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情感教育缺失现状成因探究

2018-12-14 07:24王俊姣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农村高中情感教育文言文

王俊姣

【摘要】当前大多数农村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依然把对文言知识的讲解放在第一位,每篇课文模式化的教学,使得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学科的“三维目标”,“情感”成为三维教学目标中的重要一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当前大多数农村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本文重在探讨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情感教育缺失现状的成因。

【关键词】农村高中 文言文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052-02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高中教育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自然不容忽视。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在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文言文难教”“文言文难学”的情况依然困扰着语文教学。著名语文教师钱梦龙曾说过:“文言文教学却又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1]这种情况在许多农村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一、农村教师的教学理念迫切需要转变

当前文言文教学中情感缺失的现状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师。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调查发现,在大多数农村高中,许多教师依旧秉持“重知识、轻情感”的教學理念,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授文言文。他们认为课堂时间有限,而分析文言词句、介绍时代背景、讲解文化常识的传统教学方式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积累最多的知识、最大程度的提升应试技能。“填鸭式”的文言文教学让许多学生觉得十分枯燥,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动力在于提高考试成绩,因此课堂参与度较低,效率十分低下,甚至许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了厌烦情绪。“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2]但在很多农村教师看来,讲究创新的“观摩课”实际上就是“表演课”,他们在真实的课堂上是不会这样上课的。因此,要想真正改变农村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现状,首先要改变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

二、“应试教育”的压力,教师难以放手实施情感教育

河南省目前使用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包括5本必修和16本选修,按照各地的教学安排,通常会选择精讲5本必修课本,选讲4本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传记作品研读》、《外国小说欣赏》),这9本教材一般会安排在高一、高二两个学年讲完。大部分学校的学生在高一时就要学完必修一到必修四的全部内容,高二时完成必修五和4本选修课本的学习。为了第三年学生可以全力备战高考,老师们讲授新课的时间被大大压缩。五本必修教材,每一本里都有一个诗歌单元和一个文言文单元,所选几乎都是名家名篇,不仅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大量的文化常识,许多篇目还要进行背诵,学生的学习任务之重可想而知。时间紧任务重,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自然成了大部分老师的最佳选择,文言文中珍贵的人文情感,老师没有时间带领学生去细细品味,他们只想尽快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许多农村高中都有“月考”,甚至有一些学校实行“周考”,考试一结束,学校马上组织老师们加班加点批改试卷,然后在年级张榜公示。从高一入校,同学们就进入到非常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在频繁的考试当中,老师们最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至于所谓的“情感教育”,则被他们批判为华而不实。他们把培养“高分”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语文教育的目的变得单一。“我们的文言文教学陷入了只见‘言不见‘文的怪圈中,造成了诸多的弊端”。[3]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许多农村高中抢生源,拼“升学率”,在学校里,只有能够教出“好成绩”的老师可以被评选为优秀,而“职称评定”也要与教学成绩挂钩。重重压力之下,情感教育难以开展,语文教育开始变得功利,工具性尽显无疑,人文性退居幕后。

三、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不够完善,大多数学生古文基础薄弱

通过笔者对农村一线教师和学生的走访,笔者发现,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还不够完善,这也是导致农村高中文言文教学情感教育缺失的一个原因。

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不完善,首先表现在师资力量的薄弱。调查发现,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配备并不到位,尤其是小学,教师兼任其他课程的情况非常普遍。以孟津县的某小学为例,全校包括校长、代课老师在内,仅有7名教师,却要承担全校三到六年级四个班的所有教学任务,其中有两位老师甚至是“包班教学”。老师们平时不仅要备课、上课,还要处理孩子们的各种突发状况,遇到周末,还经常要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教师培训,这些都让老师们觉得疲惫不堪。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不仅要做好常规教学工作,还要应付各种日常琐事,难以将全部的精力用于钻研教学。在农村小学,由于教师配备不到位,跨学科教学的情况并不少见,数学老师可以教语文,美术老师也可以教语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不完善还表现在教育资源的缺乏。虽然近年来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得以改善,但这些改善主要是体现在硬件设备上,其他教育资源还是比较缺乏。此外,由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每年用在文化教育上的消费支出非常有限,所以大多数家庭实际上无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读最多的书就是课本,甚至有同学在上高中时连“四大名著”都还没有读全。教育资源的缺乏使得学生文化知识积累有限,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出于这些原因,大多数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的古文基础并不好,甚至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语法知识都未掌握,加之高中阶段的古文与初中相比难度增大,所以学生在古文学习上有较大的困难,学习古文的兴趣自然也就不高。面对学生薄弱的古文基础,教师的教学压力自然也就增大了。传统教育模式的知识灌输成为提升学生能力的“最佳办法”,情感教育自然受到了冷落。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文言文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25.

[2]张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论高中文言文的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09):79.

[3]王薇.重“言”抑或重“文”——浅议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10):37.

猜你喜欢
农村高中情感教育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还需完善的农村高中语文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浅谈农村高中班主任管理
如何打造农村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课堂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