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践研究

2018-12-20 11:29刘阳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数码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证书课程体系

刘阳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进入了国家教育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中高职院校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满足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作出了重要贡献。做好中高职教育衔接是适应我国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于终身学习和学生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新时代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大力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有效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中高职教育不但要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构建方面进行有效衔接,在教学内容安排、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也要进行合理调整,达到中高职院校之间的全面分层次教育衔接。其中,课程体系构建的衔接是做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关键核心环节,课程体系衔接既要遵循职业教育体系的内部关系规律,也要顺应人才成长规律,从而实现中职与高职更好衔接,培养技能型“大国工匠”。本文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调查了青岛市4所中职和3所高职院校,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入手,对中高职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比较,构建了具有层次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

1. 中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原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中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分析

根据经济社会的实际需求,中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中职培养初级专门人才,高职培养的是高级技能型人才。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从事网络布线,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初级、中等技能型应用人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网络实用技术,培养“建设网络、管理网络、使用网络”的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

1.2 中高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开设重复,缺乏层次

通过对中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发现,中高职有很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开设重复,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布线、网络操作系统、网页设计等。具体分析这些重复的课程,由于前期中职和高职在制定课程体系,组织课程内容时很少考虑衔接问题,导致课程内容大量重复,中高职课程没有衔接,缺乏层次。

(2)中职院校重专业,轻拓展

通过对多所中职院校的调研发现,中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安排较多,缺乏专业课程主线和专业课程特色,学生平均每天的专业课时7节课,而针对实训类课程、拓展类课程以及选修类课程几乎没有开设,忽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中职的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出现了重专业课,轻通识课程的现象,往往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全人”教育的培养模式,这也是中高职课程体系没有很好衔接的问题。

(3)职业资格证书随意性强,缺乏衔接

职业院校的最大特色是专业、课程紧密与企业、岗位契合,通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社会实践以及大量的课程综合实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快的适应企业岗位。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要求学生考取专业的相应证书,一方面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认定,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一些高职院校规定了课程的“以证代考”,毕业时的“双证书制”都是强调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但中高职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缺乏衔接,没有任何层次和体系,随意性和任意性强。因此,往往造成了中高职学生知识体系的错位和不完整性,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体系连贯性的培养。

(4)高职院校学生生源不同,增加了人才培养难度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相对比较复杂,有普通高考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师学校的学生,招收方式有春季高考、夏季高考、单招等多种方式。由于生源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同,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程度的不同,增加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难度,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针对不同的生源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

做好中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是实施中高职一体化教育,提高职业教学效益、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有效保障。

2. 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解决途径

2.1 首先要实现能力目标的衔接

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定义了,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初级技术人员,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仅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强调学生掌握自学能力、素质拓展,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应变能力和社会能力的高级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在中职课程的基础上拓展和深化,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应该坚持能力本位的原则,力求中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连续性,包括证书的考取,也应该具体有一定的连续性,体系性,如:中职学生需考取网络管理员中级工、网页制作中级工,而高职学生需考取,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等更高一级别的职业资格证书。

2.2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衔接

根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制定相互衔接,具备中高职特点的层次化课程体系,针对部分中高职都要开设的课程,不能是简单的课程内容的重复,要制定合理的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如,高职的专业基础课《英语》、《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应在中职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延伸,《计算机文化基础》也可采用“以证待考”的方式,成绩合格者可以免修。《综合布线》在中职院校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因为学生的底子很好了,所以高职院校不用单独开设,可以采用在《项目管理与系统集成》的项目化课程上对技能点进行渗透、提升。《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职课程的延伸,增加计算机组成、主板电子电路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将来工作打基础,网络安全课程则应该突出最新的技术内容。总之,要实现中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既要调整好中高职内部的课程体系,也要协调好中高职间职业院校的管理问题。中高职衔接是一项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的研究,是加快高职教育改革,促进中高职教育的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

3. 中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衔接

根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网络综合布线》、《Windows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数据库应用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应用基础》、《Dreamware简单网页设计》、《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基础管理》、《局域网网络组建》、《WEB应用开发基础》、《局域网网络管理与维护》;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对应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项目管理与系统集成》、《数据库高级应用管理》、《企业网络搭建与管理》、《网络运维服务》、《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Linux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空间网络信息安全》,同时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动手能力,专业开设了多门实训课程,主要有《企业网络服务器搭建和管理实训》、《空间网络信息安全实训》、《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实训》等等。

根据企业职业岗位和经济社会的需求,中高职院校都会开设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证类课程,通过“以证待考”和“双证书”毕业要求,来强调职业证书的重要性。那么,针对这些课程中高职也应该有一定的层次型。中职学生要求取得一种或以上计算机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应的“办公软件应用中级工”证书、Autocad辅助设计中级工证书、Photoshop中级工证书、网络管理员中级工证书等或计算机其它专业的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工)。

高职学生要求毕业时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层次较中职院校应该至少高一个层次,相当于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专家级,针对计算机网络专业高职学生,多数考取的是国际性企行业证书,包括: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证书体系HCNE、HCSE、HCIE,华为“云计算工程师”证书,国家软考的网络管理员证书、国家软考的网络工程师证书、锐捷“网络工程师认证”证书体系、华三通信有限公司“网络工程师认证”证书体系、思科系统公司“网络工程师认证”证书体系等等,应该说高职阶段学生可考取的证书更多,面临的就业空间更广。因此,高职阶段还应该注重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的衔接问题,因此会开设一些校企联合课程,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环节,提高学生在就业能力。

中职、高职院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配备相应的实训室和优质的师资力量,就可以大大提高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契合度,实现中高职课程之间的无缝对接。

猜你喜欢
计算机网络证书课程体系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收录证书
基于可靠性的计算机网络优化研究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收录证书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