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京师文人结社的发展历程

2018-12-18 19:10李雯雯
北方文学 2018年29期
关键词:京师发展阶段清代

李雯雯

摘要:有清一代,文人风气多盛于结社。京师之地文人聚集,结社数量大为可观,是文人结社史上一笔极其丰盛的产业。京师文人结社在清代不同时间段又有其特色发展规律,本文主要纵观整个清代历史,以时间为横轴,结合清代不同时期的政治文化政策,来具体研究京师文人结社的发展特色。

关键词:清代;京师;文人结社;发展阶段

王国维先生有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明清时期,结社之风兴起,士人多有雅集吟唱,社集现象在文坛上一发不可收拾。清代的文人结社活动与结社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清初到清中期直至清末,文人结社呈现出不同特点。京师地区地理位置作为全国政治中心,也是清朝重要的文化热土,它以广阔的包容度成为了清代文人士子们的渊蔽,也是全国学术文化交融、传播的中心基地,所以清代京师文人结社的发展历程也有其独有特色。整个清代京师文人的结社的发展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清代初期结社在紧张时局中缓慢起步,清中期结社逐步发展,清代中后期结社发展高潮。

一、初期:清初顺治康熙雍正时期

清代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六十年的开疆拓土,打下江山并稳固奠定了入关夺权的基础,至第三代的福临入关,终于登上了逐鹿战争的最高地位—金銮殿。此时京师的是一个经历征战而百废待兴的都城,当时北京的内城只准旗人居住,“以汉人尽归外城,其汉人投旗者不归也。”[1]清初统治者为了建立其对全国的统治,将重心放在大力清扫威胁其政权的敌对势力,完成全国的统一,故此顺治前的清代京师地区鲜有文人结社。

顺治年间,为了铲除明末反动遗风,全国禁止结社分党,清廷分别在顺治九年(1652)和顺治十七年(1660)下令全面禁止文人结社活动,“臣闻朋党之害,拔本塞源,尤在严禁结社订盟。”后当朝下旨“士习不端,结社订盟,……著严行禁止,如学臣徇隐,事发一体治罪。”[2]杨雍建在疏中陈明结社之弊端,此举对于清初文人结社的损伤甚大,全国从上到下禁止结社。杜登春在《社事始末》中描述“自是家家闭户,人人屏迹,无有片言只字敢涉会盟之事。”[3]清顺治十八年又发生了奏销案,《社事始末》云:“文士之气,稍稍沮丧。”[3]清初政府的明文规定导致了京师的文人结社寥寥无几,除江南文人略有混乱、零散,集会形式缺乏规范的结社之外,京师等北方地区呈现出一片安静状态。

到了康熙统治时期,政坛稳定,社事渐起。康熙中期以后,社禁渐缓,社会逐渐安定,科举功名导致了大批文人汇集京师重地,此时文人结社之风开始复兴,各种结社形式全面展开。典型结社为康熙辛亥年间官员沈荃结社、康熙十六年严沆结社、康熙十八年冯溥的万柳堂吟诗作赋、康熙十八年纳兰性德的渌水亭雅集、康熙二十四年顾嗣立的小秀野诗社、康熙四十七年查慎行北京结社等。结社已经逐渐由大团体向小集体过渡,一般是文人官员举行的饮酒作对集会,并且确保了长期举办的稳定性。由于康熙时期进行的文化高压政策,京师的文人们谨言慎行不敢结社,所以此时期社事逐缓。文人们在京师偶有聚集,只吟佳作,避谈政事,雅集成为了他们遣兴娱乐的目的。

雍正年间承接康熙时政,在文化上依旧对全国上下采取了严厉的禁社政策。雍正三年当朝降谕旨明文规定打压全国各地的结社行为,“标立社名,论年序谱,指日盟心,放僻为非者,照奸徒结盟律,分别首从治罪。”[4]所以此时期京师地区结社较少,顺治几乎难见京师结社,康熙时期仅有朝内官员结社用诗文以达消遣目的,雍正时期结社消停。总之,康熙、雍正时期是清代京师文人结社的初步酝酿阶段,也是集会模式奠定基础的时期。

二、发展:清代中叶乾隆年间、嘉庆年间

清代中期的乾隆年间和嘉庆年间两个时期,可以说是清代京师文人结社的发展阶段。清中叶京师的文人结社慢慢复兴,逐渐开始升温,文人举行社事的基本模式也已经成型。乾隆朝可以说是在文化上达到了整个封建社会的高峰期,物质生活富庶,社会相对安定,这就为结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乾隆后期一直到嘉庆时期,京师作为朝廷重地,经济优渥,文化开明,居住在京师的士人们处于一个宽松安稳的文化环境。孟森在《清史讲义》说到:“后生新进,顾忌渐忘,稍稍有所撰述。虽未必即时刊行,然能动撰述之兴,即其生机已露也。”[5]所以纵观整个嘉乾时期的京师文坛,文人们对文化的渴望与探索达到一个新的顶峰。

乾隆末期诗社不断,乾隆二十六年曹仁虎北京结社、乾隆三十六年王萃圃结社、乾隆四十二年王昶结社、乾隆四十五年翁方纲寿苏诗会、乾隆五十五年乐钧结社、乾隆五十六年王芑孙结社等。由于乾隆时期诗社基本模式的形成,结社地点大致有了明确规定,多为官员或文人家中,结社内容也是逐渐丰富,成员基本稳定。

嘉庆年间成为清代结社的重要发展阶段,掀起了道咸同光四朝的结社潮流。嘉庆元年一直到嘉庆十九年,京师结社不断:文人寿苏、酒楼诗会、闺秀结社、京城五老会等。清代最著名的诗社之一“宣南诗社”就是创立于嘉庆年间,并多次举行不同类型的消寒会,該诗社开启了京师士大夫结社之风气,此后宴集、酬唱、修禊不断举行,文学、经术与政事成为结社的三股力量。嘉庆时期结社不但汇集了京师官宦,还有众多文人,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期出现了杨芸李纫兰等组织的女性结社,京师成为全国结社的中心。

作为结社发展阶段,乾隆年间与嘉庆年间的京师结社情况起伏不大,两者结社数量相对稳定。此时多为消寒会、祝寿会、寿苏等。尤其是京城士大夫结社,在嘉道时期曰渐升温,广泛盛行,结社数量和类型都空前丰富。而八旗诗社在清代晚期也相对活跃,满族诗人开始争取政治和文学上的一席之地。

三、高潮:清后期道咸同光年间

清后期是京师地区结社的高峰期,虽然国势衰微,时局日下,但是全国的社事却在乱世中迅速发展,以区别于以往不同的新姿势呈现出时代特征的结社特征。出现了一些新兴类型的结社,创作方面也硕果频出,诗社词社乃至戏曲小说结社层出不穷,其中道咸同相对稳定发展,而到了光绪时期京师结社高达三十余个。

道光年间(1821—1850),京师名人荟萃,吸引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文人志士,将清代京师结社带入了新的阶段。结社多为成熟、有序的集会方式,并有文人结社雅集存留,外省文人官员多汇集于京师结社,八旗诗社也逐步兴起。道光时期,出现了一批新的创作群体:八旗文人集团,这些宗室内部文人的崛起使得结社内容更加具有特色,如满族镶蓝旗女词顾春结社、满洲镶黄旗词人承龄消夏会、满洲正红旗词人长秀的红兰吟社。女性词社中秋红吟社是此时期典型结社代表,参与结社的女性多,普遍有其社会地位,一时影响甚大。在京官僚结社中除了如彭蕴章结社、福清会馆,还有纪念顾炎武的顾祠结社。

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内忧外患,帝国主义非礼入侵和太平天国起义这些霍乱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朝廷忙于危中自保,无暇顾及文化层面,但“國家不幸诗家幸”,为难的时局却促成了结社的繁荣。京师结社以同治、光绪年间为多。道光末年和咸丰年间何绍基、祁寓藻主持的顾祠祭祀,以祭祀顾炎武生日为主,进行修楔活动,一时间聚集较多名流。消寒消夏结社也成为此时期结社热潮,成为了清代京师文人结社的一大特色:承龄消夏会、恩锡消夏会、俞敦培消夏会、周郇雨消夏会等。宗室活动中,志润、宗韶、宝贤所倡“探骊吟社”也是此时期的八旗结社代表。

光绪年间(1875—1908),光绪年间为整个清代京师结社最高峰。国难当头,京师文人更加体会到壮志难酬的忧患意识,所以结社作品与现实紧密联系,结社成为了文人在乱世中的有利武器,文人、诗词集、结社类型都髙度发展。诗社继往开来繁荣发展:迟菊诗社、戊因诗社、陶情社、惠园诗钟会等诗社以其特有形式定期举行集会交流。而词社在清末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生长起来:章华结社、续廉结社、祁世长结社、边葆枢结社、城南词社等。文人进行填词唱和的结社如:觅句堂唱和、庚辛唱和、《春蛰吟》唱和、庚子词社等,京师典型词社代表是光绪二十四年咫村词社和光绪三十四年的著涒吟社。清末京师结社较之以往最大特点在于此时的戏曲结社连连兴起并不断繁荣:田际云诩文社、翠峰庵票房、富连成社等。戏剧小说结社也在此阶段出现:光绪三十年成立的小说书林致力于清末的小说写作。另外此时期的文人寿苏集会前仆后继深入发展,消寒消夏集会接连不断:邓嘉纯消寒会、张集馨消寒会、宝廷消夏诗社、王汝纯消夏词会等都将京师结社掀起高潮。综上,清代晚期,文人雅集、诗词结社不断涌现,远超前期,结社创作与越发规融入现实之中。

四是宣统年间(1909—1912),该时期是清代结社末期,由于清政府统治已进入奄奄一息的生命倒计时阶段,社会的苦难与动荡,民生的悲凉与流离,导致数量较之前代明显减少。由于政治飘摇动荡,京师地区仅有残余零星可数的诗社存在,它们随着这个封建王朝一样走向了生命的末期。

四、小结

综上所述,清代京师地区的文人结社发展历程如下:清初期为京师文人结社的初期阶段,京师多为在朝文人的诗歌结社。京师文人结社是官员们在政治生活之外的业余文化消遣,结社类型为友人聚集饮酒唱和。到了清中期乾隆嘉庆年间,京师文人结社打破清初一片沉寂的局面,文人们集会结社逐渐兴起,乾隆中后期到嘉庆初期结社不断,此阶段多为寿苏,诗会以及在朝官员们的集会,是京师文人结社的过渡时期。清代中后期是京师文人结社的黄金发展时期,清道光以后京师结社开始飞速发展,后历经咸丰同治年间的积累与增长,到清光绪年间结社无论从数量、质量、类型上都已达到空前高潮。女性结社,诗歌结社,词结社,戏曲结社,小说结社以其各自特色在清后期迅速发展繁荣起来,京师结社成为全国文人结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到了清末宣统时期,在京的文人结社由于受到飘摇政治的影响,急剧减少,仅存结社屈指可数,直至清亡。京师之地的文人结社成为了有清三百年以来文人结社史上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了民国初年的文人结社,使其依旧继承并延续清代走过的文人结社之路途。

参考文献:

[1]谈迁撰,汪北平点校,北游录·记闻下·八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1:374.

[2]《清世祖实录》卷一三二[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5:1016.

[3] 杜登春.社事始末 [M]. 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91.

[4] 昆冈等修,刘启瑞等纂.《大清会典事例 ( 光绪朝》卷《礼部·学校》,《续修四库全书》第804册[M].P116-117.

[5] 孟森.清史讲义 [M]. 中华书局,2010,1 ( 第 1 版 ):302.

猜你喜欢
京师发展阶段清代
京师得家书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角色转换探析
民国时期的监狱改良与现代化——以京师第一监狱为中心的历史考察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