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两招四式”,破“瓶颈”焦躁之苦

2018-12-20 08:43黄根跃
赢未来 2018年24期
关键词:瓶颈焦虑词语

黄根跃

摘要:学生不注重词语积累,导致写作能力差,令老师着急,也让老师困惑,为解决三方焦虑,我们在解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调研,寻找出学习、积累和运用词语的几种策略,经过多年的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词语;焦虑;瓶颈;两招四式

一、“三方焦虑”缘何在?

听过不少家长揪心:一到写作文,很多小学生就求妈喊爸,挤牙膏似的有一句写一句,断断续续,一篇不过500字的作文不知要折腾多久。不少中学生则抓耳挠鳃,东拼西凑,随意充数,任务而已;听过不少老师抱怨:好多学生的作文词语匮乏,毫无新词美句,如白开水,平淡无奇,令老师望文心灰意冷,无教学快感;问过不少学生:你们老师是怎样引导你们学习课文中的新字词的?学生说低年级时,经常是老师用小黑板写上课文中的新字词,让我们给字词注拼音或按拼音写字词,让我们思考怎么记字词,让我们抄写拼音和字词。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很多时候就是读一读新字词以及拼音。到了初中,有的老师还提提新字词,有的根本就用“生字词你们预习时自行解决”一句话就滑过了,其实我们很多学生哪里顾及了这些,很多时候就是把课文看一遍就算是完成了预习;问过一些老师:你是怎样教生字词的?你在引导学生学习新字词有哪些策略?你们是如何规划学生作文训练?老师回答:我就是让学生看看书,自己找出来,上课时板书出来,让学生根据拼音读一读,没有什么具有自己特色的字词教学策略了!至于作文教学更很茫然不已,没有形成自己创设的作文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小学六年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到了初中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我想如果老师自己都没能科学地处理了字词积累与作文教学的关系,要想学生写出含有美词妙句的文章,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字如一粒沙,词似一块砖,句子是一堵墙,段落好像一间房,文章恰似一套房。所以,促进学生积词写作的能力的提高还得从夯实字词教学开始。而“两招四式”是夯实字词教学,增强学生积词写作能力行之优效的教学之举

二、“两招四式”破瓶颈

文章就是样本,是学生积累词语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积累和运用词语的好习惯,即从课文中发现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找出自己觉得美的词语,再引导学生进行运用。

(一)“两招”到位——过程与结果并举!

第一招“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或课堂自读课文时,用笔圈出自己认为好的3—5个词语(含生字词、好词语)。根据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我们可以估算按照每篇文章掌握5个左右词语是完全可以达到识字要求。因为每个同学的认知能力和欣赏角度不一,所以他们圈出来的字词自然不同,學起来也就兴趣自然不一样。老师可以让同桌学生互相检查圈词工作落实情况,可以让同桌互相对比,看两人圈的字词相同的有多少,可以让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圈的字词。通过这样的方式,引领和激发学生找词语的兴趣,也就为后面进一步理解、运用词语做好铺垫。语文老师真的要将引导和督促学生落实圈划词语,并且把它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习惯来培养。我们在随堂推门听课中,随意翻阅学生语文课本时,真的很少见到学生有圈划词语的习惯。其实,课文中新或美的词语一旦被学生圈划起来,既可以让老师发现学生是否预习过课文,也为学生以后复习词语作了“记号”。如果学习完一篇文章后,学生脑海中都没有增加几个新的词语,他们的词汇积累岂不是成为一句空话?要想学生在单元作文时,活用该单元课文中所学的新或美词语,行吗?所以,圈划词语对学生积累和运用词汇真的很重要。

第二招“测”。对学生字词积累情况进行测试,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新的字词。测试的形式可以是自测、他测,对象可为生生自我检测,师生检测或生生对测。

自测就是学生在预习课文后,通过阅读课文、圈划字词,借助注释,查阅字典等途径,采取自制试题考查自己的形式进行。这种形式具有很强的挑战性,此时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老师同时又是学生,扮演考与被考的角色。如,有的学生命制一道这样的题目: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天空被阴霾( )笼罩着,让人感到很压抑。要命制这道题,学生首先是在阅读文章时觉得这个词语好,于是圈起来,但不会读,于是,看注释或查字典,再命题,最后自己填写答案。一道看似简单的题目,这个学生却要经历“看”、“圈”、“查”、“命”、“答”五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是对学习能力锻炼和提升的过程。这位学生在考试时如果遇到这个词语,他还不会做吗?

他测就是拿自己命的题来考查其他人。命题的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老师。检测对方是否理解掌握了命题学生自己认为是生字词或好的词语。这类测试挑战性、刺激性、成功感更强。如给同桌命制一道这样的题目:请你用“尴尬、心花怒放、孤寂”写一段话,要用上一种修辞手法,表现元旦节的语段。要顺利完成这道题,被测的学生首先要理解三个词语的意思,要想象元旦的氛围,要知道选取哪种修辞手法才合适。其实,也是对被测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你说引导学生通过这样方式去学习、积累、运用词语,效果会不好吗?

(二)“四式”兼用——兴趣与潜力均顾

1、第一式:在语境中音字互写。拼音是学生认识新词的重要借助手段,引导学生通过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加拼音的方式掌握生词,这是一种很直接和简捷的方法,也是传统课堂中常用的方法。如,学习的新课文中有“眷念”这个生词,我们可以通过“juàn念( )”,检测学生是否正确拼读“juàn”,能否根据“juàn”写出“眷”这个字。课堂实录发现,还是有相当部分同学不能正确拼读这个拼音,他们把“ü”拼成“u”,忘记了“‘ü与‘j、‘q、‘x相拼时,‘ü上的两点要去掉,写成u”,但不能拼成‘u的拼音规则”。虽然这个知识点,老师在低年级会经常强调,但由于小孩子的易忘性,导致到了中高年级如老师不再强化,很多学生都会忘记;还有的同学写“眷”时,多写一横。但如果老师总是以给生词加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把生字从课文中孤立地拿出来,让学生读、写的话,学生对认读生字词就会产生厌倦,而且老师也不能做到促进学生通过读课文来发现生字词,知道这个生字词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为了激发学生读课堂的兴趣,通过自己的阅读圈划出自己刚接触到的新的或美的字词,我们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来进行优化和创新,设计出“在语境填字或注音”的测试法。课堂实况显现,这种方法比单一的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的方法更受学生喜欢。这种通过在语境中理解和掌握词语,既增强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也使学生学习字词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如,根据拼音写汉字我们将题型变换成:“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piē( )见他黑瘦的面貌。《藤野先生》”又如,根据汉字写拼音,我们将题型变换成:“这位客人不无尴尬( )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主人的眼。《列夫·托尔斯泰》”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命题考查自己或同桌。如,考一考,看你写得对吗?“果然,小鸟发出了一丝很zhìnèn( )的叫声。”,“这是一个十分的偏僻( )的乡村。”

2、第二类两式:补充字词或修改错别字。为了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发现文中新或美的词语,老师可以自己设计几个有代表性的词语让学生补充填写,也可以采取改错别字的方式进行检测。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命制“补充字词或修改错别字”的题目,对自己或其他同学进行检测。鉴于电脑普及,可以说相当部分的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在下降,很多老师和家长们都发现相当部分的中小学生书写汉字时笔顺不正确、错别字较多,这种现象也引起了中国语委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组织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旨在引导中小学生从小养成规范书写汉字的好习惯。“补充字词或修改错别字”这种积累词语的方法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现学生学习的效果,课堂实录也充分证实了这点。只要老师将题目展示在黑板上,学生的参与性顿时就提高,人人都想尝试,个个都举手要到黑板上填写。即使是生生互测,那投入状态也令老师备感欣慰。

【教学片段——补充字词】

师:同学们预习了《背影》,考考你能否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满院狼( ) 家中光景很( ) 老境如此( )

他触目( ),自然情( ) 家庭的( )便往往触他之怒

【教学片段——修改错别字】

师:同学们,邓振伟和你一样也是七年级学生,昨天晚上又写错几个生字,你能帮他改正写错的字吗?

查无音信( ) 油光可见 ( ) 文皱皱 ( ) 迁徒 ( )

【解说】语文老师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课文把新的字词读准,把新的字词写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不论是运用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理念教学,要求学生把字读准、写正确一定要落实到位置。正如广州市教研室卢务全老师指导一位青年教师上课时说的“语文教学务必在认字、写字上下足功夫,在课堂上要给足时间让学生练写生字,把握好生字认读和书写的关系。”

第三式: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词语。能认读和正确书写新字词只是积累词语的第一步,接下了的第二步就是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果对词语的意思不清楚,就无法运用或者胡乱运用。无法运用的结果是学生作文语言平淡,无美词丽句。如:学习了“郁闷”一词,由于学生对这个词语的意思没有理解好,他在写日记时没能用上这个新词。如学生写道“今天,我因迟到,没有参加升旗仪式,导致我班在文明班评比中扣了,班主任骂了我一顿,我很想哭(如果把“想哭”换成‘郁闷,即看出了学生明白它的意思,也说明他会即学活用,又增强了表达效果)”;胡乱运用的结果是表情达意不恰当。如“他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简直是罄竹难书”(这是由于学生对“罄竹难书”的意思没有真正理解)。所以,要求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义务阶段也是学生记忆力非常强的阶段,要求学生牢记词语的意思是非常必要。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是很注重要求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和掌握的,但随着新课程改革,对这个知识点的要求似乎没那么严格了,因为在检测中这种考查题型无形中告诉学生不要对词语的意思进行“死记硬背”了,如,题型“请你根据语境,解释‘心怀叵测”的含义”,结果学生的答案可以说几乎人人都能得分,但真正理解“心怀叵测”的意思恐怕没几个,要不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教学片段】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杯水车薪”的意思?

生:就是用一车的柴去烧一杯的水。

【解说】减负是当前教育的重要话题,但不能因为减负就把学生应该下工夫出力气做的事也用一种“速成”的手段来替代。这看似是在减轻学生负担,其实是在“害”学生。现实告诉我们:你要学生准确的说出一个词语的意思,真的很难。词语的意思都不能准确理解,他能做到准确灵活运用吗?根基不牢,地洞山摇!其实,每学习一篇文章,记住三、五个新词语的意思,对中小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所以,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意思是运用词语的第二步。

为了落实学生准确理解词语意思,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解释词语。如请你解释下列两个词语的意思:凄惨—— 禁锢——

二是根据意思写词语。如请你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词语:

1、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列夫·托尔斯泰》

2、大嫂、二嫂生气时就拿孩子出气,一边打,一边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 )《我的母亲》

以上两种学习词语的形式再通过师生或生生问答式的检测,学习效果明显增强。教学实录显示,一旦老师说出一个,很多学生积极举手回答,不会的马上低头查阅;一对一的生生检测更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性,两位学生或几位学生不仅在课堂进行互检,在课间也行,上学路上也行。实验证明学生对这种学习形式很感兴趣,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成功感!

第四式:用詞语创写情境。认读、正确书写词语是学习词语的第一步,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学习词语的第二步,灵活运用词语是学习词语的第三步,也是学习词语的真正目的所在。鉴于学生的能力,我们将这种方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用一个词语写一句话,其实就是传统教学中惯用的造句;第二个层次要求用2至5个词语写一段话,但要突出一个主题;第三个层次是围绕一个主题,用2至5个词语写一段话,至少用上一种修饰手法;第四个层次是围绕一个主题,用2至5个词语写一段话,至少用上一种修饰手法,突出某个节假日等氛围。

第一层次适合全班同学练习。要求用一个词语写一句话其实就是传统教学中惯用的造句。只要学生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都能造出一个像样的句子,都能体验学生的成功感。如:今天,我被老师点名到黑板上答题,可是这么简单的题目却做错了,觉得很尴尬(用“尴尬”比用“不好意思”、“难为情”等词给人的感觉明显不同,“尴尬”更生动贴切)。

第二个层次适合于语文综合能力中等学生练习。要求用2至5个词语写一段话,但要突出一个主题。刚开始练写时,很多学生就在一个语句镶嵌一个词语,连续写三五几句就认为完成了,结果一展示,就被同学否定,因为没有突出主题。但经过指导,这些学生都能写出较好的语段。如有位学生预习了《樵夫,别砍那棵数》,写道:“我家门前有一棵参天大树,夏天它的树叶能遮蔽猛烈的阳光,我们一群孩子就在树下游戏,那感觉真是太惬意啦!

第三个层次适合语文综合能力中上的学生练习。要求围绕一个主题,用2至5个词语写一段话,至少用上一种修饰手法。如有位学生预习了《南京的大屠杀》后,写道:“我预习完《南京的大屠杀》后,眼前浮现出那毛骨悚然、惨绝人寰的一幕:一个个衣裳褴褛的中华同胞在日军的威逼下,步履蹒跚地向那个张开血盆大口的坑挪动……”

第四个层次适合语文综合能力很强的学生练习。要求围绕一个主题,用2至5个词语写一段话,至少用上一种修饰手法,突出某个节假日等氛围。如有位写道:“今晚是中秋节,明月皎洁,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大人们一边品茶吃月饼,一边赏月聊天,脸上洋溢着幸福。孩子们则在跑呀,跳呀,唱呀,像一只只可爱的小兔子在院子里穿梭……到处是欢声笑语。

(三)张弛有度,灵活运用显效果

为了让学生能熟练运用,每学年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就根据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利用第一、二单元的课文教学,指导全体学生练习“两招四式”,第三单元开始放手让学生逐一练习,第四单元开始在课前采取“自选词语,自选招式,限时完成”的方式练笔,第五单元开始在课前采取“定词语,定要求,限时完成”的方式比赛。第六至八单元则采取“自选词语,自选招式,预习完成,课堂抽展”的方式落实;择优展示,并汇编成册。每次练笔,我要求小组长遴选出优秀语段,并以课为单位汇编成册,学期中和期末在全班传阅。因为这本作品中一定会有每一位学生的语段,所以学生很兴奋地阅读。初中三年,在汇编的历程中,学生的词汇得到了丰富,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500字以上的作文很轻易地就完成了。

参考文献:

[1]罗时军,江大林.破瓶颈施新法--"四步导学"模式在民族地区中学的课堂建构[J].读与写:上,下旬,2015.

[2]范武邱.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语言硬伤依然存在——写在莫言获奖之后[J].当代外语研究,2013(4):41-44+81.

猜你喜欢
瓶颈焦虑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一枚词语一门静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绕过瓶颈