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兰《短小交响曲》中的节奏节拍特征与点描技法运用

2018-12-14 05:14冯亚晴
黄河之声 2018年20期
关键词:八分音符重音交响曲

冯亚晴

(湖南信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一、节奏节拍特征

(一)“忽略小节”的节拍

在节奏节拍方面,科普兰受斯特拉文斯基及“六人团”的音乐影响,常用节奏和节拍的频繁互换和变化来增加音乐的动感。《短小交响曲》中不断变动的节奏型,将作品的美国韵味完美的展现了出来。根据作品中的重音对乐曲节拍进行重组后出现了15种节拍(1/4、2/4、3/4、4/4、5/4、6/4/、3/8、4/8、5/8、6/8、7/8、8/8、9/8、10/8、11/8)频繁转换,例1将作品中的小节线去掉,以八分音符为最小单位结合发音点与重音发音点对音符和休止符进行展示:最小单位为八分音符,数字1代表发音点,数字2代表重音发音点。

例1:

例中以八分音符为最小单位共有34个单位,发音点共25个,重音发音点共6个。原本的节拍是4/4—5/4—4/4,除了第二个重音以外,其他重音都在节拍弱位,去掉小节线后,根据重音发音点和作品中的力度记号,可以将节拍重新划分为4/4—5/4—5/8—9/8—8/8,如下图所示(例2)。

例2:

例中重新划分节拍后重音更加突出,对于演奏者来说可能更容易演奏,但是对比后发现其实科普兰是刻意去“忽略”节拍,使得音乐更加有新意和活力,“意外”的重音增添了音乐本身的诙谐性。

除此以外,还可以试着在时值上再次进行细分(见例1),数字3代表时值,对时值的进一步说明用字母表示,a:较长的音高;b:较长的时间的动态;c:较长的连音线;d:较长的衔接方式;e:时间跨度减少的持续时间较长的音高。这样我们就能在以八分音符为单位的基础上看到更清晰的节拍,这些节拍比其他节拍更突出,可以从细节上看出作曲家的心思缜密。

(二)不均衡节奏分组

科普兰在小节线的音乐意义上过分强调和试图打破规律应该是受斯特拉文斯基和巴托克的影响,他似乎忘记了小节线在音乐中的意义,而认为只是一个方面记录时间的工具。从理论上讲,无论是否按节拍重音记谱,是否有小节线,最终都是将音乐回归到人们的耳朵中去,但是科普兰还是认为打破规则的重音划分与传统的节拍划分在音乐上有着细微的差别,即使重新划分后的版本更加易于演奏,但他还是更加倾向于最原始的那个版本。这种似乎不起眼的对节奏节拍的坚持实际上是来源于他多年的音乐实践以及乐团和指挥经验,事实上,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音乐家们已经开始慢慢接受这个音乐怪才的想法并在后来的作品中也开始进行尝试。

首先,还是以八分音符为单位,将节奏原型以三三两两的形式分组(例3)。

例3:

从例中可以看出节奏的不规律、不均匀、不对称,体现他刻意去打破传统节奏规律的进步思想。根据例4的原始节奏,可以将其分组,对于不均衡节奏重新建立一个新的划分方案5/8—9/8—7/8—2/8—3/8(例4)。

例4:

从这个方案中可以清晰的看出节奏韵律。面对这堆不均匀的节奏群,可以用最简单的方案再次重组(例5)

例5:

仅用3/4拍这一拍号,将作者所需要的音响在需要突出的音上加上重音记号来达到打破规则的重音划分这一新的理念,通过这一细微的差别去突破传统概念,使两个同等化的节奏不等同。

二、点描技法的运用

点描技法是将“音色旋律”技术的设想,作为配器的基本原则,在音乐的纵横向结构中加以运用,从而发展为一种独具风格的、对现代许多“新潮、先锋”流派都有深远影响的现代作曲技法。这种技法如同新印象主义画派将不同的颜色“点”在画布上来进行作画那样,将音乐中的旋律线条或和弦,用音色切割成许多十分短小、零碎的“色彩点”、“色彩块”或“色彩线”等形态,从而形成音色的切割现象及点描特征。在《短小交响曲》中就用了横向切割这一点描技法。

(一)单一音色点描技法

在音色的运用上,对“色点”及“色线”的音色处理,作曲家们常常倾向于使用单一音色,并被看作是点描技法在音色运用上的一个基本原则。库普兰在《短小交响曲》也运用了单一音色进行点描(例6)。

例6:

例中是有六个发音点的八分音符动机,共四组,科普兰将这一动机用弦乐组这一单一音色切割成五个短小的部分,以拨弦的方式演奏,虽然是同一类音色,但每个部分都各具有一定个性的、独立的、微小的乐思单位。例中乐器两两重叠出现,虽然这种声部相互重叠的传统配器法在点描法中是力求避免的,但在这里出于对音色的修饰的目的,为了对重音、音头、音势进行加强,做这种重叠是必要的,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二)混合音色点描技法

多因素型织体中的各个结构因素的独立意义,其表现作用的突出与否,取决于各个结构因素相互之间的对比度。在传统的配器技法中,对纵向多因素型织体的音色布局处理,皆建立在这种对比度大小的基础上:当用同音质(单组或各个结构因素上的完全重叠)处理时,由于其音响关系的亲和性而使得对比度缩小,趋向于整体音响的完美统一。在《短小交响曲》的开端,三种单声部旋律型的结构因素均采取了混合音质的完全重叠或不完全重叠,其因素间的对比度反而变小了(例7)。

例中首先出现的是木管组四种音色的重叠,以点状的音响形态出现将以八分音符为主的跳跃性较大的主题动机分割成木管、铜管、钢琴和弦乐这四种混合音色。接在木管组后面的是钢琴,再到弦乐组乐器,再回到木管组,层次逐渐加厚,音区逐渐推高,快速跳跃的音符让乐曲在一开始被推向小高潮。当这些音质和音色处理时,由于其音响关系的分离性使得各结构因素间的对比度扩大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各结构因素由于音质、音色上的个性特征而在表现功能上得到突出和加强。这种混合音色的点描使音乐在音响上标新立异,层次丰满。

例7:

三、结语

科普兰用简单、直接的方式创作这首交响曲的同时使得乐曲抽象却又复杂有技巧。用重音来“忽略小节”以及不均衡节奏分组的方式使得《短小交响曲》中的节奏节拍看起来“复杂”而又听起来“简单”。与其他交响曲相比,《短小交响曲》在音响上显得十分薄弱,这与科普兰创作的乐器编制有着很大的关系,木管组使用了八种乐器,音色丰富且多为中高音木管,铜管组只使用了圆号与小号,小号为高音铜管,圆号也以演奏中高音为主,钢琴频繁使用高音区,再加上常规弦乐组,这样的编制让乐曲在音响上不厚重,听起来稍显尖锐,突出这首作品“个性”的同时也体现了这首作品的专业性与现代性。■

猜你喜欢
八分音符重音交响曲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单词重音
论利盖蒂钢琴练习曲(第一卷)之节奏组织
村庄交响曲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借助柯达伊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色彩交响曲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