增装机超过6.34GW(吉瓦),连续6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27%。

然而,风电历经二十余年爆发式增长后,产能过剩、事故频发、并网困难问题日益凸显。国家收紧银根对风电投资的冲击亦不容小觑……风电业步入寒冬,小玩家退出,大厂商也努力调整商业模式,等待春天。

产业洗牌中,金风科技成了为数不多的黑马。2017年上半年,金风在手订单维持在15.1GW历史高位,稳定保持30%左右的订单份额。其自主研发的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可适用高温、低温、高海拔等不同运行环境,是行业首选的整机设备。其2017年中报显示:得益于自营风电场权益装机容量的显著增长,其风力发电业务营收16.60亿元,同比增长45.6%;总营收占比同比增加6.4个百分点。

金风何以脱颖而出?

从零挑战全球领先技术

早在1989年,武钢几经周折,终在达坂城风场安装了从丹麦引进的13台风机。当时的达坂城风电场已是国内最大风电场,做了五年场长的武钢和同行们最初只负责风电场运营维护。

“那时我们‘崇拜国外技术,购买丹麦风机时,明确把‘中方人员到丹麦培训和麦方专家来金风授课写入合同……”武钢笑言,每逢出国考察都背回大包资料。因为1980年代国内做风电的很少,一切要和洋师傅从头学,只为掌握风电技术,让自己的风机早日转起来!

1997年,金风创业团队与德国Jacbos公司签订失速型0.6kW(千瓦)风机生产许可和技术转让合同。他们的计划是:通过对这批机组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开发,研发国产新型风机。

但是,要实现谈何容易?造风机要大笔资金。

“二十年前财政不像现在这样开放,银行对风电企业不肯轻易放贷。好在风电场运营几年后有了业绩,几位创始人又把积蓄拿出来全部投入风机研发中。”武钢回忆,旁人说我们像在赌博,但事实证明,这条路赌对了,我们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局限。

“身处偏远一隅的金风,‘长于研发,短在制造。”武钢分析:一个企业要摸索适合自己的路。金风缺少制造基因,团队对技术的学习能力却很强,加上风电场多年实践经验,他们对风机一个细小部件都了如指掌。由此,金风明确了从技术引进到联合开发,最终过渡至自主研发的发展之路。然而,1990年代的新疆,制造业并不发达,金风如何“自造”风机?

武钢选择了“抓两头、放中间”的哑铃型商业模式。将关键技术和市场掌握在自己手中,中间零部件加工制造交由专业厂商协作完成,最后由金风做整机系统集成。

事实上,风机制造商往往采取纵向一体化和专业化协作两种模式。其中专业化协作已成为风机制造业的主要生存方式,金风也不例外。用武钢的话说:一端制造、一端市场的“哑铃型”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能让企业集中攻技术,快速抢滩市场。1998年,金风前身——新疆科工贸有限公司成立。同年承担科技部“九五”攻关项目——600kW风机研制并于当年投入运行,大型风机国产化迈出第一步。

此后,金风在德国技术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产业化,并凭借600kW、750kW等失速型风机产品,在国内风电市场迅速壮大……至2007年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然而,金风技术团队随后验证出失速型风机存在故障频率高的技术瓶颈,运维成本随之增大。

恰在此时,国外以叶轮直接驱动发电机旋转的直驱永磁机,显现出“发电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并网性能优越”的天然优势。

武钢心动了,也陷入了两难选择:国外直驱永磁技术并不成熟,而金风原有齿轮箱技术产品供应链早已搭建完善,具备可观市场份额。技术转型等于重新开发供应链体系,要知道彼时直驱永磁技术的很多零部件,还没有具备制造能力的供应商。

这样的选择在旁人看来,颇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味。但武钢却说,“我们总在不断问自己,究竟什么样的产品能给客户带来价值?”

武钢解释:直驱永磁技术与传统风机的最大区别,是去掉了齿轮箱。齿轮箱是个高速旋转的部件,空中不停转动的转速是1500转以上,在运营中需要持续维护。而永磁风机设计理念是将风机设计成空中免维护产品……尽管初期投资较高,但从一台风机的寿命周期成本测算,发电成本远低于其他风机。

2005年,金风与德国Vensys公司联合完成1.2MV直驱永磁样机的研制。后收购Vensys70%股权,将直驱永磁转化为核心技术,成为该领域国内首家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风电整机制造商。摩根士坦利报告显示:除去齿轮箱的直驱永磁机更可靠,可减少20%以上故障,发电效率可提升3%-5%,在低风速区此优势更明显。

迄今为止,金风直驱永磁技术已走过10年历程。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球有22000臺金风直驱永磁发电机组运行,而金风,已成为了全球最大直驱永磁机组制造商。

全产业链的精益管理

2010年,国内风电增速放缓,2011年国家调控风电产业布局,提高风电设备制造业准入门槛。受此影响,金风2012年新增装机量较往年显著减少,业绩随之下滑。

武钢坦言,大环境的改变对企业冲击很大。他认为风电增速放缓的主因,是国家要适当调控产业步伐,让风电与电网发展速度匹配。而财政紧缩,也必然影响风电项目投资建设。

不过,武钢同时也看到了形势的积极面:企业不会一直发展火热,突然降温能及时修炼内功、思考未来的路。“行业高速发展时,人易浮躁;但现在我想推行一项改革,公司上下都会认同,大家知道大环境变了,不改生存都成问题。”他淡然说道。

修炼内功的第一步,就是在质量上下狠功夫,力争做到“对每台风机的质量负责”。

武钢在考察德国工业4.0后发现:想让整个风电业成本降低,必须在全产业链实现精益管理。而精益延伸到风电业,无不体现在从重规模到重效率、从重速度到重质量、从重装机到重度电成本过渡。

但实现风电全产业链精益管理并非易事。武钢介绍:从炼钢开始,到切割、加工、装配、组装到成品,再到物流、设备使用和售后……在风机25年服役期内,精益管理几乎涉及制造业每个环节。

在金风内部,董事长和总裁都要为此背负质量责任,从上层树立对待质量的严苛态度。

金风科技总裁王海波告诉《中外管理》:故障频次最高10个质量指标由武总背,相关报告、文件,必须由武总亲自审批。质量最差、本年度用户体验最差10个质量指标我来背……实际完成结果全部计入年底考核。“高层垂范,促使各业务单元管理者自觉关注相应质量指标,这是种无形的暗示,金风要将质量意识传达给每个人。”金风对质量的严苛态度,也传导至上游供应商。以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零部件采购为例,质量好坏,离不开各职能部门尤其是质控系统的严格把关。

管理点评

从风电场运营商到风机制造商,从单纯制造商到系統解决方案提供商,再到风电资产的管理者,一路走来,金风科技坚守“风电”这一行业,在产业链的关键价值点深耕细作,找到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回顾金风这一路来的重大转型,哑铃型结构、全解决方案商业模式、精益管理,这些商学院常说的名词,金风都做得可圈可点,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翔实的范例参考。尤其在风电产业深度调整期,金风科技创新求变、苦练内功的迎春之举,正在丛林进化中缔造着金风独有的DNA!

点评人:零牌顾问机构首席顾问、零牌木元塾创塾同修导师祖林

金风科技质控中心供方质量部部长薛飞告诉《中外管理》:金风最初对所有零部件商,都派专人现场监管,监控每批原材料生产、每道工艺、每批包装和运输;产品之外我们也关注供应商质控系统是否完善,从质量和标准上,帮他们实现全产业链的优化。“如今,供应商管理体系和质量过程固化,经多年实践已日趋成熟,加上他们关注产品在客户方的表现,已不需金风现场监管,而演化为一种质量管理的自发自觉。”他说。

但精通产品工艺的,恰是一线人员。直驱永磁技术的完善,就得益于一线智慧。武钢说,首批机组运行失败,原因就出在金风对零部件商的强管控,后来我们发现造电机对方更专业,过分强调自己权威,便压抑了厂商的创造性。于是,管理团队一家家地拜访,欢迎他们参与到金风技术创新中。“这顿时激发了供应商的创造力,他们提出很多试验标准比我们还高。”武钢说,对有贡献的供应商,金风从不吝啬,每年都会拿出专项奖金作为激励。”

但对供应源头的质量问题,金风向来直言不讳。每逢年底,公司领导层都会亲自写信,把供应商的存在问题——列表呈现,提出中肯建议,以期让一把手对质量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并督促其作出彻底改正。

让客户感知“价值营销”

2013年,新能源行业明显回暖,公众对蓝天白云的期盼,成了风电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力。中国风能协会统计:2013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609MW,较2012年提升24%。这一势头在2014年延续,当年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981MW,创历史新高。

金风业绩也水涨船高——2013年至2016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从2012年低谷期的1.53亿元,迅速攀升至30.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10%。

这些成绩取得实属不易。风电调整期以来,风电整机制造商陷入红海竞争,质量失控、坏账比例加大等问题困扰着全行业,有的企业就此清盘退出。

金风的应对之策是:与供应商共同成长,通过技术和工艺优化控制成本,为客户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赢得长期信任。“制造业成本控制至关重要,金风的质量与成本控制,也是从零部件供应商的工艺源头抓起的。”薛飞表示这集中体现在主打机型零部件质量管理上,金风引入‘加1、加3、加10过程控制法:先要求供应商做出首件产品,验收并及时发现生产流程问题;首件合格要求做出3件,3件合格要求做出10件……最终进入小批量和批量导入。“这不仅帮供应商降低了质量风险,也间接降低了企业成本。”生产端控制成本后,客户端如何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最大化”?

“在风机25年服役期内,要为用户提供长期价值,保证产品可靠性,必须加快企业向风电价值链渗透。”王海波说,这意味着金风保持业绩增长的同时,要从单一风电设备制造商,向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过渡,提高风电前、中、后整体服务能力。

所以,金风提倡“价值营销”。武钢说,国外客户买风机时,都要先做投入产出模型,了解风机一次性投资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运营中我要承担多大风险?产品寿命期能获得多大收益……若两年后修理费剧增,项目就失败了。”受启发后,金风与国内客户交流时也会拿出一个模型,让客户一起感知“价值营销”。

金风营销中心资深工程师曹旭向《中外管理》解释:风电前期规划测算,金风都会针对客户于不同时期的投资行为建立数据模型,分析投入产出比。旨在将风电场运营期从前向后拆分成不同板块,各板块设置关键投资点和投资行为,通过不断优化方案,帮客户提升收益。

对一些对风电不甚了解的风电场客户,金风会在风电场开发、建设和运营的各个阶段,提供一整套全生命周期服务。涵盖了风电项目投资咨询,风电场前期规划与资源评估,风机设备技术与运维服务,以及资产管理等。

“一个‘白客户仅一年多便全部并网,两期收入比预期高出400万元。订单总额将近6亿元,而这样的订单,在金风近四年为业主打造的项目中并不罕见。”曹旭自豪地说。

责任编辑:朱丽

猜你喜欢
金风武钢风电场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武钢今昔
2个月已发布11次外部招聘信息武钢人员分流压力山大?
含风电场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
武钢第六代桥梁钢板投入工程应用
金风科技:执着的国际化
探求风电场的远景
代力吉风电场的我们
金风科技获得南非12万千瓦机组订单
武钢成钢开发高端汽车用弹簧W55SiC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