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打造食品安全治理“透明共治”新模式

2018-12-19 05:53邱金义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2018年3期
关键词:食安生产经营者食药

文/邱金义

2017年,江苏省淮安市食药监管局紧紧围绕新时代“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的新要求,持续打造“透明食安”新模式,着力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点、淮安特色的食品安全治理新路径。全国14个省80多个地市先后赴淮安考察交流。

突出集成化高起点构建“透明食安”新平台

2015年以来,淮安在打造“透明食安”中,特别注重整体性、协同性,着力破解 “烟囱效应”,形成开放、包容、共享的多元共治新平台。

2015年以来,淮安市食药监管局先后试点探索“透明安全餐饮”,全面建设“透明放心菜市场”,健全完善“透明合格食品生产”“透明食品流通”,打造出“透明食安”平台。配套建设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信息、地理信息、食品信息、食品流向、检验票证资料“五个数据子库”,通过“四大模块”互联互通,实现了全链条数据可贯通、全业态可覆盖、全流程可透明、全社会可参与、全过程可监督、全方位可评价等“六全六可”。

“透明食安”平台能强化多向联结。向上,对接江苏省食药监管局快检信息采集系统和省食品生产监管追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共联、共用;向外,对接江苏省商务厅猪肉追溯系统,对接淮安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严把农产品源头安全关;向下,联接大型商超收银系统,做到安全信息可查可看、来源去向可追可溯;还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推动农业生产实现“大数据时代的计划经济”。

该平台还可对接三大系统,即对接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eID),解决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确认难题;对接复旦大学建设的国家食品安全电子溯源平台,解决与外市数据转换、互联互通难题;对接国家质标院编码中心,解决食品生产经营者数据重复录入以及老百姓真假难辨问题。

突出系统化高标准创设“透明食安”新模式

淮安市食药监管局以信息平台支撑体系为核心,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检验检测、透明执法、应急响应等支撑体系,形成“透明食安”新模式,实现“责任主体一网联、信息数据一键通、食品安全看得见、百姓消费信得过”,着力破解“孤岛效应”,做到食品安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

强化源头严防。通过市场主体自检、监管部门抽检、第三方复检,从源头确保农产品入市安全关,全市蔬菜入市前合格率由92.1%提升至99.6%,农残检测酶抑制率由46.2%下降到21.3%,位居全国前列。同时,通过透明共治,压实生产经营者(含种植、养殖者)主体责任,推动生产环节食品出生“零缺陷”。

强化过程严管。通过“透明食安”平台,实现蔬菜产地、经营者、检测结果全流程记录上传,餐馆、学校的后厨全方位“现场直播”,食品企业车间的操作全程可视,食品流通的过程电子留痕一目了然,让企业在“玻璃房”中“跳舞”、监管部门在阳光下履职、老百姓明明白白消费。

强化风险严控。一方面,“透明食安”平台系统设置临期食品警示、健康证明到期提示等环节,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透明食安”平台通过数据归集分析、构建数学模型,市级层面随时抽检,开出“药方”, 淮安市县区监管部门随时自检、靶向治疗,始终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

淮安市的超市食品安全快检室工作人员正在快检。

突出精细化高要求打造“透明食安”新亮点

淮安市食药监管局坚持拓荒精神、绣花功夫、工匠标准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中持续创新,不断推动“透明食安”取得新进展。

淮安市政府发布“透明食药监”手机客户端,开启了食品安全共治掌上新时代,生产经营者、监管者、消费者“一机在手”、信息全有;淮安市以玻璃隔断、视频播放为特征的1.0版“明厨亮灶”为基础,打造了以全程上网、在线直播为特征的2.0版“明厨亮灶”,形成了以明食材来源、亮检测结果为特征的3.0版“明厨亮灶”。

淮安市食药监管局首创了升级版“透明放心菜市场”。在区域上从城区向乡镇延伸,品种上从蔬菜向果品、豆制品、猪肉等品种拓展,项目上从农药残留向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等项目扩展。特别是首创猪肉安全透明治理模式,实现了猪肉源头控制、购销平衡、强制出票、电脑管理。今年初,淮安市代表全省接受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畜禽水产品专项整治督查,得到了肯定和好评。

淮安市首创市级 “舌尖110”,强化市、县、乡三级联动,加快形成城区30分钟、乡镇40分钟的食品安全应急响应圈。2017年,淮安市“舌尖110”共计受理各类投诉举报979件,处理率100%,按期办结率100%,诉转案率10.7%,均为全省第一。

突出社会化高质量形成“透明食安”新格局

淮安市食药监管局以“透明食安”新模式,搅动一池春水,着力形成“鲇鱼效应”,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获得感的食品安全透明共治新局面。

促进企业自治。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淮安的“透明食安”模式,让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在政府搭建的透明共治“大舞台”上,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随时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评判,让企业时刻感受到“生存发展危机”,倒逼企业提供更好、更安全的食品。

促进政府严治。通过“双清单”明责、“双核查”履责、“双随机”督责,实现线上线下一体监管、从田头到餐桌全程监管、全环节全要素透明监管,推动了监管部门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促进社会共治。通过“透明食安”信息化平台,为群众参与共治提供了快捷渠道,让群众获取信息有渠道、参与治理有平台、评价效果有影响,从食品安全事件的被动受害者变成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实现了经营者用心、监管者省心、消费者舒心和党委政府放心。2017年6月底,淮安市作为全国唯一非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应邀参加全国“双安双创”工作成果展,“3.0版明厨亮灶”入选主展区。

创新无止境食品安全永远在路上

如何破解食品安全“密码”,答好新时代食品安全新问卷?结合“透明食安”实践,淮安市食药监管局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创新思维、理清思路。

强化法治思维。紧扣责任二字分析安全食品,首先应该是产(种、养)出来的,其次才是管出来的,再次也可以是买出来的,需要在法律上规定好产、管、用等环节食品安全各责任主体的责任和违法罚则,做到出生零缺陷、监管零容忍、消费零投诉、共治零距离。

强化系统思维。食品安全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治理项目要一网打尽,做到“西瓜”“芝麻”一起抓;治理方式要整体谋划、注重治本、创新机制,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理方法要争当马前卒,不当马后炮,让监管始终跑在风险前面;治理步骤要日积寸功、久久为功。

强化互联网思维。通过食品安全+互联网,打造食品安全多元共治平台,即全环节、全链条追溯的电子平台,压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的平台,推动监管部门和监管干部依法履职的平台,有利社会各方共同参与治理的平台。

强化跨界思维。坚持多角度、多视野看待食品安全问题,更加注重规划方案的开放性、包容性,减少单一性、局限性,跳出监管抓监管、立足全局谋监管、统筹发力强监管。

强化共治思维。食品安全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社会工程,需要通过共治、共享、共赢,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开启食品安全治理新时代。

猜你喜欢
食安生产经营者食药
声音栏目 与您同行 食安天下 掷地有声
上海市投放7540万张“食安封签”
喜迎建党100周年 “中驼”杯我与食安同行书画展开幕
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对从事冷藏冷冻食品贮存业务的非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备案的通告
对消毒产品卫生监督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7食安纵览:稳中向好的同时仍需把握平衡创新
食药舆情
食药舆情
食药舆情
我国推动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完善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