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宝者异

2018-12-14 06:39王开林
月读 2018年12期
关键词:贤才王孙美玉

王开林

和氏璧、隋侯珠和龙泉剑均是旷世罕见的宝物,但在仁爱者的心目中,它们却无足轻重,饥不能为食,寒不能作衣,病不能当药,徒然招致各方豪强的觊觎和争夺,令拥有者惶恐不安。迥异的价值观决定着世人的好恶取舍,灵魂、生命、健康、亲情乃是宝物中的宝物,但却有人弃之若敝屣,践之如腐叶。

据《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载:“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价值观错位便会产生此类喜剧效果。宋人给本国贤卿子罕敬献美玉,子罕婉言谢绝,他的回答出人意表:“我将清廉视为宝物,你将美玉视为宝物。你要是把宝物送给我,两人就会各有所失,倒不如保持原状更为明智。”

精神之宝胜过物质之宝,这是贤者和智者都能达成的共识。子罕不贪取美玉,他保全的乃是美德。无独有偶,《晋中兴书》还给出了另一个以不贪为宝的例证: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开国皇帝姚苌以慧眼识人著称,“试诸子,谓曰:‘吾有一宝物,万金不易,汝等技艺胜者,吾以与之。诸子皆索好馬,欲于父前试之。惟子略不动,苌以为贤,故立为嗣子”。姚苌以稀世奇珍悬赏,来测试各位王子的定力如何,差不多个个跃跃欲试,只有姚兴(字子略)岿然不动。不贪求者不妄为,有定力者有恒心,姚苌以此确认姚兴能够安邦治国,于是册立他为太子。

人之不同,各如其面,主要是认知上的不同,好恶上的不同,取舍上的不同,归根结底是价值观上的差异。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家主张清静无为,恬退不争,视富贵如浮云,固应如此。

孟子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儒家以天下为己任,重视国计民生,视珠玉为泥丸土块,固应如此。

古人说,“所贵惟贤,所宝惟谷”,“世皆以珠玉为宝,宝愈多而民愈贫,失其所宝也”,“虽金玉满堂,明珠满室,饥不为宝,非国之用”。古代饥馑屡作,战乱频仍,君王若罔顾粮食的重要性,就会丧失土地人民;若忽略贤才的作用力,就会倾覆江山社稷。

《国语·楚语》中有一段精彩的问答:“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焉?”晋国的卿大夫赵简子将楚国世代相传的美玉白珩视为珍宝,孰料楚国使臣王孙圉不以为然,他认为楚国的珍宝是贤才观射父和左史倚相,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于楚国于楚王大有裨益,此外,楚国的珍宝还包括丰富的物产。至于白珩,它只是先王的掌中玩物,仅此而已。王孙圉的话绵里藏针,赵简子不免暗呼惭愧。

倘若君王以贤才为宝,对珠玉就会不屑一顾。《资治通鉴·周纪二》提供的范本颇有说服力:“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在魏惠王的治理下,国力日损,国势由盛而衰,原因就在于他既无赏识贤才的眼光,又无重用贤才的魄力。公孙鞅(商鞅)被低估,投身秦国。孙膑遭迫害,托身齐国。强邻捡到了大惊喜,魏国的净值就一破再破。魏惠王以明珠为国宝,殊不知,在齐威王的心目中,经国之至宝是四位贤臣。两相对照,强弱已知,高下立判。

宝物难得而易失,以不贪为宝的仁者无此忧。宝物可遇不可求,以贤才为宝的智者无此憾。尽管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选择宝物的眼光上,他们都远胜凡夫俗子。

(选自《今晚报》2017年12月11日)

猜你喜欢
贤才王孙美玉
都是自负惹的祸
五张羊皮
古诗文中“王孙”一词的含义
美玉和氏璧
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致命来信
茶花泉探景
飞天之都 美玉之城——中国酒泉
王贤才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