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尔迪奇任性却不妄为

2018-12-18 14:41胡悦薏
电影故事 2018年23期
关键词:红砖市集涂鸦

文、图/胡悦薏

身后掠过一个踩着滑板的瘦削男子,经典的格纹毛呢上衣、锃亮的牛津鞋,都彰显着地道的英伦风范。当他在一家潮店门口转过身来,脸上那两撇修剪得整整齐齐如达利般上翘的胡子,恍然是点睛之笔。这古怪的搭配并不违和,因为这里是伦敦东区的肖尔迪奇,处处都是这般体面的玩世不恭。

于泥沼里重生

英国的一切都能和王室扯上关系,关于肖尔迪奇地名的由来,有一种说法是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最著名的情妇简·肖去世后埋葬在此地的一处沟渠中。还有一种更为久远、更为切实有据的说法指出,泰晤士河边的这片沼泽泥泞地早已得名为污水沟。无论哪种说法,肖尔迪奇的得名都源于不那么令人愉快的藏污纳垢之处,是高冷的伦敦背后的“下水道”。

尽管这里建起了英国第一座剧院,第一次上演了莎士比亚的剧目,肖尔迪奇的负面形象仍然与日不落帝国的光辉相抵触,并在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达到了顶峰。随着家具和纺织品工业以及码头航运的衰退,大量苦力劳工失业,败落的街区似乎已没了王法,成了史上最赫赫有名的虚构侦探福尔摩斯和最臭名昭著的真实连环杀手开膛手杰克活跃的舞台,苏格兰场也对此一筹莫展。

二战的炮火瞄准了人口最稠密的伦敦东区,毁灭往往意味着重生,战后更多工厂搬离了千疮百孔的街区,不愿在贫民窟挣扎的劳工也随之离开,另谋出路。渐渐地,有一些囊中羞涩的艺术家搬进了废弃的仓库挥洒叛逆。在过去的20年里,尚未被历史定型的肖尔迪奇开始与时尚概念街区划上等号。在对社会阶层相当敏感的英国文化中,那些爬出东区泥沼跻身上流社会的亚历山大·麦昆、贝克汉姆等让人看到了希望。

转折的契机来自2012年伦敦奥运会,场馆规划伊始就已考虑到如何给东区带来长足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前英国首相卡梅伦在2010年11月的一次讲话中,首先用“迷你硅谷”一词来描述从肖尔迪奇到奥林匹克公园之间的新兴科技公司群落。如今这里已发展为最具潜力的伦敦科技城,特立独行的肖尔迪奇已然按捺不住要跃身成为富有创意的中产阶级。

一个货摊,一段人生

从代表着伦敦历史伦敦塔出发,走过地标伦敦塔桥,穿过留下开膛手传说的白教堂地区,这一路再也见不到泰晤士河另一端那样优雅的维多利亚式建筑,或是贵气的都铎式建筑,有的只是充满工业气息的紧凑建筑,以及昔日政府为贫民所改建的廉租房。

在建于18世纪的斯皮塔佛德教堂前,对面巷子里一幢标着English Restaurant的红砖建筑在难得的阳光下闪着实用主义的光芒。屋顶珀西·道尔顿坚果公司的招贴已被涂料抹去,底楼红色门板上用黄色颜料标写着你能想到的各种酒类:白兰地、鸡尾酒、比利时啤酒、波特酒……这简直是狄更斯笔下那个最好的年代和最坏的年代里所盛行的小酒馆,独缺一群以优雅的废话相交流的老绅士。天光尚早,也许他们正在隔壁老斯皮塔佛德市集回顾自己的人生。

斯皮塔佛德得名于1197年的圣玛丽慈善修道院,查理二世为伦敦郊区日益增长的移民人口,在1682年颁发执照,许可在此售卖新鲜禽肉蔬果。现在所看到的市集建筑是在19世纪末维多利亚时代建造的。1991年,新斯皮塔佛德市集在东区更偏远的雷顿地区建起,并将蔬果批发贸易一并搬迁过去,原址则成为云集创意店铺、潮流古着、街头小吃的老斯皮塔佛德市集,晚间更有多姿多彩的露天夜生活。

市集沿街的红砖门面里驻扎着众多大家所熟知的欧美品牌:贝玲妃Bene fi t、魅可M.A.C.、Nw3 By Hobbs、帆布鞋王Superga……只是这些分店虽略带个性,但毕竟内里商品还是千篇一律,市场大棚下乱得让人眼花缭乱的个人货摊才是市集的精髓,摊主们迥然于光鲜品牌店里的打工者,只摆放自己热爱的货品,并不在意盈利与否,只在意是否能唤起共鸣。

当你驻足细细地欣赏每一个货摊,你能明了摊主的喜好,甚至能窥见他的一生。在荷兰裔摄影师Jeremy Freedman几年前所撰写的《斯皮塔佛德众生相》中,一位位摊主的故事,就如一个个浓缩的人生:曾经维修过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的George Cossington在从事了30年的高空作业后退休,他爱那些与之相伴一生的老式工具,甚至还搜集到了一把二战时期的军用修剪工具;有热爱西非文化艺术的法国人Harvey Derriell,现在一年去非洲4次,以搜罗雕塑、纺织物以及一种非洲特产的琉璃石—在历史上曾用于非洲和欧洲之间交易奴隶和黄金的货币,又被称为贸易珠,如今在非洲也愈加稀少;还有从祖父辈起就收藏和服的日裔女孩,在伦敦出售和服,在东京贩卖英国复古服饰,穿梭于两座时尚之都;移民群落里自然也少不了印度人,有一位辛格先生的镇摊之宝是来自伦敦塔、曾属于一位中将所有的利剑,这把剑被确信为曾剑指英国首任海军大臣切尔姆斯福德勋爵;最让我触动的是一位叫Bill的年轻人,他售卖的是硬币、唱针、针箍、灯饰等一些小玩意,摆摊让原本羞怯的他日益开朗起来,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被手机、平板各种智能设备绑架的今天,这种人与人交流的亲切氛围也成了一种珍贵的渴望,只是像我这样的匆匆游客,不可能像本土摄影师那样去探究每个货摊背后的故事,甚至不知道有些老玩意是置于何用,只能看个稀奇热闹。像那家帽子摊的主人,漫不经心地号称自家仍在坚守英伦老派绅士的圆顶礼帽,在红砖墙下反倒显得有几分俏皮;BBC广播主持人Jo Good开设的Edwyn UK将大不列颠米字旗元素用于制作宠物周边,全是以手工绣花完成的狗窝、床垫、颈巾,并接受定制,为猫狗提供个性化产品,古板害羞的英国人视宠物为家人的情结可见一斑。而那一排飘散着南亚香气的小吃摊充分展现了市集就是个移民文化的大熔炉。

现实与非现实之间

跟着周末游人的足迹穿行于与现实主义的工业建筑对峙的小巷,当看到高耸蓝天的烟囱时就知道红砖巷到了。英语路牌下相对应的孟加拉语时时刻刻在提醒着路人,这里曾是个游离于英伦主流文化的孟加拉移民区,如今成了游客猎奇的地方。

TIPS

交通

到老斯皮塔佛德市集可搭乘伦敦地铁到奥德门东站(Aldgate East Station)或利物浦街站(Liverpool Street Station),到红砖巷和BOXPARK集装箱购物中心可在肖尔迪奇高街站(Shoreditch High Street Station)下。

用餐习惯

中上阶层将下午四点的茶点称为“Tea”,晚上的正餐称为“Dinner”。

下层阶级将午饭称为“Dinner”,将晚上七点的晚饭称为“Tea”。

看过《唐顿庄园》的观众会发现,他们在饭后享用的布丁(Pudding),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种软软的固体布丁,而是饭后甜食蛋糕。Dessert在英国传统餐饮文化中指的是Pudding之后所上的新鲜水果。

烟囱上大写的Truman表明了昔日老杜鲁门啤酒厂的风采,烟囱所在的锅炉房成了美食角。只在周四至周日开放的复古集市看来藏了不少好宝贝。小小的室内集市里挂着琳琅满目的手工制品,角落深处还真的有一间小茶室。比邻的后院集市已挤满了来淘货的人群,只可惜今天不是周末,周日集市的空地上停满了流动食品车,最受人欢迎的披萨摊旁边直白地堆放着木材。嘿,这可真是原木烘烤的美味披萨。再旁边那个由美军急救车改装而成的炸鸡摊的主人是个大胡子,车身上的印记却让人深情地想起了妈妈的味道。

别忘了去红砖巷尽头转转,那里的BOXPARK也颇值得赏玩,由61个集装箱堆起来的购物中心,黑色炫酷的外墙上那些@BOXPARK、#JUSTHYPE、#NEWCOMERWINES等关键字在告诉人们,如何在社交媒体上找到它们,这是一个镌刻着互联网基因的盒子公园,所有店铺的商品包括美食都可以在官网上购买。

逛红砖巷更大的乐趣是寻踪街头涂鸦,除了班克西、ROA这些街头艺术大师的杰作,大部分的涂鸦很快就会被其他涂鸦所覆盖,比如说向奇幻小说家特里·普拉切特致敬的涂鸦已换成了最新的《星球大战》,涂鸦墙巷口WELCOME TO KINKAO牌子下的涂鸦更是常年变换。这次看到是法国Da Mental Vaporz涂鸦艺术团队的作品:一个硕大的、背着潜水设备的碧绿色人形物体。

秘境总是在深处,穿过铁轨旁的铁丝网,我进到了一处叫做游牧社区花园的地方。我就像掉进兔子洞的爱丽丝,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流动咖啡车、童稚逗趣的涂鸦、如儿童手工作品般的彩条桌椅、涂得五彩斑斓的轮胎坐垫,在一片杂乱无章中,还有个小小的露天图书馆,这里就像是所有孩子都梦想的没有成人的世界,而当你身处此间,也能遗忘现实世界。

猜你喜欢
红砖市集涂鸦
古味市集
创意涂鸦
红砖楼
市集
砖雕说到底是一种以红砖为媒介的创作, 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性格特质。
创意涂鸦
揖美手作市集与艺术节
红砖色
涂鸦等
奇妙光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