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卫新:微信煮词 WeChat cook the word

2018-12-18 08:44栏目题字宋小明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微信

栏目题字/宋小明

【微信煮词】【解】微信,既是微群特征,又是卫新谐音。煮,书生玩味文字之谓也。词即歌词。同时,煮字,谐音,主。又有为主之解意。人为主,词为主。

其中所录言论、粗话、废话,敏感话都滤掉了。每段言论都是经过整合与润饰,同时加一句说话形态的小标题。内容均取自平日歌词群里随意表达的讨论,基本风格不变。

承蒙飞林主席不弃,先在贵刊《音乐天地》连载。每篇就以两千字左右吧,由于微信群发言话题自然跳来跳去,不计章法。故此本人也就以乱石铺街而就了。有用的,留着;没用的,忽略不计。

任卫新: 我有一句口号:大家团结起来单干!

——卷首语

任卫新。国家一级编剧。祖籍河北河间。出生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文学专业。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我国著名文化项目策划人、撰稿人、诗人及歌词作家。出任多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总撰稿,国庆六十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文学总执笔。

主要从事大型电视专题片和大型文艺晚会策划、撰稿及歌词创作。主要作品:自参与创作《话说长江音乐会》后作为主要撰稿人参加了《话说运河》《黄河》《万里海疆》等多部大型系列专题片创作。并独家撰稿《伏尔加日记》《中国民居》《伟人周恩来》《百年恩来》《自古华山》《林都伊春》以及大型政论片《新世纪·新航程》等众多大型系列专题片创作。

策划、撰稿各类国家级大型电视晚会有几百余台。歌词创作一千余首,有些作品被收入高等院校作为教材,其中《永远是朋友》等歌曲广为流传,歌曲中的诗句被习近平主席在二零一四年北京APEC会议的主旨演讲中引用。

从事编剧主要作品有:大型广西壮族岩画音舞史诗《花山》;大型岩刻情景史诗《阴山·古歌》;大型森林舞台剧《边城》;大型朗诵剧《一代楷模》以及大型广场艺术表演《燕赵诗篇》《蒙山沂水》《镜泊华章》等。大型音乐作品有:故事大合唱《香港》、大型组曲《世纪故事》及大型组曲《烈士诗抄》等。

获全国级奖百余项。其中曾荣获全国电视星光奖最佳撰稿个人单项奖。多次出任中国青年歌手电视大赛和中国音乐电视大赛评委;连续出任北京2008奥运歌曲征集评委。以及多届《感动中国》年度评选推荐委员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委。

任卫新:微信煮词 第二十六辑

出手就能看出有没有才气

小时候上书法课,首先都要先从描红做起,然而,本人要说的是尽管都在描红,但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书法家。

写歌词亦然如此。别以为这事谁都能干,不就是写几句押上韵的顺口溜儿么?还真不是那么回事儿。这可是别管你有多深的修养,你有多大的能耐,都能用得上地方。出手就能看出有没有才气。你写一百首也顶不上人家一句。俺苦练,成么?明告诉你:不成。为啥?因为榆木脑袋难以开窍,再干三十年也还是那样。

如今的民歌就是一首活态诗经

如今的一首民歌,其实,就是一首保留到至今的《风》的活态性的诗经。反正我是这么认识的。随便引用几句:华阴老腔要一声喊,喊得那巨灵劈华山。喊得那老龙出秦川,喊得那黄河拐了弯。太阳托出了个金盘盘,月亮勾起了个银弯弯。天河里舀起一瓢水,洒得那星星挂满了天。如此生动鲜活的语言,却都是没有文化的人创造出来的。让我们这些写歌词的甘拜下风。

再看我们写出来的那些歌词,有这样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吗?有这样结实的文字表达力吗?有这样挥洒自如的情感爆发力吗?如果我们说民歌是源,那到了我们这里,是不是这个丰沛清冽的水源,已经进入枯竭了呢?

有感于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在六一晚会上,约稿让本人给孩子们写一点寄语类的话,其中里面有一句: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本人的意思是给孩子们增强勇气和信心提出的一个境界。岂不知领导审查时,振振有词地说,应该是:山有多高,水有多深。根本没懂其中的意思。猴吃麻花,满拧。

其实这句话,是早年爬泰山的时候,一位当地的百姓在无意中和本人说的。无论山多高,都会有水。这是民众世代在山上生活所实际体验的基本常识。于是,本人又想到曾经在登上长白山顶观赏到的天池的壮丽景观,这句话怎么能有错呢?

至于具体的科学道理,就不要和领导理论了。棒槌。不懂。

平庸作品再改也改不出来

常遇到这种情况:很多的歌词作者发来歌词让本人修改,也有的看本人偶尔给几位歌词作者进行了修改,没经修改者认为有偏心。其实这不是偏心,而是因为一首有基础有新意的歌词才有改头。因为它具备这种空间和潜质,让你修改有下手的地方。很多的平庸作品是再改也改不出来的。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通篇找不到抓手儿。具体说不清楚,只能是打一个比方,这些作品,大部分就好像多少人曾经嚼过的馍,又好像放了多少日子的粥,。要想变成美味,怎么可能呢?

万不可凭靠施弄“绿宝”美颜

在花卉市场买花,那些花木的叶子,绿得简直就像假的一样。比平时我们所描述的绿油油的还要绿油油的。其实,那是专门在上面喷上一种叫做“绿宝”的药物,如果不知道,你还会奇怪,怎么自己就养不成这个样子来呢?只要买回来,没过多久,准死。

所以,不要被“绿宝”的假象所迷惑。花木真正的茁壮,靠的还是阳光、泥土、水分和养料,还有风。我们的歌词也是一样,千万不可以凭靠施弄“绿宝”来美颜。那不是生命的本色。

慢阅读真的是个好习惯

早年,曾有一位美术研究生女画家和我谈起,她上大学时,根据导师开的书单,图书馆里借来十几本书籍,读完一本放在一边,再读完一本放在读过的书上面,逐渐叠高,心中荡漾着一种成就感。

自己当年也差不多如此,基本上午都在广播大厦大家都鸦雀无声的阅览室里,也就是那个时期,读完了从拜伦的《唐璜》到弥尔顿的《失乐园》以及歌德的《浮士德》等许多名著。为写诗和歌词,从当代诗歌到外国诗歌再到民歌再到史诗有目的地去涉猎、比较与思考。后来的歌词创作的营养基本都源于那个时期。

慢阅读真是个好习惯,可惜现在的人包括本人已经做不到了。

这种陋习恶习是要不得的

群体评议歌词中有一种陋习甚至是恶习,但凡指出年轻作者哪怕一个词汇使用上明显的概念错误,总会有老作者站出来说话:尽管不是最准确,但还不会引起歧义。天呐!是开脱?是纵容?是强词夺理?还是你自己多年就是这样使用的呢?难道,我们做文字工作的对中国语言文字就是“还不会引起歧义”来这样“规范”使用吗?起码的原则还是要有吧。

本人的意思是:我们写歌词的写得好不好先不说,首先还是要把词汇基本概念搞清楚,然后再把语法逻辑使用好,这总不会有错吧?既然错了,就说下次注意,我们歌词作者越严谨越好不就行了吗?就连毛主席著作的出版,还有秘书胡乔木专门负责语法逻辑的修订,怎么到了我们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呢?

不能骗你,骗你就是在害你

对每一个字负责,对每一句话负责,这应该是我们歌词作者的基本职责。再多的虚伪的点评恭维没用,要听真正有见地的说道。郭兰英对着学生们说,我不能骗你,骗你就是在害你。可是,我们的歌词作者有多少能愿意听这些不是在骗他的话呢?

凡事应该跳出框框思考

微信里有一段视频,是个棘手的测验题:暴雨天,当你开车经过一个公共汽车站,看到三个人等车,第一个是你梦想中完美的情人,第二个是曾救你一命的老朋友,第三个是孤独病弱的老妪。可你的车只能载一个人,你会载谁?

这个道德难题居然成为工作面试题之一。载那位老太太吗?因为她的情况危急,该先帮助她。载你的老朋友吗?因为他曾救过你命,该需要报恩。但选择前两项,将错过你梦想中的情人。面试者中最精彩的回答是:我会把车钥匙交给老朋友送老太太去医院,而我留下来和梦中情人一起等车。请看,凡事,跳出框框去思考才会获得成功,如果我们写歌词也能这样,作品一定与众不同。

脑袋里不能装的是豆腐脑儿

看东西,是指看以一切事物,当然也包括阅读。本人发现很多人都是默然的无动于衷。多次下来才感觉到,这是冷漠或者是无知。看东西如果识别不到其中的价值,毫无反应,就等于铁管子过石头。看东西如果根本没有兴趣,就等于脑袋里装的还不如豆腐脑儿。这类人是注定写不出好歌词来的。

间接关系比直接关系更重要

休息时,喝茶养神,闭目养眼。手机很方便,可以听评书。就等于读书,感觉真的很棒。本人偏爱历史演义,东周、两汉,三国可以听连丽如、袁阔成、单田芳三家,各说三国,各不一样,但说的都好。连丽如最严谨,有的地方完全背诵古文,然后逐字逐句再给你讲解,单田芳的渲染性甚佳,袁阔成的气韵十足。

这和写歌词有关系吗?如果你不是一个具有学养的歌词作家,肯定认为没有多大关系。看似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却有间接关系,这就是兼收并蓄丰富自己。有时,间接关系比直接关系更重要。

你写一辈子不如写一句子

化方给电视连续剧创作了一首《一剑一见》的主题歌词,标题本身就好。歌词最怕谐音,可是歌词如果弄好了又妙在谐音。其中“一剑山外山,一剑天下天”和“一剑问天,一见却难”出手不凡。所以,本人给以点赞说:你写一辈子,不如你写一句子。不要总是挂在简历里啥理事啊,常务理事啊,你写不出来像样的一句话来,说啥都没用,有才没才就看干货。

猜你喜欢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