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依旧照金台 燕京八景之一金台夕照

2018-12-20 01:15陆杨
时尚北京 2018年12期
关键词:燕昭王金台夕照

陆杨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7号,地处CBD核心区,在高楼环绕的财富中心大厦庭院里,有一座乾隆皇帝题写的“金台夕照”石碑。石碑被一池清水围绕,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水面,折射出耀眼的金色,那点点光波仿佛变成了无声的言语,默默地向周围匆忙的过客诉说着它古老的过去。

“燕京八景”中,“金台夕照”算是特别的一个,首先是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战国时代。“金台夕照”中的“金台”,即黄金台,始建于战国时期的燕国,是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高台,因上面放有黄金,故称黄金台。黄金台上的金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灿烂的光芒,成为金台夕照的前身。其次,虽说是“夕照”,它却是“燕京八景”中唯一一个不以风光取胜的。燕昭王尊贤重才的故事传颂千古,它的典故和寓意才是让人长久怀念的。最后,它的遗址传言甚多,因文献多语焉不详,至今仍众说纷纭。

首创黄金台

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王朝,将皇亲贵胄立为封疆大吏,其中召公被封于燕。燕召公成为燕国的开国君主,其本人仍留任王室辅佐周王,由其长子克前往燕国,治理封国之事。燕国从此成为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后来,燕国吞蓟国,并以蓟城为都城(今北京广安门一带)。

公元前320年,第38世燕国君主燕王哙继位,并在公元前315年把自己的王位禅让给了相国子之。随即君臣易位,燕王哙拜倒称臣。这令太子平为首的一些人不满,并引发叛乱。此时,早已觊觎燕国良久的齐宣王趁机攻打燕,很快攻陷了蓟城,占领燕地达三年之久。其统治十分残暴,不仅杀了子之和燕王哙,还将其宗庙捣毁,给燕国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公元前312年,在燕国军民的奋力抵抗和其他诸国的压力下,齐国不得已退出燕地。疆土回归后,民众迎回流亡在韩国的燕国公子职,职成为后来的燕昭王。

战乱后的燕国百废待兴,燕昭王即位后励精图治,决心兴复燕国成就霸业。燕昭王去找著名学者郭隗,求教治国之策。郭隗说:“贤明的君主,把他的臣下当作自己的老师、朋友。暴君和亡国之君,把自己的臣下当作奴仆。好的国君能迎来天下贤士的赞助。对臣下骄横专断,任意斥责,只能得到拍马奉承的无用之辈。”燕昭王听后,决心招揽人才。他又问郭隗:“我应该先拜访谁呢?”郭隗却告诉他一段故事:“听说古代有位国君,用一千两黄金买一匹千里马,买了三年没有买到。有一天,有个人去见国王说,‘我能买到。国王就让他去买。那人用了三个月时间,五百两黄金,买回来的却是一颗死千里马的头。国君非常生气,说‘我要你买活的,死的有什么用?浪费我五百两黄金。那人说,‘买死千里马的头,都肯花五百两黄金,天下人一定会认为您是真心想买千里马,那千里马一定会买到的。果然不出三年,这位国君买到了三匹千里马。”

于是燕昭王修筑一座百尺高台,并在台上放了黄金数千两,作为赠给贤士的进见礼,这就是著名的黄金台。战国时的建筑较为落后,黄金台算是当时燕国的代表性建筑了。明朝人邹缉有一首诗,生动地描述了金台夕照的胜景:“高台百尺倚都城,斜日苍茫弄晚晴。千里江山回望迥,万家楼阁入空明。黄金尚想招贤意,白发难胜慨古情……”诗中可以领略到当时黄金台的壮观景象,而它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黄金台的魅力

昭王筑台,上置千金待士,风传天下,各国才士争先恐后奔赴燕国,尔后便有了“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的大好局面,燕国—下子人才济济。在聚集燕都的众多士人之中,最杰出的人物要数乐毅。乐毅才学出众,深通兵法,曾被荐为赵国官吏,为了躲避赵国内乱,到了魏国。他听说燕昭王礼贤下士,随生向往之心。正巧一次乐毅为魏出使燕国,昭王十分恭敬地客礼相待,乐毅颇受感动,决意留在燕国,昭王随即任其为亚卿,委以国政和兵权。

在这些贤士的扶持下,燕昭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经过28年的养精蓄锐,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燕昭王要报齐国入侵之仇,决定起兵伐齐。乐毅献计说,齐国地大人众,只有和其他几国联合出兵,方能取胜。齐国当时很强大,与秦国并相抗衡,齐湣王与秦昭王被称为东、西二帝。公元前284年,燕昭王派乐毅为大将军,联合秦、赵、魏、韩、楚五国共同进攻齐国,获得大胜,秦等五国见好就收,撤回本国。乐毅一心想报燕王的知遇之恩,率燕军乘胜追击至齐都临淄,连下齐国72座城池,仅剩聊城、莒城、即墨3城,其余全部并入燕的版图。燕军的讨伐报了当年齐国入侵燕国之仇,燕国也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黄金台造就了时世英雄,成为招贤纳士的一种标志,也将燕昭王推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贤君的位置。

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夕陽西下后一小段时间,因黄金台地势较高所以一片金色。直到千百年之后,金章宗游至黄金台被美景所打动,将其列入燕京八景。

黄金台的政治意义远超它的实际使用价值。在漫长的历史中,它曾使多少心存远大报负却不得志的文人墨客无限神往。李白尤其如此,既恨不能跟燕昭王生于同一时代,更恨世人不识他这块美玉。于是诗从心出:“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黄金台的故事能穿透两千多年的时空一直流传到今天,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传承,是中国古代文人贤士怀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学家训,渴望获得认可、以学识报效国家的一种理想体现。

官方认证的地址

春秋战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高台招贤的做法在四方流行起来。因此,金台夕照这一盛景在老北京传言有七处之多,其中就有夕照寺、金台路、关东店等版本。

版本一夕照寺。广渠门往南有一条夕照寺街,因这条街上曾有座夕照寺而得名。据说当年夕照寺山门殿以里筑有红影壁,每当落日西沉,夕阳照射在影壁上,一片红光绚烂。1934年版的张次溪《燕京访古录》中收录清代文人黄天河所作《夕照寺记游诗》:“金台风景占京畿,壁上雙松墨迹稀;剩有白云千古在,夕阳高阁晒僧衣。”描绘出夕照寺的美景。难怪有人把这里当作“燕京八景”中的“金台夕照”。

版本二金台路。据民间传说,早年金台路有一处皇家驿站,每年乾隆皇帝到东陵去祭祖时,这里是他憩息的第一站。站在驿站前,可以望见不远处高高立起的黄金台。这个黄金台就是现在金台西路人民日报社内金台园中的一座高台。后来,为了行马车方便,修了一条直通黄金台的官道,叫金台路。几百年后,因为城市建设,这条曾经的官道被裁弯取直,只留下一小段路还属于原来的金台路,仍沿用了金台路这个老名字。

版本三关东店。金台路往西不远是关东店。明永乐年间,蒋一葵的《长安客话》(“长安”是对首都的一种借称,指当时的北京;“客话”即客居京城时所记述的各种见闻)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都城黄金台出朝阳门循濠而南,至东南角,岿然一土阜也。……京师八景有曰‘金台夕照,即此。”1935年出版的《旧都文物略》上也有记载说,乾隆皇帝定点的“金台夕照”,在朝阳门外东南二里许的苗家地北高地,并登有一幅倒卧的金台夕照碑照片。

以上两段记载的地点据专家推断基本一致,在今天东三环中路附近,就是关东店一带。清朝时,这里是镶白旗的练兵教场。解放后,教场旧址成为生产军装的3501工厂。据说教场外住着姓苗的大户人家,家里骡马成群、人丁兴旺。传说一天乾隆皇帝路过,看见苗家风水兴旺,担心东来的紫气被这家挡住,恐怕将来对皇城不利。他想了一个主意,要破坏苗家的风水。于是在练兵场的高台之上立了一块石碑,上书“金台夕照”四个大字。高台地势高,每天日照时间长,日落之后站在此处向西遥望还能看见红光一片。因为姓苗的苗和禾苗的苗是一个字,禾苗怕旱,他要用这块石碑彻底把苗家风水镇住。不论传说是真是假,没过多久苗家果然衰败了。

2002年12月,在关东店原3501厂址上施工建设财富中心大厦,开挖地基时,在地下2米处,发现—块巨石,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块石碑。扫净碑面上的泥土后,露出了乾隆题写的“金台夕照”四个大字,揭开了几十年来一项重大考古之谜。如此看来,关东店这处的“金台夕照”是被乾隆皇帝认可的。

如今,“金台夕照”碑重新竖立在大厦的庭院之中,周围广植花草,秋风把周围装扮成点点金色。这里还有金台的历史故事和诗歌刻石,伴之小桥流水。如今虽不见金台夕照当年的景致,但周围的高楼大厦构成了新时代的新景观。

猜你喜欢
燕昭王金台夕照
夕照查达(布面油画)
东周列国志(14)
归途
夕照高邮湖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金台观日
金台之歌
一个故事挽回名誉
一个故事挽回名誉
幸福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