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监控策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8-12-17 07: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40期

(佛山市三水中学附属初中 广东佛山 528100)

初中地理学习基础知识繁多,课时紧张,对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要求高,加之初中生在小学缺乏科学研究素质的细致培养。如果学生对课外知识阅读也比较少涉猎的话,听课效果不甚理想。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保持高度的专注,将新鲜的地理概念和彼此之间的联系梳理清楚,是当前课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学好地理的关键是学会方法,具体是理解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的方法。按照发散性思维的特征,如果学生可以把概念之间的联系用相关的思维导图表现,把概念与图像颜色建立链接,利用发散式的结构将知识建构起来,可以有效地理解和运用,按照正确的思路解题。学生可以从构建的思维导图和解题思路中发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偏差和调整。

在本研究中,作者将分阶段研究元认知学习策略构建地理思维导图的作用。为了获得客观科学的结果,研究步骤分为四阶段:

1.采用设计问卷进行前期学生地理学习的元认知学习策略初步分析,研究得出学习策略的使用范围和能力提高的方向。

2.学习策略的具体内容,将以一节示范课作为范例,初步建立简易可操作的学习模式。

3.经过一个月的思维导图训练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对比,得出思维导图训练法可以改善学生元认知学习策略。并针对暴露的问题和改进。

4.再次通过笔试观察解题情况和问卷调查元认知策略使用情况,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研究者董奇(1989)认为元认知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元认知知识,即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二是元认知体验,即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三是元认知监控,即个体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积极进行监控,并相应地对其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在实际的认知活动中,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元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指导、调节我们的认知过程,选择有效认知策略的控制执行过程。

1.自我认知影响复习地理效果的元认知知识:

①对地理的兴趣、学习习惯、能力方法、记忆理解水平、注意力、信心;

②对复习内容的性质特征、熟悉程度、逻辑结构、目标难度等;

③进行复习的策略、策略的优劣、策略对应内容的有效性等;

2.元认知体验是主体在元认知活动中获得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复习的开始,学生可能怀疑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为什么先思考学习策略在进行复习任务的设计,预感到考试的成功与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密切相关,特别是与自己对复习的重视程度有关。

3.元认知监控是不断评价学习过程,并能适时调整几乎、选用恰当的方法保证任务的有效完成。

复习的过程是计划学习内容的次序,就是检测和自我调节活动。了解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有助于按照“先易后难,突破重点”,用时间管理的办法,在整个阶段进行调节。

本行动研究过程中,根据完成地理复习任务的个体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方面初步分析所任教班级的初中生复习地理的元认知学习策略,设计调查问卷。

一、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复习地理的策略普遍以死记硬背为主,自主能力缺乏,对学习的认识不到位,头脑中没有形成如何复习梳理地理概念的策略。在课堂学习中不明确学习任务,不会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水平计划复习阶段要达到的目标,更不会随时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调节学习策略。在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方面,学生以消极被动、听天由命的心态主导,缺乏学习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

二、导图监控策略的实验过程和实效性分析

1.策略分析

每个课时的思维导图具有总结性和补救性,通过两种元认知策略:1、监控策略——自我测查法,运用多种形式的思维导图进行课时的复习总结,让学生学会把握每课听说读写的中心词,借助形象的画图,用导图来跟学习内容互动,构建脉络结构,对课文知识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和概括,对学习的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对学习过程的状态了如指掌;2、调节策略——复查法,学生独立完成的复习思维导图充满个性,可以互相交流补充,在交流中加深内容的理解,也对自己的复习效果重新复查和评估。培养学生用思维导图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描述过程性知识的和检查调控自己学习情况的元认知策略。

2.操作步骤

第一步:回顾课程内容;

第二步:提炼本节课的关键词、关键知识,理解知识间的关系,画导图;

第三步:根据自查表自评思维导图和学习状态,进行小组互查,最后由教师检查。见表1

3.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以复习我校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特点为例.我们把元认知策略中的导图监控策略应用到学习过程中。

(1)操作过程

学生回顾整个章节内容,找到中国气候(主题词)的三个特点(中心词),每个特点从气温、降水、时间和空间等方面描述(卫星词)。然后在纸上制作总结导图,如下图所示:

表1 思维导图的自查表

学生将以口头表达的形式进行复查。学生在过程中可以对自己提出问题:我的导图按照课文的脉络整理吗?我知道导图中缺漏了什么知识?我需要哪些策略和帮助?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画图吗?我有信心重新将导图调整和补充?

(2)实验效果

① 导图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完整性,从而监控学生在课堂上专注的品质。

思维导图含有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导图里的词语数量、质量和画图形式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是否一致,自查是否达到每堂课的学习目标。这样的自查强化学生的自控意识,自发回忆课堂的学习的内容。如下表可知学生对内容掌握程度的自我估测情况,在各类词语的掌握比较好,而相对复杂和高层次的认知(关系和顺序)则需要更多的自我监控。

表2 检查学生完成导图的情况表

中心词 3780% 2963% 2861%卫星词 3270% 3576% 2554%词间关系 2657% 2657% 2554%分层顺序 3270% 3372% 3372%

思维导图对学习情况的客观、真实、全面的反馈,监控学生掌握的知识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可持续注意的时间,提高学生听课的专注品质,教师从中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自我监控水平。

② 导图让学生在知识点口头复述时更自信,学习掌握内容时表现更主动。

学生能够当堂画出思维导图,并用口头语言解释大意和知识的关系,说明他对课堂内容理解了,否则说明对内容未吃透,并未理解。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理清知识脉络,并供自己和教师回顾整个思维过程,从学生表达时的思维状态可以了解完成学生是否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堂小结时分别让自然班和实验班的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口头复述,从下表可看出实验班的学生在复述环节表现得更优秀,对知识的掌握更主动。

表3 学生口头复述时的思维状态对比

思维导图复述比机械复述速度快,以图画的形式在脑中反复出现来复习,所学内容记住越好,语速越快。自我设问促使学生由机械向主动发展,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可以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③ 思维导图制作有趣简单,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高。

问卷调查观察:经过一学期的思维导图训练,实验班的学生73%可以在课堂积极主动完成导图,对制作充满信心,在完成时还会变换个性化的图例,带有自己的风格;23%的学生处于模仿阶段,按要求导图,创新能力一般;4%的学生仍然动手慢,参与不积极。

在实验班找到5位学生访谈了解,学生普遍觉得相比于普通笔记,思维导图更加有趣简单,乐于制作。学生制作、反思、修改的往复循环,可以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对自己的思路进行调整、改进,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学能力。即便是学困生,也基本能够将思维导图背诵下来。在画图时,对课文的整体结构看的很清楚,对阅读理解题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