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政务服务,需要持续跑出“河南加速度”
——省政协围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优化便民服务”召开月协商座谈会

2018-12-17 11:09杨佩李凯悦
协商论坛 2018年10期
关键词:便民服务政务群众

┃杨佩 李凯悦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王国生书记在省委十届六次会议上提出,要大力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

为更好地建言助推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按照省政协党组2018年度工作要点安排,7月下旬,省政协市级政协工作委员会组织相关厅局召开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优化便民服务”月协商协调会;8月上旬,组织部分省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省直有关厅局负责同志赴郑州、开封深入调研;9月中旬,又组成两个调研组分赴浙江、四川两省,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讨论等形式,学习“取经”。

在此基础上,9月27日,省政协召开月协商座谈会,邀请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省政协委员、有关省辖市政协代表和专家学者,围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优化便民服务”开展协商座谈。省政协副主席谢玉安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简政不能减责,放权不可放任——

事中事后监管的“手”必须硬起来

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难办”问题,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在“放管服”改革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推进“三十五证合一”、清理规范审批中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措施,创新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改革成效亮点频现的同时,不少依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省政协市级政协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孙丰年在调研中发现,政务服务中心虽然业务比较集中,但没有监管职能,各部门之间缺乏统筹协调,致使行政效率低下,缺乏统一规范的工作标准和体系。省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标准化还未建立,底数不清、时限不严、流程不优或缺失等现象依然存在。

“应成立专门的行政审批机构,将分散于各部门的审批权集中,推动政务服务平台整合,促进条块联通,实现政务信息资源互认共享、多方利用。”结合浙江、四川学习考察情况,孙丰年建议,要在省级层面制定统一标准,推动联合审批,着力在职能整合与审批权相对集中方面下大力气改革。

调研中,委员们还发现实体政务大厅不同程度地存在审批事项“应进未进、明进暗不进、进了不授权”等问题,有的部门大厅收件后仍需回单位才能办理,隐藏在新名称后面的审批、收费等一个没少,群众对此意见强烈。

与会成员一致建议,持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增便利。大家呼吁,要围绕企业和群众期盼,在减少审批事项、改进服务方式上坚持“刀刃内向”,对现有的各类审批事项逐一论证,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尽快下放。

“简政不是减责,放权不能放任,政府部门事前审批的‘手’放松之后,事中事后监管的‘手’必须硬起来。”结合当地“放管服”改革实践,漯河市政协副主席闫天常对简政放权后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提出建议。

“监管加法”怎么做?闫天常在发言中提出,要实施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使职能部门由“单打独斗”转变为综合监管:建立市场主体名录库,以权责清单为基础,制定政府工作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他强调,应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建立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库,使失信企业在银行贷款、参与招投标、获取政策扶持等方面受到相应限制,促使企业主动修正失信行为。

“有督促就要有落实!”开封市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梁健也指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落实,对于改革措施的执法监督要到位。“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围绕政务服务大厅建设、窗口人员服务质量、网上审批服务水平、企业和群众满意度等重点方面,科学设定评估指标,对审批服务便民化工作情况开展专项评估。”

许昌市政协副主席苏建涛则建议,在企业和群众普遍关注的不动产、社保、公安、民政、医疗等重点领域,深化便民服务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进“一窗通办”,破解审批服务的堵点、难点、痛点。

破解堵点难点,打破信息壁垒——

深化改革要坚持“刀刃内向”

“最多跑一次”“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只跑一次腿”,这既是出现在协商座谈会上的高频词,也是对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期许。

大家在我省多地的调研中还发现,当前,在省级层面大多部门的业务系统已与省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完成,实现了“一网通办”,而在市县层面上还存在不小差距,推进缓慢。尤其是不动产、社保、住房公积金、公共资源交易等业务系统,多未与本级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对接,影响了“一网通办”全覆盖。

在便民服务大厅,为了达到“一口受理”“一门集中”“一窗发证”和“最多跑一次”等服务承诺,不少基层单位进行了大胆尝试,很多业务确也实现了“一次办妥”,但办事难题并非最终被化解,只是转移到工作人员身上。大家认为,其因在于“一网通办”并未真正通畅,网络数据还是各自为政,部门共享数据程度低,有些特殊部门的数据难于共享甚至不愿接入集中服务平台。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与会人员表示,职能部门不缺数据,缺的是共享与开放。大家指出,破除“信息壁垒”,让信息互联互通,是“一网通办”工作推进的主要核心难点。

省政协委员、郑州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李留宪建议加强顶层设计,组建专门工作团队。他说,在省级加强改革统筹统揽的基础上,可利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机构贴近基层一线、长期从事政务服务改革的优势,组建省、市、县三级改革专家团队,充分听取基层意见建议,明确不同阶段的改革目标、任务、方法,逐条逐项破解堵点、难点,补齐工作短板。

“应充分用好大数据。”大家还建议,要运用大数据实现纵向信息系统整合,建立联通各区域、覆盖全业务的统一信息平台,打破条条、块块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通过系统互联互通,统一数据流和深化大数据应用,逐步消除信息“孤岛”,最终建立起地方政府负总责、各行政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信息数据管理新格局。

省政协常委、民革河南省委专职副主委吕心阳的建议更为详尽,他说:在接入国家统一政务网前,要尽快打通省、市、县、乡四级政府网络壁垒,建立统一的政务平台,推行全省互联互通的无纸化办公系统。同时,要坚决杜绝将办理事项“化整为零”的方式来实现“最多跑一次”服务承诺的情况。

“特别是在‘互联网+政务’中,办理金融审批业务是瓶颈,企业开银行账户、变更和取消银行账户等程序烦琐,提供资料多,窗口办理时间太长,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金融系统和征信系统也要尽快和政务网互联互通,打通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吕心阳补充道。

对于进一步提升电子政务外网覆盖深度和服务能力,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巡视员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完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体系,提升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综合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质量,优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架构,强化平台安全监管,实现全省网上政务服务统一服务入口、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用户管理。

接过话题,孙丰年以开封试点为例说明:“联”的方面,开封已实现417个市直、县直单位和102个乡镇办事处电子政务外网全覆盖;“通”的方面,市平台完成与市直33个部门和省直19个部门的对接。他认为,可借鉴开封试点做法,整合服务大厅,实现协同高效集中办事,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延伸至基层终端,切实提高群众办事的便捷性。

在全省层面,他则建议要加快推进平台渠道融合升级,推进省级政府网站集约化和全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整合业务系统,统筹服务资源,统一服务标准,做到无缝衔接、合一通办,着力打造“网上大厅与实体大厅并行、线上与线下并联、虚拟与现实并重、面对面与不见面并用”的多元化政务服务平台。

提升服务意识,对标先进经验——

优化营商环境需施“良政”

当前,跑断腿、磨破嘴,打不完的电话,盖不尽的公章、奇葩证明等现象在一些单位和部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之所以屡禁不止,无一不是缺乏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的表现。

调研组在浙江省看到,当地政府为了简化政府机关办事流程,让市民真正享受便利,已经率先成立“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公室”,引得企业、群众纷纷点赞,称之为“良政”。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转变服务观念,全面对标浙江经验,为优化营商环境、便民利民尽心尽力。考察期间,大家印象最深的是,浙江省在便民服务意识方面非常强,行政审批已由企业上门“最多跑一次”的成功实施转变为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为当地营造了干事创业的优质环境。

参与调研的省政协委员李留宪认为,我省政务服务机构应在全面学习浙江经验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和“整体政府”理念,聚焦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高频事项,将多个部门的多个事项,以群众眼中的“一件事”为标准,整合归并各级各部门相关环节政府内部运转流程,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实现群众办事由“找部门”到“找政府”的转变,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的跑腿次数。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深入坚持和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思想,对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增强群众获得感具有重大意义。”在认真听取协商座谈发言交流后,谢玉安指出,要以改革的姿态凝聚共识,以系统的办法攻坚克难,以务实的精神协同推进,坚持以抓党建引领改革,坚持围绕问题议政建言,坚持凝聚社会力量助推改革,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便民服务政务群众
乡村便民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应用
多让群众咧嘴笑
便民服务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政务云上看政情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建立便民服务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