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文化经典的新方式(外一篇)

2018-12-20 09:50黄维樑
书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学理论刘勰文学

黄维樑

我国的文化经典繁多,如何发扬经典、普及经典,有多种方法。这里以古代的文学理论名著《文心雕龙》为例,介绍一种新颖的文本排版方式,作为发扬经典、普及经典的助力。本文先说明《文心雕龙》之所以是经典的理由,然后说明这种排版方式的新颖之处,以及它对普及经典的助力为何。

文化经典如《诗经》、《楚辞》、《论语》、《孟子》、《庄子》、《史记》,如唐诗、宋词、元曲的杰作,如历代其他各种非韵文的名著。经典的价值在于其意义久而弥新,虽然相隔百年千年,对我们仍然有启发作用。经典是“古董”,而美味富营养,如时新的水果。《文心雕龙》是本论文学的书,这里我们谈谈文学理论。

《文心雕龙》:我国古代文论的龙头

文学反映文化的方方面面,有如人生社会的万花筒,阅读文学有助于我们对人生社会的认识。文学是文字的艺术,阅读文学有助于我們语言文字能力的提升,文学的功能极大。我们阅读文学、研究文学,因而有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批评论著,因为文明日进而数量日多,佳作杰篇不胜枚举,在其中,刘勰《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论著作的龙头。它体大而虑周,见解高明而中庸,具有贯通中外的普遍性、涵盖古今的恒久性,还有析评作品的实用性;一千五百年前刘勰雕出来的这条龙,到今天仍然精美耐看、灵动多姿。

上面说“文学的功能极大”,《文心雕龙》首篇《原道》的首句“文之为德也大矣”,正可做这样的解释。情是文学的原动力,英国十九世纪诗人华兹华斯说“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文心雕龙》的《明诗》篇早就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人生有悲情苦情,文学中有悲剧,西方有“文学乃苦闷的象征”说,有“升华”说,有“诗好比害病不作声的贝壳动物所产生的珠子”说,而《才略》篇正有“蚌病成珠”之论。现代学者钱锺书重视辞采,以“行文之美”、“立言之妙”为文学之为文学的极重要条件;《情采》篇早就说:“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采就是文采。刘勰指出,连圣贤以内容、义理为重的书写,也是讲究文采的。

《文心雕龙》理论今天仍然适用

文艺青年常有的苦恼是:“我有很多想法、很多意念,简直上天下地飞舞着,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写出来,成为好文章!”《神思》篇早已回答:这是因为“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啊!文艺青年接着可能问:“有帮助我写得好的办法吗?”《神思》篇好像已知道有此一问,给作者的建议中,包括要他“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而二十世纪艾略特的“二十五岁后继续写诗,不能单靠才华,还要具备历史感”说(即要提高文化水平,包括多读文学经典)、王蒙的“作家学者化”说,简直可当作刘勰理论的回响。这里,艾略特的二十五岁界线使我想到近年的“过了二十五岁就不再是小鲜肉”说:年轻英俊的“小鲜肉”可凭其色相(天赋的“才华”)取悦人——当然主要是各种年龄段的异性;过了“保鲜期”,可能就随时要下架了,除非仪表谈吐典雅有文化(具备“历史感”)。

文章难写得好,评论作品就容易吗?现代西方的文学理论家,极言读者的背景、兴趣不同,对作品的反应往往大有分别,于是有所谓“读者反应论”(readers response theory)以剖析相关现象;其实《知音》篇早就观察到,不同口味的读者对作品有不同的爱好:“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知音》篇进一步提出积极的建议:我们只有力求客观了,那就是要博观各种作品,即所谓操千曲、观千剑,因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博观才能减少主观。为了避免“各执一端”、“褒贬任声”,刘勰还劝我们不走快捷方式,而用“笨”法;这个“笨”的办法是,从“位体”、“事义”、“置辞”、“宫商”、“奇正”、“通变”六个方面去观察、分析、评价作品。

《文心雕龙》还有其他种种对文学的意见,包括文学的源头是什么、文学有哪些体裁、不同体裁作品的特色风格为何、作者怎样修辞谋篇、文学的功能为何,如此等等。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大全,而其多种理论到今天仍然可用,甚至让我们觉得焕然一新;譬如我们可以用上面提到的“六观”法,来分析评价古今中外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我有一篇长文章,题为《“情采通变”:以〈文心雕龙〉为基础建构中西合璧的文学理论体系》(此文是拙著《文心雕龙:体系和应用》中的一章),通过中国和西方文学理论的比较,并建构体系,说明这部古代经典的伟大。

“爱读式”排印:容易阅读、容易理解、容易记忆

作为具有相当文化修养的中华儿女,尤其是人文学科的学者与学生,我们自然要认识这部伟大的经典。然而,《文心雕龙》论述的是一千五百年及其以前的古典作家与作品,涉及相关的历史文化,其行文精雅又简约,如此典雅,现代人阅读起来自然有困难,连大学中文系的师生,都要正襟危坐,通过注释甚至语体翻译来阅读,才能克服理解的难题。《文心雕龙》的研究,近百年来是显学,包括注释、语译在内的论著,充栋且汗牛,以至可排成一条长龙。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出版这样一本注释和语译的《文心雕龙》选本呢?答案是这本《爱读式〈文心雕龙〉精选读本》有大的特色、大的优势。我们精选《文心雕龙》最重要的篇章,精简地注释之,精到地语译之,这些固然不在话下;在这“三精”之外,我们还富有创意地排印之,使得每个篇章能有“三易”:容易阅读、容易理解、容易记忆。

本书这样排版的方式,叫作“爱读式”(简称Ads,即Aidushi;又称为Arf,即A-Reader Format),是我发明的。“爱读式”并不复杂,更不伟大,却毕竟是个创新。“爱读式”的主要特色为:原文文字突出醒目;原文的句、段、篇完整地清晰地呈现,兼显示对偶句、排比句的句式;注释、语译、评点都贴近原文,不劳读者前页后页地翻检;这样读起来主次分明,且一目了然,达到“三易”的效果。“三易”既达,读书成为乐事,我们应该更爱读书了,“爱读式”即因此而命名。只要和一般古代篇章排印的版式——原文句子浑然一体,注释、语译各自先后排出,对应阅读时要左翻右揭、寻寻觅觅——“爱读式”一目了然的优势就显然了。

猜你喜欢
文学理论刘勰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刘勰《文心雕龙》论“三曹”诗
刘勰“文以明道”中的情志主体论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萨义德文学理论中国化:“洋为中用”为人民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刘勰《文心雕龙》的辨体理论体系——兼论其辨体观的开创意义和深远影响
论刘勰辨“骚”的矛盾心理
新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广义修辞学转向及其能量与屏障
地域文学理论批评史的有益尝试——评《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