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SWOT分析

2018-12-19 14:58次仁德吉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23期
关键词:西藏地区西藏景区

次仁德吉

近些年来,国内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国内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环境,而现如今旅游交通的便利程度大大提高了西藏自治区旅游业的发展,对西藏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大量旅游者进入西藏时,对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较大冲击。本文通过对西藏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西藏旅游与生态环境发展现状

自“十二五”至“十三五”头两年,西藏自治区旅游经济发展速度持续增长,2016年西藏旅游全年接待游客数量总计2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0亿元。西藏自治区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2016年我国唯一入围世界旅行城市,以其独一无二的高原风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青睐。

目前,通往西藏的公路有川藏、滇藏、新藏、青藏线。特别是成功修建青藏铁路,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同时西藏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显著增加。交通的便利为广大游客进藏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西藏目前有五个机场,各种类型的家庭旅馆和旅游社团的住宿接待能力也不断提高。

西藏自然保护区因为天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而形成了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自然资源,再加上独特的历史发展背景和丰富的地貌变化,让西藏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这些旅游资源都是依靠自然生态存在的,非常受到大众的欢迎。

二、西藏旅游与生态环境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首先,西藏的旅游资源的独一无二。西藏自然保护区因为天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貌而形成了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的自然资源,再加上独特的历史发展背景和丰富的地貌变化,让西藏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这些旅游资源都是依靠自然生态存在的,非常受到大众的欢迎。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西藏南北跨越维度达到9°50',是我国跨越维度最大的省份。西藏东南部与印度洋的距离非常接近,西北部在直接与干旱地区相邻,所以西藏地区的四面环境非常恶劣,发展空间受限,因此旅游经济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来源。从自然气候上来看,西藏自治区的温带和热带位于重要的交汇点上,再加上海拔高度,高原气候也表现的较为明显,自治区辖区内的多种气候资源成为当地重要的生态环境资源。从山脉分布来看,许多游客前来,都被西藏的自然资源所震惊,西藏中欧的自然山脉,比如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还有昆仑山脉,都在西藏地区有所延伸。这种自然条件让西藏的发展面临非常大的困境,可以说是外面进不来,里面出不去。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自然环境的约束,让西藏成为目前保存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旅游区,这些冰雪和冰川聚集的山脉,以及世所罕见的高原植物和动物,都非常奇特,是世界上任何保护区都不可替代的,西藏地区拥有最大的原始森林保护区,以及各类独特的自然景观,让西藏成为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

其次,作为藏传佛教目前仍然完整保存的发源地,西藏的自然生态景区都蕴含着丰富的佛教色彩,甚至一些山脉河流都被赋予了宗教意义,这是目前其他旅游景区所不具备的特色之处。西藏是我国少数民族非常集中的地区,在不同民族一起聚居的自然环境下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环境,吸引着众多旅游者的目光。人文资源也是西藏地区非常富有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不仅有种类繁多的饮食风俗,还有许多特别的民族节日,对外来的游客起到非常大的吸引作用。

虽然西藏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但是正是在这样严酷的条件中,让西藏的民族文化变得更加独具一格,历史遗迹的保存也让西藏拥有些许神秘色彩,其中寺庙建筑群是西藏自治区内比较丰富的文化资源,目前西藏有超过1700个大大小小的寺庙,丰富的宗教色彩和民族气息让西藏吸引大量外来游客的同时,依旧保持着东方古老的神秘色彩。西藏地区保存完好的寺庙建筑,通过适当的宣传,吸引了大批外来的游客,这种神秘感和神圣感让西藏生态资源旅游区拥有美学吸引力和旅游吸引力。

(二) 劣势分析

一是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西藏地区虽然自然资源丰富,植被覆盖多,地貌复杂多变,但是这些生态资源都较为脆弱,保护起来难度较大,并且一旦遭到破坏,很难再恢复原状。二是西藏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虽然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民族地区投入的力度加大,尤其是对西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铁路等建设空前增加,让西藏地区的经济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总体来看,由于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东部地区天然的拥有更多发展资源,西藏无论怎样发展,都与东南沿海城市有很大差距,甚至是落后。2015年,西藏GDP仅占全国总量的0.14%,人均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2.7% ,(居全国各省区第38位)。三是旅游形象和相关旅游品牌不鲜明。西藏的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不明显,对游客开发的定位不明确,游客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景区建设时思路不清晰,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四是旅游资源总体管理粗放。西藏地区旅游资源产业的发展时间较短,缺少相关的专业管理,粗放式的开发,重开发轻保护的发展理念体现出西藏旅游资源发展中的管理漏洞。五是旅游季节的限制。西藏地区海拔较高,冬夏日长差别大,游客们大多都会选择夏季旅游,但是夏天时间较短,而西藏地区又缺少对冬天旅游资源的开发,导致很多旅游资源和设施出现大部分时间的闲置。六是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动植物保护不力。

(三) 机会分析

首先,政府部门增加了对旅游及生态资源开发重视程度。旅游产业是当前各国普遍采取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也是一个非常有活力和前景的产业,西藏旅游业给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帮助,让西藏地区人们经济生活得到逐步提高。其次,国家对西部支持和援藏政策力度加大。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向了新的篇章,并且在对新形势进行充分考量下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援藏政策等重要战略部署。国家投入大批的资金,帮助西藏地區实现经济发展,让西藏地区旅游经济带动西藏地区发展的同时,能够保持其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让千年自然文化免受破坏。第三、交通的便利对旅游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因为高山林立,施工难度大,西藏地区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与外界进行正常的联系,所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修建了进藏的铁路,让人们在进入西藏旅游时,可以看到美丽的自然风光,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景区还有自然保护区也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交通的便利打开了人们进入西藏的通道,也让一直以来闭塞的西藏地区开通了与外界的联系,对西藏的旅游业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第四,加强生态旅游设施建设。西藏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是生态屏障,但是随着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草地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国家明确将西藏的旅游资源开发纳入到环境治理的范围内,让这个生态屏障保持其原始的优势,切实对西藏的碧水蓝天进行保护,另外,从旅游业管理的角度入手,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而不是一味的开发。

(四)威胁分析

西藏的生态环境旅游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自然生态环境得到开发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很大进步,但是发展中暴露的问题也让人不得不反思,生态观念仍然有待落实和加强,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凸显。人文民俗受到冲击,再加上西藏地理区位远离主要客源地,景点景区又较为分散,通达性较低,在短途旅游成为主流的今天,如何开发出精品的旅游线路吸引这些发达城市的游客,是西藏旅游资源开发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西藏旅游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主導、企业化、集团化运作相结合

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是其他国家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优秀经验,比如国内旅游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云南省,因为独特的资源自然优势,让云南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著名的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局也倡导要在全国推广这一模式,把云南省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推广到全国,当旅游资源与经济发展冲突时,首先要考虑到市场经济本身的特征,在市场发展规律的引导下,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同时积极鼓励企业进行自主经营,实现旅游资源开发的产业化。但是也不能过分强调政府主导的作用,要发挥企业的自主经营优势,避免旅游资源的浪费,让旅游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生态旅游“护源”开发导向模式

资源开发模式对景区生态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而目前存在的集中开发方式中,比较受认可的就是环保型开发模式,也叫“护源”开发模式,这种资源开发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护源型资源开发要求我们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彻底摒弃过去那种不健康的发展模式,把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进来,从过去的单纯实现经济增长的狭隘发展理念,转变为有节制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发展理念。

(三)加强宣传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生态旅游的开发除了自身的景区建设要取得一定成果,还要在宣传工作上进行努力,目前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很大部分上是游客带来的垃圾,以及对自然景区的环境破坏。所以,提高景区环保的宣传工作,从思想上树立环保意识,让游客们能够时刻把保护景区环境作为基本行为准则,这种环保意识的确立是目前西藏旅游资源保护中的重要维度。

(四)开发新型生态旅游形式

进入21世纪以来,休闲度假的旅游模式中,旅客能够亲自参与和体验到其中,进而休闲度假代替了观光旅游的地位而发展成为旅游的主体。将旅游和生态如何巧妙的融合,只想单方面将生态资源注入到旅游事业不能达到最优结果,还要考虑别的例如生态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和兴趣倾向等因素,不仅要依靠优美环境吸引游客,还要通过创新的方式使游客参与其中并且增加了其逗留的时间。这种方式可以采取硬件设施和软件方面的服务和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作者单位:850000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西藏地区西藏景区
都是西藏的“错”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西藏地区日照气候变化特征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西藏:存在与虚无
西藏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