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冬天的地方

2018-12-16 16:43木泽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淑芬汪洋兰兰

木泽

林孟平站在这个叫獒涯的小村子口,看着迎面走来穿着粉红色棉袄的女孩时,恍然看到了大女儿林燕。那女孩提溜着一瓶酱油和两袋花生米从他面前倏尔闪过,经过林孟平的时候女孩微微侧了下身子,把脸转了过去。

过了半个钟头,六大爷家的大儿子书平才赶到村口带他回了家。东北的天冷得不像话,才十月初,一件皮夹克里外都像敷了一层冰碴子。林孟平在火车里站了三天三夜,一蹲到火炉旁的蒲凳上,两只眼皮就不自觉眨巴了起来。六大爷蹲在他对面往盅子里倒了点老白干,林孟平没酒肚子,一口下去睡意没了,脖子耳朵火烧火燎起来。

“十多年了吧。”

“十年,上次来还是十年前。”

十年前林孟平抱着包裹里的林兰兰,把她寄养给了六大爷。六大爷本想把孩子给自己的大儿子,书平养了没一年,自己老婆生了个小子,又把林兰兰还给了六大爷。林兰兰才十一岁,就从山东老家辗转了三个家庭。

现在林孟平又要带她回山东了。

多年没有联系,林孟平和六大爷不知道话从哪说起。大儿媳憋不住,“赶紧让兰兰见见她亲爹呗。”

六大娘听了一巴掌甩在大媳妇脸上:“你们这些瘪犊子,就盼着把兰兰赶紧送出去。这些年不是你们养的恁当然不心疼。”林孟平尴尬地蹲着也不是,站起来也不是。眼巴巴地看着六大爷。毕竟,当初是自己把孩子送来的,这会儿说带回去就带回去,情理都说不过去。

六大爷吧唧着自己卷的旱烟,还是不说话。

大儿媳捧着腮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是没让俺们养,那兰兰上小学的钱不是书平垫的。俺和书平啥时候计较惦记过这些。兰兰可是俺们看着从小长到大的,小时候她早上起得早,一起来就跑到俺屋给俺扎辫子梳头。俺也是心疼兰兰,长这么大了亲爷都不认识。”

“行了!”六大爷摆了摆旱烟头子,打断了大媳妇。“哎,你看看,让你见笑了。”

林孟平刚才那个酒劲还没褪去,脑子火烧火燎的。在家那会淑芬就嘱咐过自己了,啥时候该说好听的,啥时候给人家亮“底牌”。他脑子蒙掉了,啥时候和啥时候的时间点成了一锅浆糊。索性从背包里抠出一块被报纸裹成砖头状的一叠老人头,放在了桌子上。

“孟平,你看你这是干什么,倒成了老头子跟你讨钱了。亲戚不兴这个,你赶忙拿走。”

大儿媳顿了顿,“爸,俺就是觉得和兰兰有感情了,又想让她能回家又不舍得她走。”六大娘在一旁抹眼泪。六大爷吧唧了会旱烟,说,“孟平,要不就先看看,突然告诉这女娃他亲爹来了,亲的话还好,这要是记恨起来了,也不得了。”

林孟平想来也是,好歹先见见闺女吧。

大儿媳把兰兰从里屋带出来的时候,她还是穿着那件粉色的棉袄。

“叫叔。”书平朝她喊。

林孟平想站起来,腿麻掉了,脑袋里好像灌了铅。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不是很狼狈,第一次见二闺女应该准备得更齐全一点的。林孟平好像听见她喊自己叔叔,听不清楚,好像还有人在喊自己爸。三十多岁的林孟平这一会感觉过了一辈子那么漫长。

林兰兰说不清当时屋子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但是眼前的那个大叔,她是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獒涯的天气又干又冷,兰兰的腮帮子上的毛细血管一到冬天就显露了出来晕成一团。早上六点的时候,她起床去上班,昨天的那件粉红色的棉袄不见了,换了身紫瑛瑛的羽绒服。兰兰最喜欢帽子上的白毛,像村口大叔家卖的棉花糖一样。从里屋出来,林孟平还蜷在沙发上睡得正熟,林兰兰出门的时候小心翼翼地把门关上,怕吵醒了他。

兰兰在镇上的美发店打工,刚去两个月多点。店里的阿姨是六大爷的小姑子,嘴上毒得很,心眼倒不坏。林兰兰很努力地去记住柜台上各种洗发膏染发膏的牌子,国产的还好说,什么潘婷柔顺之类的,都跟头发有关。那些带一串字母的就不行了,怎么记都记不住。阿姨笑她傻,热带海滩的十块,湖泊里趴着美女的十二。记拼写干嘛,老娘又不给你考试。林兰兰笑了笑,拧开一瓶“热带海滩”帮一个大姐洗头。

“要死呀死妮子。手套也不带,手烧坏了你那逮命的六大爷不劈了我。”林兰兰赶紧套上一次性的塑料手套,熟练地打上洗发水。

林兰兰是九月份的时候退学的。开学的时候换了一个新班主任,搞素质教育。第一节课不背古诗不学字,让大家随堂演讲。题目是“我可爱的一家”。林兰兰站在台上支吾了好久,新班主任耐心地开导她,“兰兰你就说一个生活的片段,你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一家人在饭桌上的场景。”

林兰兰模糊的记忆里,似乎是喊过爸爸妈妈的。最早好像是三四岁的时候,已经记不清是喊书平叔还是六大爷了。六大娘从小就揪着她讲,“别喊我娘,这么大岁数了,村里那些老婆子听到了还不知道怎么笑话俺和你大爷。”林兰兰不懂怎么把和大爷大娘的日常毫无痕迹地转嫁到爸爸妈妈这个跟自己没什么关系的字眼上,想着想着就走了神。新班主任急得跟什么是的,听课的老教师们捂嘴笑,“虽说新老师的学历高,教孩子还是要经验啊。”新班主任听着心里难受,“你看看,这些孩子当众表达能力是有问题的,我们素质教育不能只看分数。”

底下的孩子们憋不住了,“丌老师,林兰兰没有爸爸妈妈。”

第二天林兰兰就没再去上学。这么多年了林兰兰从没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她有大爷大娘,有叔叔婶婶。新班主任的第一堂课就戳破了獒涯村为小兰兰敷的这层薄薄的窗户纸。后来新班主任来家访,但怎么说,林兰兰也不愿待在学校里了。

林兰兰只有十一岁,跟着大嫂去服装厂肯定是进不去的。后来托七大姑八大婶的介绍,送到了镇上的洗头店。

“你说说,坐在学校里上课多舒服,非要跑出来。别人笑话你没爹没娘,老娘从小被俺爹打得死去活来的,还不如没有呢。”

林蘭兰学着大人的模样说:“是啊,有什么呢。”

林孟平怒气冲冲地闯进洗头店的时候,林兰兰正好闲了下来。老阿姨帮她把遮在额头上的头发捋到耳后,整张脸成熟了好几岁。

林孟平一米七的个头堵在门口,挡住了早上那点可怜的太阳。

“哎呀大兄弟,快进来,站门口把俺日头都挡住了。兰兰你给这个大哥洗洗头。”

“洗恁娘。”林孟平抓起林兰兰的手就出了门。她感觉自己的手伸进了铡肉机里,骨头嘎嘣嘎嘣地碎成一团。抬头看是昨天到六大爷家做客的叔叔。林兰兰搞不清状况,咬着嘴唇一句话都没说。

林孟平在六大爷家跺脚,“她才多么大,咋能进洗头房呢。”

“洗头房咋地了,洗头房一个月能给她吃给她喝,闺女这么大了不学点手艺俺俩老人能一直养她?”

“反正洗头就是不行。就是不行。”

林兰兰看着气红眼的林孟平,偷偷地躲进了里屋。她心里感觉,可能以后再去不了镇上了。那几个单词还是没背下来。后来林孟平给她买了一本英文大辞典,她查到原来那个特别长的英文单词,是beautiful,还有hawaii什么来着,她记不太清楚了。

林兰兰最后还是没跟林孟平回山东。

林孟平在火车上和淑芬描述兰兰泡在洗发水里冻得冰凉的手、腮上两大团冻得通红的血丝,淑芬听了气得发抖,哭的死去活来,在医院挂了三天吊瓶。林燕在病床前蹲了三天,听淑芬唠叨了三天你十一岁的妹妹在洗头店被人欺负的悲惨遭遇。

林燕一度为这个从未见过面的妹妹揪心过、难过过。自己比妹妹只大一岁,听上去妹妹却过得生不如死,像小说里的灰姑娘一样。淑芬哭得可怜,浑身冰凉冰凉的,这一时半会哪里能好。林燕去诊所墙脚找了一个空的输液瓶,倒了瓶开水进去,把输液管缠在开水瓶上,淑芬还是冷,还是止不住淌眼泪。

“当初要不是你奶奶不帮我们带兰兰,她怎么会从小就没爹没娘的。我跟你爸结婚第一年过年连盐都吃不上,你爸偷偷去你奶奶家挖了一汤勺,被你奶奶一巴掌打翻劈头盖脸骂了一顿。生了你他们看都没看一眼,生兰兰那会,医生说应该是个儿子,你奶奶破天荒煮了三个鸡蛋蹲在门口,一看又是个闺女扭头就走,鸡蛋都扔水沟里了。”林燕不想听这些烂谷子都发了芽的旧事,在淑芬看来能恨一辈子的事,林燕一点都没感觉。

林燕只想着淑芬别哭了赶紧好起来,自己都请了三天假了,已经三天没见到汪洋了。

晚上林燕搀着淑芬回家的时候,汪洋骑着自行车迎面过来。

“林燕你咋这么久不回来上课?”

“俺妈病了,我得陪床。”

“那把我笔记和作业给你抄吧。”

林燕接过笔记,装进包里。

淑芬问林燕:“那小子流里流气的,你班的?”

“人家好心给我送作业,你咋还骂人家。”

晚上林燕打开笔记本,里面夹着一毛钱一张的粉红色带香水味的信纸。汪洋的字不好看,不过满满写了一页,估计花了一整个自习的时间。汪洋问:“以后想去哪里呀。”

林燕笑着拿着笔,在纸上写:去一个没有冬天的地方。

林燕第四天回学校上课了。下午放学的时候,她和另外两个男孩一个女孩被班主任留下来排练元旦晚会的节目。四个人往校团委里走的时候,正好逆着放学的人流,好多人指着他们说,“哎呦,正好一对一对。”林燕和另一个女孩羞得不说话,另外两个男生得意洋洋,好像真的是大家嘴里说的那样。林燕没看到汪洋就在楼梯的拐角,一直等到她们排练结束。

班主任不急着回家,端着茶逗另一个女生,于是她一直在笑场,最后结束都晚上七点多了,天早就黑透了。班主任暧昧地对两个男生说一会要当好护花使者哦。出办公室林燕看到汪洋,汪洋拉起林燕就走,林燕的搭档急了被汪洋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你跟那个男生咋走的那么近?”

“排节目呢,你想啥呢。”

“排节目就走能那么近?我不准你排节目了。”

“汪洋你咋不讲理呢。”

“我就不讲理,以后不准排节目。”

林燕和汪洋在黑夜中吵得不可开交,汪洋气得呼哧呼哧的,林燕只觉得眼前迎来一股热气,嘴就被堵上了。

汪洋的嘴唇冰得像淑芬的手,这个感觉某段时间曾反复地出现在林燕的梦里。淑芬冰冷的身体躺在病床上,输液管里并没有液体了。林燕以为淑芬死掉了,用嘴唇不停地嘬她的手指,最后哭着在雪地醒来。

那天晚上的林燕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林孟平花十二年给她系上的绳子,被汪洋一剪刀绞断了。

林燕问汪洋说:“你会带我去没有冬天的地方吗?”

汪洋说:“傻瓜,哪里会有没有冬天的地方。”

林孟平又坐了三天的火车才到家,到家的时候已经晚上七点了。林孟平进门喊:“燕儿,给我倒杯热水。”发现没人理他。淑芬之前做好的白菜汤和萝卜粉条已经凉透了,她正埋头热汤。林孟平问:“燕儿呢?”

“还没回来呢。刚才我问燕儿的同学了,她们说她班主任把她留下了,排节目。”

“王明那王八羔子?排节目赶在晚上排吗?”

“你朝我吼什么?你朝王明那王八羔子发邪去!”

“你就不会打个电话给王明?”

两个人吵个鸡飞狗跳,碗也摔了,萝卜白菜烂在锅里。

林燕推门进屋的时候,脸还被冻得麻乎乎的。看到淑芬坐在饭桌前,地上碎了一地的玻璃碴子。林孟平一个巴掌招呼过来,林燕的半边脸失去了知觉,鼻血溅到防盗门的纱窗上,黑呼啦茬的一片。眼泪刷的一下就淌了下来,那半边脸反应了过来,顿时火辣辣发地烧了起来。打那会,林燕每天洗脸的时候鼻子都会出血。后来林孟平带她去过县城的各种医院都看不出病因,淑芬觉得费钱,就没再治了。直到这个漫长的冬天过去了,鼻血才止住了。

林燕后来习惯了这样的巴掌,猝不及防,凶狠异常。林燕希望有一雙温暖的大手掌,捂在她的汨汨流淌血液的鼻孔和经期绞痛的小腹上。汪洋啊,这个棱角锋利的男孩,眼眸都清澈地透着寒冷。林燕蜷在自己的小床上,脸上的温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降了下来。

林燕怀念在砾舟时候的那个暖和的小窝棚,那时没有巴掌和眼泪、也没有汪洋和林兰兰。

林燕还上小学那会,林孟平的石刻手艺在家委实找不到糊口的活计,终于下定决心带着淑芬和林燕跑来了砾舟。砾舟正在开发,面子工程上正缺林孟平这样的石刻手艺人。林孟平在工地附近的山下搭了个不足十平的小窝棚,进门就是一张大床,用旧床单隔出一个角落给林燕写作业。

周末一家三口爬砾舟山,山的那边是一片开发区。林孟平给人家刻字,打听到现在房价便宜得很,就是名额难弄。刻字在工地上算手艺,也算粗活,和领导和工头都有点接触。林孟平打算费点心思,攒几年钱,差不离能在这片买栋房子。林燕站在山尖憧憬着等有了同学家那样的小區楼房,也带同学回家去。

从那会淑芬买菜更省了,几乎天天吃海蛎螃蟹。散集前老渔夫经常把卖剩下的小半筐扇贝刷啦啦倒进淑芬的尼龙口袋里。晚上林孟平和林燕比赛看谁在扇贝里吃出来的小鱼多。淑芬那会笑得开心是真的,养闺女没啥不好的,林燕懂事,在学校总考第一名。

有次淑芬问林孟平说:“老徐家赚的也不多吧,每次赶集都看到他媳妇在买猪肉。”

“那家子可会享福了。月月吃肉,攒不下什么钱。”

林燕也想吃猪肉,但是更想住新房子。

林孟平工作的那片工地,附近住着两个老人。那次林孟平提溜着两块边角料,是切割好磨光面的大理石。扔掉有点可惜,就这么点尺寸也做不成物件。看到老人那栋房子,就地刻了块泰山石敢当帮老人砌在墙上。老人是退休干部,平日里没人说话,看林孟平刻的娟秀的楷书,知道念过书,就拉着到屋里聊到擦黑。林孟平听说他们唯一的儿子在国外,五年没回家,有事没事的也过去陪他们唠会。

老太太经常拉着林孟平叹气:“都说养儿防老,老太我哪有那个福气。”

那时候的林燕不知道什么是冷,一件淑芬自己手缝的棉袄能穿一冬天。同桌问她穿这么少难道不冷吗?林燕很奇怪为什么大家都会问她冷不冷。“真的不冷的。”林燕为了证明自己的棉袄很保暖,拿小刀把袖子割破了一个口子,“你看,这么厚的棉花呢。”

那天班里有个实践活动,要同桌互相去对方家里拜访,目的是增进对方的感情。林燕先去了同桌家,同桌的爸妈马上把两人迎了进去。“哎呦,这小姑娘,大冬天就穿一个棉衣,看把手冻的。”

林燕进屋脱了鞋,隔着厚棉袜都能感受到地板上传来的温度。真暖和啊,林燕心里想。晚上回家躺在林孟平和淑芬中间,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问她冷不冷。

第二天林燕找了个借口没让同桌来家里。林燕对同桌说:“你放心,以后一定会请你到我家玩的。”只是林燕没想到,她还没住进地板都会发热的房子时就要离开砾舟了。

老干部的儿子要在国外结婚了,要他们赶紧飞去。这一趟折腾,可能几年回不来。看林孟平是个实在人,说这套房子,一个四合院呐,两万块钱过户给他。林孟平回家和淑芬掏出积蓄,怎么都凑不出两万块钱。

“咱俩攒了这几年,两万都没攒下?”

“你一个月两千出头,去掉燕儿的学费和平时的吃穿用度,哪能剩多少。”

林孟平知道淑芬委屈,平时的花费他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自己能拿出多少来。

“我去问问俺爹吧。”

淑芬虽然没报多少希望,想着毕竟是亲儿子,更何况算是借他的。

林孟平青着一张脸进了屋,披上棉衣又出去了。

到了晚上十点钟,回来了一句话都没说就上了床。林燕记得那天晚上被窝里莫名的冷。隔了一周,那天林燕放学回家看到淑芬眼睛通红,林孟平在打包散落在小棚子后面的钻刀和锤子。淑芬搂着林燕,林燕感觉淑芬的身体像冰那么冷。

“你奶奶病了,我们得回去。”

那是林燕第一次看到淑芬掉眼泪,淑芬的眼泪是半透明的,黏糊糊地粘在眼睫毛上。阳光射过来她看到眼前有五光十色的彩虹,唯独自己要走的,是那么黯淡的一条。

林燕想回学校跟同桌说一声,有机会她一定会请他来家里做客的,可是她没有回去的时间了。

林燕奶奶的病,在床上躺了三天就跟没事人一样了。

林孟平没有在砾舟买到房子,回去的三间大瓦房也破旧得不能住人了。回去的第一天晚上,林燕觉得很冷。她突然对林孟平恐惧了起来,感觉再也不是那个和他比赛吃小鱼的林孟平了。林燕早上偷偷问淑芬,“我们啥时候回砾舟?”

“回不去了,回来了,就回不去了。”

一直到后来,林燕才知道,林孟平那晚去找工友借钱,第二天工地里的值钱物件都被偷了。有人看到是林孟平偷走了电瓶和机器。警察顺势摸到了山下的违章建筑——那个小小的窝棚。砾舟待不住了,指望林孟平给他们养老的爷爷奶奶在家更是怕的不行,生怕林孟平在砾舟扎了根,就把儿子丢了。

林孟平用手底的积蓄在村的最西头盖了一栋两层小楼。在林燕爷爷林西宏帮他还借款的承诺下借了邻里乡亲两万块钱。林孟平的小楼是自己规划的,晚上他要在地基上看着,淑芬提溜着饭菜来,他就给她画,我们要盖十几个房间,这边是客厅,这边是卧室……

林孟平的小楼盖起来的时候,成了全镇最风光的一栋建筑。林燕上学的时候,经常有老师问她,你们家的房子花了多少钱,林燕想了想说,好几十万呢。

只是,林孟平越来越少笑了,因为盖房子借的钱,总是还不上。

林西宏承诺帮林孟平还的那部分,再也没了音讯。挣扎了几年后,林孟平像是老了十岁,钱算是终于还上了。

有了自己的房间后,林燕就自己一个人睡了。这年冬天天气冷得奇怪,林燕在屋里被冻醒后就没睡着。第二天看到淑芬红肿的眼睛,以为林孟平又发脾气了。淑芬说:“昨晚我梦见你妹妹,她说东北冷啊,冷得受不了,腮都冻成冰坨了。”

林孟平和淑芬在家合计了一个星期,林孟平就去了东北。

好歹咱现在有家了,一家人要在一起才叫家。

六大爷决定带林兰兰回山东。

“人老了,就想回家。”

“爹你看你这说的什么话,这里不是恁家?”

六大娘破天荒的和六大爷统一了战线。“俺也想回山东了。”

掐算着时间,知道林兰兰坐上火车的第三天,淑芬从早上四点就起来烙油饼了。昨晚上發的面奇好,一把揪出来铺在面板上,熟练地撒上散粉,揉面、擀面、切葱丁、热平锅……以往无比繁琐的流程现在都变成了她手指尖的交响乐。刚烙出来的葱油饼,香味跑到了楼上,林燕闻着味起了床,两个人对着一盖顶的葱油饼眼巴巴的从早上等到晚上。

林兰兰从大巴车上下来的时候差点踉跄摔倒地上,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腿都肿了两圈。林孟平老早就等在村口,迎上去扛起那小小的一捆衣物。

“俺大爷和大娘没买上票,还得等几天才能到。”林孟平才不关心六大爷,他看到十三岁的林兰兰,和林燕差不多高,皮肤随淑芬,粗糙些。像是做梦一样,一家四口终于凑到了一起。

“婶婶好,姐姐好。”林兰兰刚进门就客气地喊着。

林孟平早就嘱咐过淑芬,称呼这事急不来,万一把林兰兰吓跑了得不偿失。淑芬就看了一眼林兰兰,匆匆地跑上楼去号啕大哭。

“是她,我一眼就认出来那就是兰兰。”

林燕难过地安慰淑芬,“是兰兰,不是兰兰还能是谁。把眼泪擦擦,下去吃饭吧。”

这晚林燕第一次觉得,自己在饭桌上像个多出来的人一样。

一晚上,他们的眼里只有林兰兰。

林燕虽然委屈,但是打从心里心疼只比自己小一岁的妹妹。东北是有多冷啊,能把人腮帮子生生冻出血丝来。虽然还没见过六大爷,但想着肯定不是什么和善的老头,和她爷爷一样吧。不知道林孟平以后是不是也会变成那样。

淑芬饭还没吃完就上楼铺床了,他们四个人挤在一张床上。

林孟平使劲侧了侧身子,嘿嘿地笑:“你看,当初我就说买张大床,咱四个人正好。”

这是林燕有自己小房间后,第一次和林孟平淑芬同床睡。林兰兰半夜要起夜,林燕陪她去院子里上厕所。林兰兰腿肿得蹲不下去。

“你这是坐了多久的车。”林燕明知道她坐了三天三夜。

“三天三夜呢。”

三天三夜的火车是多远呢,林燕没坐过火车,也没坐过这么久的汽车。她到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一天汽车就能到的砾舟了。

“东北冷吧。”

“冷,冷死了。不过山东也冷。”林兰兰披着那件紫瑛瑛的羽绒服。

“三天三夜的火车都开不出这个冬天去。”

“啊,你说什么?”林兰兰听不懂林燕说的。

“汪洋说没有哪个地方是没有冬天的。”

林兰兰想起在东北洗头店里那瓶十块钱的洗发水,上面就印着四季如春的海岛。

“有啊,姐,等以后,我带你去。”

猜你喜欢
淑芬汪洋兰兰
假通知书换来真悲剧
汪洋作品
曾经有人说过……
假通知书换来真悲剧
捡到十块钱
我要读一年级了
下课时间
吸管彩纸变变变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