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与防治技巧

2018-12-19 14:58王广成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23期
关键词:棚温闷棚霜霉病

王广成

黄瓜又名胡瓜,为喜温性蔬菜,生育适温15~30 ℃。黄瓜喜光,每天8~11 h短日照能促进器官分化和形成。黄瓜根系浅,叶面积大,喜湿怕涝不耐旱,根系喜肥不耐肥,最适土壤pH值6.5。以幼嫩果实供食,富含纤维素、多种维生素和矿质元素,营养价值高,适作鲜果、凉拌、熟食、泡菜、盐渍、糖渍、干制和罐制,各种食法都别有风味,广为我国人民喜爱。

1.发病症状

此病苗期与成株期均可病。主要危害叶片,偶尔也危害茎、卷须和花梗。子叶被害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成株期发病,叶上出现浅绿色水浸状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黄绿色,后为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全叶卷缩干枯,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成灰黑色霉层。

2.发病规律

病菌在保护地内越冬,第二年春天开始传播。通过气流、雨水传播。黄瓜霜霉病是从温室传到大棚,又传到春季露地黄瓜上,再传到秋季露地黄瓜,最后又传回到温室黄瓜上。病害在田间发生的气温是16℃,适宜流行的气温是20-24℃。高于30℃或低于15℃发病受到抑制。高湿是黄瓜霜霉病发生的重要重要条件,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病害迅速扩展。通风不良,湿度过高,结露多,都利于病菌的萌发,在多雨、多雾、多露的情况下,病害极易流行。霜霉病主要侵害功能叶,幼嫩叶片和老叶受害少。对于一株黄瓜,该病侵入是逐渐向上扩展的。

3.防治技巧

3.1生态防治

利用黄瓜与霜霉病菌的生长发育对坏境条件要求不同,采用利于黄瓜生长而不利于病菌发育的措施,以达到防病的目的。

3.2化学防治

保护地棚室可选用烟雾法或粉尘法。烟雾法,在发病初期,每公顷用45%百菌清烟剂3000克-3750克,每棚内放4-5处,用香或卷烟等暗火点燃,发烟时闭棚,熏1夜,次晨通风,隔7天熏1次。此法可单独使用,也可与粉尘法、喷雾法交替使用。粉尘法,于发病初期的早晨或傍晚,用喷粉器喷5%百菌清粉尘剂,或10%多百粉尘剂,每公顷每次15千克,隔9-10天1次。喷雾法。当发现中心病株后,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一般7-10天喷一次,视病情喷3-5次。以上药剂可交替使用。

高温闷棚。若病害普遍发生,可采用此法。方法是选择晴天上午,关闭大棚门窗,使棚温升到45℃,持续2小时,可控制病害蔓延。由于叶片遮挡,一般在靠近地面部分温度要低。因此,为了保证中下层闷杀效果,在黄瓜植株较高时,闷棚温度可适当提高,但最高不超过48℃。闷棚前一天必须浇水,要把温度计挂在与黄瓜生长点同样高度的位置。植株较高的,可将“龙头”向下压一些。闷棚2小时后,适当通风,使棚温逐渐下降,恢复正常温度。

3.3控温控湿

3.3.1 上午7-13时闭棚升温,使棚内温度迅速上升至25-30℃,超过33℃开小缝放风,相对湿度逐渐下降至75%左右。

3.3.2下午13-18时开大缝放风,降温排湿,保持棚内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低于70%,不适合霜霉病发生。

3.3.318-0时棚内相对湿度逐渐上升至80%,温度下降到15-20℃,病菌发生缓慢。

3.3.4由午夜0時到次日早晨7时棚室内相对湿度可达到90%以上,但因温度下降到10-13℃,此时也不适合病菌侵染。实行生态防治的大棚、温室,要求通风方便,能开能闭。通风时,要求通风面积要适当;大量通风时,通风面积占大棚面积的10%,最好是采取破堂风或带状通风。当夜间棚温稳定在17℃以上时,可昼夜进行通风,日落前一小时,如果棚温低于22℃,应关闭门窗升温。日落后再放风;上半夜有5级以上大风时,不要放夜风,大风天棚室内湿度低,没有必要放风,灌水5天后,如果土壤不反润,也不必放夜风,因为棚内空气湿度不高;白天灌水后,要关上门窗,使棚温升高,当达到30℃以上时迅速通风排湿经过3-4小时后,棚温降到25℃以下时,再关通风窗升温,达到32℃持续1小时再大通风,这样管理,灌水当天夜间,叶片上水膜面积就会大大减少。这样就降低病害发生。

(作者单位:155800黑龙江省友谊农场)

猜你喜欢
棚温闷棚霜霉病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闷棚”里面门道多
日光温室茄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南方塑料大棚“棚温逆差”特征及其预报*
夏季高温闷棚防治大棚黄瓜病害试验
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高温闷棚防治黄瓜白粉病及其对黄瓜生长和生理代谢的影响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论大棚蔬菜病害的生态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