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法降低中药调剂差错率的意义探究

2018-12-17 05:28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1期
关键词:差错率调剂调配

许 冬

(辽宁省盘锦市中医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中药调剂是医师与患者之间的纽带,精确的调剂会使医师的处方对患者的治疗起到最大的效果,为此,做好中药调剂调配工作,经专业、有责任心、经验的调配人员进行调配[1]。同时,需做好中药调剂的管理工作,确保药物的质量、患者服用的安全性。当前,医院各部门工作均比较多,在调配药物的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数量、类型、规格等差错问题,进而提高了中药调剂差错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中药处方1510张,不实行PDCA管理;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共收集中药处方1660张,实行PDCA循环管理。

1.2 PDCA循环管理方法:①P计划阶段:对中药调剂差错类型、差错频率实行统计、分析,明确发生差错的原因。通过分析结果可见,我院中药调剂差错的类型主要包括:中药数量差错、医嘱差错、品种差错、规格差错。发生数量差错的原因,和药剂人员工作强度较大有关。出现医嘱差错的原因,与调配人员审核不严格有直接联系,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同时,和医师开处方时药品、使用剂量出现笔误、连笔有密切联系。产生品种差错的原因为药品包装较多,进而出现混淆情况。规格差错和调配人员对药品规格不熟悉、业务水平能力较低有关。②D实施阶段:根据中药调剂差错情况,落实处理方案。首先,定期应组织调配人员学习相关的知识,尤其是实际操作技能:学习药品规格、包装、药物使用剂量、药物使用方法等,以此确保饮片调剂的精准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其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调剂的流程规范和规程进行操作,养成良好、正确的操作习惯。其次,因中药调剂工作比较劳累,为此应合理分工,协同合作,做好轮换岗工作,以便减少调配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防止因工作人员过度劳累所致中药调剂差错。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专人进行咨询、解答,其余人员均轮流发放药品。对于新进药品的规格发生改变时,通过公示牌的方式展示,以便所有工作人员均能准确了解新药品的规格。对于包装容易混淆的药物,通过不同颜色的标签区分。配方前,调配工作人员需认真对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方法、使用次数等进行核实。药品按照具体的摆放要求摆放,可将相同药品名称、不同药品分开摆放。结合中药饮片调剂规程内容,加强对毒性药物的标识。针对高危药物,经警示牌方式标注。做好临床和医师的沟通工作,确保处方通过审核无误后,发放药物,凡是不符合用药规范的药物、超出剂量的处方拒绝调剂,应在处方医师签字后调剂。发放药物时,需保证患者出示取药发票,严格核查患者的姓名、中药调剂和计量等情况,确保无误后再发放药物,做好药物的复核工作。第三,中药保管方面,为调剂做好储存工作,应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按照规范化管理机制,合理的设置库房环境,结合药品使用的期限,做好调配工作,避免产生虫蛀、发霉、变色等情况。对于过期药品,应及时更换、处理,进而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实效性。入库验收时,需做好药物质量监控工作,定期做好药物养护工作,可投放除湿器和排风扇,确保药物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有效保存。对于容易生虫的饮片,将其放置在冰箱中,在瓶盖上作以标签利于取放。此外,定期需对药材是否受潮情况加以检查。③C和A分别代表检查阶段、总结阶段,构建质量监管小组后,完善考核机制,对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实行严格检查。

表1 实施PDCA管理前、后中药调剂差错率的对比[n(%)]

1.3 观察指标:对实施PDCA管理法前、后,中药调剂差错率进行观察、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例数经n代表,实施管理前、后中药调剂差错率的对比,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临床结果的对比为P<0.05,即可判定为组间的对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施PDCA管理前、后,中药数量差错率、医嘱差错率、规格差错率、品种差错率比较,P<0.05,见表1。

3 讨 论

PDCA循环管理,属于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3]。中药调剂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够明确中药调剂差错产生的原因,进而制定针对性处理措施进行解决。与此同时,实施管理后能提高调配人员预防中药调剂的差错意识,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和要求进行调配、发放药物[4-5]。执行的过程中,应合理分配工作人员的任务,促使调配人员做好药物各项检查工作。产生中药调剂差错的原因,和工作人员经验、对药学认识不足、责任心等因素有关。为此,本次研究实施PDCA循环管理,以有效规避因人为因素所引发的差错率,通过警示牌、标识等做好药品包装和规格的标记。同时,可采取责任制落实个人、考核多种方式,降低中药调剂差错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数量差错率、医嘱差错率、规格差错率、品种差错率数据对比分别为:2.65%、2.32%、1.12%、2.65%,0.73%、0.90%、0.24%、1.08%;实施管理,共计差错率为8.74%,实施管理后共计差错率为2.95%,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总而言之,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中药调剂工作中,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中药调剂差错率,确保药物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差错率调剂调配
养猪饲料巧调配
要不要服从调剂?
养老金中央调剂运行机制及最优调剂比例测算
——基于二次调剂算法
大气调配师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降低差错率临床观察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
没考100分就是有知识没掌握?
张馨予调配
提高研究生调剂工作效率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